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氏兄弟创业史及其经营思想浅析

2020-08-28魏鼎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爱国心创业史进取心

摘要:荣氏兄弟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从钱庄伙计的起点开始创业,从开设自己的钱 庄起步,经营面粉及棉纱,规模迅速扩张,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达到鼎盛。后来荣氏企业在民族危 机和经济危机中艰难求生,抗战胜利后被官僚资本打压、吞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以复兴。荣氏兄弟在创业过 程中强烈的进取心、爱国心、社会责任心等,以及始终以产品质量为重的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荣氏兄弟;创业史;经营思想;爱国心;进取心

中图分类号:F27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083-03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 业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荣氏家业始于清末,由经营钱 庄发家,后主张实业救国,主营面粉和棉纱,史称“面粉 大王”“棉纱大王”。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荣 氏兄弟产业达到鼎盛,工厂迅速扩张,足迹遍布无锡、上 海、武汉、四川、陕西等省市,产品享誉中外,后在经济危 机和民族危机中艰难生存,终不堪重负、分崩离析,新中 国成立以后得以复兴。荣氏企业的发展,足以见证中国 民族工商业在近代的生存现状。荣氏兄弟的奋斗史及经 营思想,至今影响颇深。

一、发轫之始

荣氏大业始于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传说他们的 始祖出生于官宦人家,明洪武末年由湖北迁至江苏,定居 无锡荣巷。荣氏的祖上或为官,或从商,故家产丰厚。然 自太平天国后,江南一带的大好河山成了太平军与清兵 鏖战的战场,百姓民不聊生,荣家受此牵连,家境每况愈 下,甚至变卖家产度日,到荣氏两兄弟父辈可谓家徒四 壁。虽说家境贫寒,荣氏两兄弟却少负大志,渴望发财以 改变家境,况长兄荣宗敬颇有野心和谋略,弟荣德生稳重 勤奋,两人又感情颇好,共同创业必将纵横捭阖、所向披 靡,这一切也都在他们以后的奋斗史中得以验证。

十九世纪末,长兄荣宗敬 14 岁只身赴沪,开始谋生。 上海的十里洋场、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敛财聚 宝,所有这一切都迎合着荣宗敬日益膨胀的野心。荣宗 敬到上海后首先学习钱业(金融),在钱庄做学徒一做就 是好几年,为其后来跻身商界积累了金融基础。长兄荣 宗敬在上海立足后,其弟荣德生也随之赴沪,在钱庄做学 徒,手足之情,亲密无间。此后,荣氏两兄弟在实践中熟 悉掌握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并在无锡、上海两地开设自己 的钱庄,这成为他们创业的第一步。

二、实业救国:投身面粉行业

多年在钱庄的历练和积累,使得荣氏两兄弟对商机有很敏锐的把握。江南一带自古即是富饶之地,盛产小 麦、棉花等农产品,而此时又正值二十世纪初义和团运动 和八国联军入侵,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战时北方军民粮食 短缺的现状,使得荣氏兄弟嗅到了商机,这就是面粉。况 且此时清政府卖国求荣,与外国签订的通商条约中规定 面粉进口不征关税。中国人的钱都被洋人赚取,国内面 粉行业一片惨淡,于是两兄弟从面粉行业开始迈上了他 们实业救国的第一步。

荣氏兄弟娴熟地运用他们的金融知识,考察、募股、 购置设备、选址……经过紧锣密鼓的前期筹备,荣氏家 族产业的第一步——保兴(后改茂新)面粉厂于 1900年 3 月 27 日在荣氏故乡无锡梁溪河畔太保墩破土动工。 保兴面粉厂是我国早期民族资本家经营的小型机器面粉 厂之一,也是荣氏家族创办实业的第一步,以它为基石, 建立了荣氏企业的百丈大楼。

三、面粉、棉纱比翼双飞

在面粉厂生意风生水起的过程中,荣氏兄弟再一次 敏锐地观察到了新的商机:包装面粉需要布袋,布袋需用 布匹,布匹则依赖纱厂供应,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给自 足。况且此时,无锡、上海的达官贵人、少妇小姐们对优 质棉纱需求很大,于是两兄弟于 1907 年在无锡建成振新 纱厂。至此,荣氏家族产业两条基线已基本确立:面粉厂 与棉纱厂。

1912 年,荣氏兄弟又与原厂股东合资在上海创办福 新面粉厂,其产业开始在上海滩崭露头角。随后荣氏兄 弟不断扩大产业,上海苏州河沿岸竖起了福新一、二、三、 四、六、七、八厂,汉口建福新五厂,至一战期间,荣氏兄弟 经营的面粉厂达到八个,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同时,他 们的纱厂也在锡、沪两地急速扩张,无锡的振新纱厂建立 分厂,上海建立申新纱厂并建立分厂,荣氏的面、纱产业 逐步称霸上海滩,荣氏企业资产共达上千万元。

荣氏企业在一战期间到二十年代初期,尽管内部也潜伏危机(主要是大量借款致使资金周转困难),但总 的来说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这既得益于“天时和地利”(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乘机得以发 展),更有赖于人和——荣宗敬和容德生兄弟二人的团结 奋斗。他们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善于开拓,一个精 于守成,珠联璧合,成就斐然。这样的成绩在旧中国民族 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四、时局动荡,由盛转衰

荣氏兄弟在上海滩独领风骚,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 气势,令同行们刮目相看。但是树大招风,荣氏企业也成 为官僚资本和外商意欲吞并的对象,同时时局动荡,荣氏 兄弟面临的处境逐渐险恶。

1929 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也笼罩在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 之下。由于关税不能自主,税率过低,中国成了欧美等资 本主义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转嫁危机的场所,使得对外贸 易锐减,物价下跌,市场萧条。民族工商业在这场危机 中深受其害,尤以棉纺业首当其冲。加之 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纱布市场全部丧失,以华北为 主要市场的上海面粉,也受到了日商的紧逼排挤,销路呆 滞,竞争激烈,加上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这一切使得民 族工商业处于空前严重的困难境地。

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和纺织等事业尽管在十九世纪 三十年代初期发展到了顶点,但却是在大举借债的情况 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基础脆弱,经受不住世界性经济危 机的袭击。上海福新各厂因面粉销路日窄,曾一度全面 停工;申新各厂也因成本过高,入不敷出,存货堆积如山。 据 1934 年统计,全部资产为六千八百万元的申新公司, 负债达六千三百万元,所属大部分企业不得不被抵押。 在多重压力之下,1934 年 7 月 4 日,申新纱厂总公司宣 告搁浅。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于 8 月 13 日进攻 上海,荣氏申新、福新系统工厂均在战区,无法幸免,一幕 幕厂毁人亡的惨剧相继发生。长兄荣宗敬在各种压力下 离沪赴港,但仍牵挂于自己未竟之事业,牵肠挂肚,郁郁 寡欢,于 1938 年 2 月 10 日与世长辞。长兄死后,荣氏家 业重担交予弟荣德生。但上天并不垂怜于刚刚失去一个 顶梁柱的荣氏企业,各工厂经营状况依旧惨淡,又人事纠 纷不断,故荣德生索性将权力交予子侄辈,自己深居简 出,从此荣氏家业由荣氏兄弟逐步向其子嗣转移。

抗日战争使得沿海地区民族工商业受损严重,为了 保住家业,荣氏产业开始内迁。在荣德生长婿李国伟的 主持下,荣氏工厂多内迁至武汉、陕西、四川等地,得以逆 境图存。而无锡、上海沦陷区内的其他荣氏工厂,则遭到了日商、欧美商人的劫管。其中,更多的是侵华日军及商 人在汪伪国民政府的推波助澜下对各厂明目张胆的劫掠 和强占。一份荣氏家业四分五裂,这也是中国近代屈辱 历史的缩影。

抗日战争结束后,先前有日本控制的荣氏企业部分 交还荣氏继续经营,此时荣氏产业已由荣宗敬、荣德生两 兄弟子嗣掌管。而子嗣众多的荣家内部意见不一、四分 五裂,再无法像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如此团结一致,故 各立门户、分道扬镳。

再者,十四年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对国民党政府寄 予厚望,希望给予协助,然国民党政府根本不打算将日伪 企业交由民族工商业者经营,而是由自己接收后进一步 发展官僚资本。可惜荣家意识到这一点时,为时已晚。 官僚资本以其巨大的政治优势对民族资本不断吞并、侵 蚀,本已四分五裂的荣氏家业几乎土崩瓦解。

亘古不变的历史周期似乎暗示着,走过兴盛的荣氏 家业行将枯萎。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国民党发动全面内 战以后,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动荡,加之国民党政府 节节败退,大量掠夺人民财富,对民族工商业进行血腥盘 剥,为其庞大的军费开支寻找财政来源,同时也为逃离大 陆做准备。荣家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可谓是雪上加霜、濒临 绝境。荣德生本人也惨遭绑架,险些被撕票,这恐怕也是 垂涎于荣家资产国民党当局在背后操作,意欲敲诈勒索。 此时大量民族资本家逃离大陆,唯有荣德生与四子 荣毅仁坚持留下,留在自己的故土无锡,看着自己一手积 累起来的家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只有扼腕叹息。荣老 先生在如此乱局中仍坚守自己的家乡,爱国情结令人动容,也值得今天的商界精英们学习、反思。 五、战后复兴,梅香永存 随着内战的结束,上海、无锡相继解放,荣氏家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得以复兴,只是规模较之其鼎盛时 期相去甚远。荣德生四子荣毅仁也从一名资本家最终成 为了卓越的国家领导人;荣德生长婿李国伟也在武汉振 兴荣氏家业,并担任政界领导职务;荣德生本人也担任了 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新 中国成立后的荣家,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1953 年 7 月,荣德生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荣氏家业两位首创者均与世长辞。两兄弟一位野心勃勃、 胸怀大志;一位勤勤恳恳、小心经营。荣氏从事纺织、面 粉、机器等工业垂 60 余年,经历了晚清、军阀混战、国民 党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黑暗时 期,并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荣氏企业见证了中国近代 的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见证了中国民族工商业 漫长曲折、可歌可泣的发展历程。

六、荣氏兄弟经营思想略谈

荣氏兄弟可谓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做到了极致,他们 是成功的民族资本家,而他们的家业之所以能屹立数十 年不倒,背后必然有过人的经营思想作为支撑。

(一)成大事者,必有野心

当年刘邦在咸阳见秦始皇招摇过市时,曾立下宏愿: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以后果然成为赫赫有名的 汉朝开国之君。

荣氏能谱写如此大业,野心是他们的精神奠 基。 十九世纪末初到上海的荣氏两兄弟一无所有,在汇丰银 行亲身经历了印度巡捕对他们的呵斥和驱赶,并看到了 当时洋人的趾高气昂、目空一切,于是,他们效仿刘邦当 即立誓:“大丈夫不当如是乎?大丈夫定当如是耶!”

在其后两兄弟创业并创建现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 工业集团的过程中,不时体现着他们的野心,尤其是兄长 荣宗敬。如果没有野心,荣氏兄弟不会力排众议,在企业 初创阶段停止分红三年,盈利全部用来扩大生产。如果 没有野心,上海滩不会竖起福新一、二、三、四、六、七、八 和申新一、二、八、五、六、七、九;他们的事业不会沿长江 逆流而上,遍布上海、无锡、武汉、四川、陕西。如果没有 野心,荣宗敬便不敢立下宏愿:五十岁要有五十万纱锭, 六十岁要有六十万纱锭,七十岁要有七十万纱锭。如果 没有野心,荣德生便不敢在抗战结束后荣氏家业已几近 衰败的状况下依旧勾画他心中的理想国——天元计划, 即使终将夭折。这是荣氏的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只要心 中有梦,世界便要为之让路。

(二)有爱国心的企业家才是民族的脊梁

资本无国界,可资本家有国籍。荣氏集团数十载的 辉煌,经历多次政治动荡、战乱而屹立不倒,与荣氏兄弟 的爱国心密不可分:八國联军侵华,他们可以把企业卖给 日商或欧美商人;国民党对荣氏产业虎视眈眈,他们可以 满足国民党政府的“接收”要求,换取安逸的生活;抗日 战争时期,他们可以让日商接手;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满 可以携自己的家业逃离大陆,远离战场。但是荣氏都没 有这样做,否则不会有他们在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 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历史会被改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将会被淹没。

(三)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荣氏在企业走向成功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在 无锡斥资建设无锡公益工商中学、江南大学培养人才,建 设了梅园、宝界桥等大量人文景观,可以说不胜枚举。后 期荣氏兄弟还将工厂进行改造,设宿舍、活动区、图书馆 等设施,工人管理富有人性化和现代化色彩,在那样的时代,在家族观念如此重的荣氏集团,能做到这样实属不 易,或许这样做也是出于荣氏强烈的家族观念的一部分, 他们要造福家乡父老,但更多体现的是早期民族工商业 者对社会的责任和回馈。

(四)質量第一

读荣氏的创业史,这样一个实例不能不提:1911 年 春夏江南水灾,荣氏各面粉厂货栈中的小麦不同程度受 潮发霉,荣氏兄弟下令将所有变质小麦丢弃,即使企业受 损巨大,仍坚持用优质小麦。皇天不负有心人,荣家产出 的面粉质量没有受到水灾的影响,质量比其他企业优质 许多,故而畅销各地。后武汉水灾,荣氏仍以质量至上为 原则,使得荣家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面粉在市场上获得了 极好的信誉,供不应求。

七、结语

今天的无锡,处处可见荣氏的影子:荣巷,梅园,宝界 桥,江南大学,以及为祖辈们津津乐道的幼时纺织厂里的 趣闻,还有如今无锡蓬勃发展的工商业……一切都仿佛 还在诉说这个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振聋发聩的 名字——荣氏。他们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却用自己独到的经营理念让荣氏企业成为中国民族工商 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奋斗史及经营思想值得 今天中国商界精英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黄汉民 . 荣家企业发展史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5.

[2] 上海市粮食局等 . 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M]. 北京 : 中华书 局 ,1987.

[3] 许涤新 . 中国企业家列传 [M]. 北京 :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88. [4] 果鸿孝 . 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8.

[5] 吴广义 , 范新宇 . 苦辣酸甜——中国著名民族资本家的路[M]. 哈尔滨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6] 赵云声 . 中国大资本家传·荣氏家族卷 [M]. 长春 : 时代文艺 出版社 ,1994.

[7] 杨旭 . 荣氏兄弟——一代大实业家创业风云录 [M]. 深圳 :海天出版社 ,1993.

[8] 马克锋 . 荣氏家族 [M]. 广州 : 广州出版社 ,1997.

[9] 桑逢康 . 荣氏财团 [M]. 北京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10] 李占才 . 试析旧中国荣家企业的经营方略 [J]. 铁道师院学 报 ,1992(2).

作者简介:魏鼎(1987—),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无锡城 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宣教科负责人、助 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爱国心创业史进取心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如此“爱国”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两种爱国心,我们该要哪种?
领导干部要有进取心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 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你是有进取心的人吗
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