APP下载

从静默到喧哗:博物馆文创设计反思

2020-08-28蔡玉硕

艺海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创博物馆

蔡玉硕

〔摘 要〕近年来,围绕博物馆文创展开的各种活动、展览、赛事持续升温,无论是线上线下,人们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关注热度也持续攀升。大力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是为了赢得市场,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然而,当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典藏文物的故事性、功能性、艺术性等方面的挖掘依然存在严重不足。优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必须是基于博物馆典藏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它必须具有独特性。同时,还须借助设计创新唤醒典藏品的“物”性,使其产生能贴近百姓日常的、新的功能,从而完成其承续文化的使命。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文化资源

作为传播人类历史文化、普及科学的重要机构,博物馆似乎一直都是一种文化地标式的存在,用无可替代的精神内涵承载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可以说,博物馆建设所代表的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积淀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与期待均已发生改变,而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也成为博物馆对馆藏文物合理开发、吸引游客、赢得市场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不少博物馆在淘宝等网站纷纷开起了网店,形形色色的文创产品俨然成为眼下博物馆的营销利器。然而,喧嚣之下是精品的荟萃,还是平庸的骚动,有待学界与相关市场的自省与自觉。

一、博物馆发展现状

2019年春节,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主题展览爆红。虽然按照国人习俗,春节是团年迎新的日子,陪家人、会朋友,尽享除旧迎新之乐,然而每天八万张的故宫门票却依然一票难求。人在故宫外,却只能望而不可得。故宫每天八万的限流措施始于2015年6月,以平衡淡季和旺季参观人数之间的巨大差距。2019年爆红的不只是故宫博物院。有媒体称春节最“人从众”的景观就是各地博物馆,在“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国人的“新年俗”。虽然“新年俗”的说法过于夸张,但2019春节各地博物馆的火爆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在人们的记忆中,博物馆曾经只是城市一隅的建筑,安静地等待参观者的到来,大有“你来或不来,我就在那里”的无奈。2000年,《博物馆缘何门可罗雀》一文中称“北京的博物馆数量号称全国第一,总规模110座……每年接待的观众均为3000多万人次,占全国博物馆观众的四分之一。从统计数字上看,北京人的文化消费可谓相当‘奢侈”。即当时北京平均每个博物馆日客流量不足800人,这与政府建设博物馆的投入形成了悬崖式的落差。此类文章频现于当时的网络媒体,虽在知网可搜到的类似文章并不多,但至少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被冷落是大多数博物馆曾经的遭遇。不过,类似主题的报道在2016年之后便查询无踪了。2016年9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发布“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倡言,这无疑是国民在物质与精神水平不断提高后的一种正确指向。近两年的博物馆热潮便是极好的佐证。但值得反思的是,如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定是“日常”于百姓生活中,而非人头攒动的聚众狂欢。引导国人真正亲近博物馆,亲近历史,亲近内心,切实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方是建设博物馆的初心。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

1.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性质

博物馆文创产品类型可分为陈列展览类、教育类服务项目,以及文化创意衍生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博物馆文创产品都必须凭借功能性、实用性才会具有商业价值。虽然在过去,以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和教育为目的的博物馆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多以陈列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单一的服务形式与丰厚的文化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依托博物馆文化藏品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成为博物馆存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实现博物馆社会职能、增强其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文化是博物馆文创产品显见的性质,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指人们围绕满足人类心理需求,运用文化资源,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志和情感作为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突出表现为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文化传统有效传承的程度。”基于此,讲好博物馆故事,让受众熟悉博物馆及其馆藏品背后的文化,是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品质必需的手段。

2.博物馆文创产业热潮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到被人们戏称为“你居然打我”表情包的大英博物馆“路易斯皇后棋子”,世界范围内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创热潮正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地上演。依托馆藏品独具的文化属性和历史价值开发文创产品也成为各大博物馆着力发展的项目。博物馆文创产品以“博物馆”一词限定了产品的身份,又以“产品”一词界定了博物馆文创的边界。虽然公益性教育场所是博物馆的基本属性之一,但博物馆除了财政拨款之外,相关的文创产品质量与销售情况的确是影响博物馆营运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5年,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博物馆条例》第三十四条指出“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条例》明确了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开展以促进其自身发展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强调文创产品的开发应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为博物馆文创产业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在助推博物馆文创产业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博物馆文创属文化类商品,消费者对产品文化的接受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售。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心理角度来说,产品功能及使用价值、产品品质与身份认同、精神诉求与情感归属、时代特色与审美时尚均是其外在或内在的消费需求。然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文创的跟风现象依然严重,创意雷同,品类相似,造型、式样相差无几的产品依然充斥市场。缺乏个性的产品不仅无法吸引普通消费者的注意,更难激起新生代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基于博物馆文化本身实施产品研发的思路尚不清晰,以及设计力量的滞后。相比较而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起步较早,产品形式也相对丰富。但基于五千有余的博物馆数量,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整体质量与持续增长的博物馆数量并不匹配。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文创博物馆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博物馆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于文化资源的区域形象体系构建初探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