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疫情之下的“三文鱼”
2020-08-28黄钰钦
黄钰钦
当前,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非常时期。据官方通报,北京市6月11日至14日7时累计确诊病例51例,均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关联。
而在这一非常时期,三文鱼却被意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起因是6月12日晚,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受此影响,全国多地商超、餐厅连夜下架三文鱼。一时之间,三文鱼是否为病毒中间宿主、是否会携带并传播病毒、生食是否会感染病毒等问题不断催生着社会的焦虑与不安,如何理性看待“遭殃”的三文鱼成为时下公众关切。
目前来看,三文鱼是否为新发地批发市场传染源尚无定论。对于该市场发现的40件环境阳性样本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回应表示:“有的来自三文鱼案板,有的不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分析指出,不能因为在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就下结论说三文鱼就是传染源,接触到案板的所有人或物品都有可能。
案板的主人是感染者在讲话时飞沫落到案板上、案板主人销售的其他物品带有病毒污染案板……上述情况均可能造成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因此,吴尊友强调,需要通过不同渠道搜集采样来验证,评估到底哪一种可能性更大。
由于张玉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介绍,该进口三文鱼的供货来源为京深海鲜市场,北京市疾控中心和丰台区疾控中心随后联合对京深海鲜市场海鲜区,特别是三文鱼的交易摊位以及公共区域进行抽样检测。据官方通报,合计采集的469件样本中,其中人员咽拭子样本186件,环境样本283件,目前结果均为阴性。
多位专家表示,即便后续证实新发地批发市场疫情与三文鱼相关,公众仍需要分清三文鱼是“沾上”病毒还是“感染”病毒。
当前普遍共识认为,鱼类几乎无可能成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中间宿主。目前,发现的7种能够感染人的冠状病毒都是Alpha属或者Beta属冠状病毒,这7种病毒在鱼类中并没有发现。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医学教授金冬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鲜不太可能作为一种传染源,因为鱼类作为低等生物,鱼类病毒传染给人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而且现在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够在鱼身上复制,也就是说三文鱼本身作为病毒载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然而,三文鱼不会被“感染”病毒,并不意味着不会“沾上”病毒。目前研究暂未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三文鱼引起传染,但在储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因周围环境存在被病毒污染的风险。
吴尊友解释称,正常自然界的鱼身体内是不会带冠状病毒的。但是鱼被捕捞之后,由于处理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导致鱼的表面被污染,而污染的海产品被运到中国,工人处理过程中受到了感染,可能进而导致人与人的进一步传播。
其实,水生生物因“沾上”病毒而导致病毒传播并非没有先例。1988年,上海市曾暴發甲型肝炎大流行事件,近30万人感染的源头正是一种贝类——毛蚶。当时调查结果认为,并非毛蚶本身感染了病毒,而是其在生存环境中被带有甲型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实质是“粪口传播”。
由此可见,无论三文鱼是否为时下疫情“背锅”,在这一非常时期需谨慎食用已成为多位专家共识。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讲师张弛撰文指出,(三文鱼)烹饪时采用高温,一定要全熟食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科学家曾光则建议,三文鱼往往生吃,本身比较特殊。目前暂时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建议公众不要生吃三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