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交通管理实施网格化勤务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20-08-28叶兴良

汽车与安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网格化道路

叶兴良

摘 要: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直属三大队以落实“道路交通管理责任”为核心,以交通事故“零发案”为目标,按照“勤务跟着事故走,勤务跟着违法走,勤务跟着秩序走”的工作思路,把提高路面管理的针对性、机动性和时效性作为重点,调整“定人定岗定时定路定责”为“定人不定时,定量不定岗” 的网格勤务新机制,使勤务更显灵活有效,形成目标一致、各司其责、配合密切、责任共担的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交通管理;道路;网格化;勤务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不断增长,交通出行需求压力持续增大,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形势严峻。为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完善交警勤务机制,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推动交通事故“断崖式”下降,台州交警直属三大队提出“勤务跟着事故走,勤务跟着违法走,勤务跟着秩序走”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条集“定点指挥疏导、流动巡逻管控、快速接处警、妥善应对突发事件”于一体的交通管理网格化勤务机制,实行“定人、定岗、定路、定时、定责、包安全畅通”的“五定一包”责任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五定一包”为“定人不定时,定量不定岗”的网格勤务新机制。这一改革,一方面杜绝了勤务安排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盲区,同时各岗点全员接出警模式,形成无缝衔接;另一方面最大限度推动交警上路,上路管事,管事有效,调动了民警和辅警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事故处理做到“出警快、处理快、撤疏快”,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一、“网格化”勤务机制的构架

所谓的“网格化”勤务,就是根据辖区内的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状况,把整个辖区分割成若干个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区块,每个区块由一名辖区中队领导或民警加若干名辅警负责道路安全畅通,实行“定人不定时,定量不定岗”网格勤务机制。

(一)城市道路

在网格责任区内,根据区域交通特点,由民警和辅警具体负责,采取日常工作分时上岗制和重要节点警力保障制,有效提高实际用警效率。同时,通过把民警机动巡逻管控、定点执法整治和辅警站点指挥疏导三种勤务方式科学串联并用,开展路面综合管理,打破了原先早晚高峰站点、平峰轮流执勤管理覆盖面小、路段管控“盲区”多的局面。

具体职责:1.集中时间、集中警力对城区交通秩序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严查严纠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类违法行为,全力优化交通环境;2.强化城区主、次干道的日常勤务管理,切实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交通违法逐步减少,交通秩序普遍良好,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管理效果得到巩固提高;3.规范电动车通行秩序,通过严管措施,对驾驶电动车不戴头盔、酒后驾驶、超载(载3人以上)、不走非機动车道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形成长期有效、严管重罚、警钟长鸣的高压态势。4.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提出整治意见,及时报修损坏、遮挡的交通安全设施。

(二)农村道路

针对区域道路内的堵点、乱点和事故隐患点,及时调整勤务,以包畅通、包秩序、包事故、包协调、定人员“四包一定”为原则,明确“压事故”为工作重心,强化路面管控,定期分析研判,科学决策部署,量化细化考核,打破原先注重违法查处数量,缺少路面管理警力,针对性事故预防措施缺乏的局面。

具体职责:1.针对农村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常发、事故发生后果严重的特点,依法严查重处涉牌涉证、酒驾、超员、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客货混运、农村面包车等违法行为;2.加强对道路沿线村居的交通监管力度,坚决做到发现一起,纠正、处理一起。针对节庆日、农村集市日等交通人员密集的特点,推行实效警务,加强对酒后驾驶、客车超员和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充分发挥村居两委、“两站两员”“全科网格员”作用,提高农村道路的见警率、管事率和安全教育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3.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加强农村道路各类车辆的出行规律、交通流量、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特点的深度分析研判和应用,努力从中查找和发现工作短板,主动调整勤务模式,加强隐患排查,督促整改落实,不断提高科学预防交通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二、“网格化”勤务机制的优势

交通管理实施网格化勤务机制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与过去的勤务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接警快速

过去由于警力有限,城区接出处警慢,道路易堵,而且对城郊结合部的道路无法落实管控措施。实施网格化勤务后,中队采取全员接警,按照“谁先接警、谁先受理”的原则,严格执行“首接必处”制度,切实做到快速接警、快速反应、快速处警。

(二)责任明确

过去的勤务方式,基本上以中队长派工、民警容易避重就轻,疑难问题绕着走,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道路易失管。实施网格化勤务后,中队、责任区、各岗组责任明确、分工清晰,基本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要管事”,避免了许多疑难问题推诿扯皮现象。

(三)奖惩分明

过去由于民警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力性差,上路转一圈,有问题视而不见。中队将责任区划分后,大队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每月一次的网格化勤务积分制考核结果直接计入中队个人每月绩效成绩,奖勤罚懒、做好多得、不劳不得,能干事者给予平台,有为者有位,形成人人肩上有压力,个个工作有干劲。

(四)指挥顺畅

新的勤务机制建立灵活布警、快速反应、动态查控的用警机制,对路面警力精准定位,可视指挥,扁平调度,无缝对接,突出道路畅通和治理堵点乱点,发生突发警情,按照重大警情处置流程,直接点对点指挥调度路面警力,就近派警,形成“情指融合,情勤对接”的数字化勤务体系,让每一道警力落地见效,每一个警力在岗在位在状态。

三、“网格化”勤务机制的初步成效

路桥交通管理实施网格化勤务机制以来,在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稳定、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有利于推进平安建设大力实施

过去由于警力少,对偏远的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和农村道路无法落实管理,存在管理上的盲区。网格化勤务就是责任更加明确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区块划分进一步厘清了职能职责,做实基层基础,所有一线警力充分考虑到辖区每一条道路,杜绝勤务安排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盲区,把辖区每一条道路都划到每个责任区列入管控范围之内,及时排查整改隐患,预防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近三年来,路桥交通事故特别是亡人事故连续实现“断崖式”下降。

(二)有利于提升道路综合治理能力

道路交通属于社会治理的一部分,这几年,台州交警部门通过实施交通事故预防全民大行动,推动党委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积极参与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共管共治的理念逐步形成。网格化勤务与共管共治的理念是一致的,都要通过党政领导下,严密群防群治网格,依托微信群和微信平台,定期向市民群众普及安全知识,调动群众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道路交通由管理到治理,由交警领导到党政领导,由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三)有利于夯实交管基层基础工作

推行网格化勤务,目的是解决道路交通“未端管理”,防止道路交通管理失控。按照“全警动”带动“全区动、全民动”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群众自治组织落实管理职责,建立健全队所联动、队站联动机制,深度挖潜镇(街道)两站两员、村(居)网格员管理资源,建立实行日常违法发现、传递机制,补充拓展交通违法举报、隐患点上报的发现范围,一旦发现违法突出隐患问题,及时调整开展执法管理工作,切实形成严管严治合力。

(四)有利于提高路面见警率

勤务的变化不仅仅是范围,民警上岗时间也更具弹性,按照民警要上路、上路要管事、管事要有效的要求,大队成立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分解责任,实行队领导包片(区)、中队领导包段,民警包点的全员上路勤务管理,中队与中队、岗点与路段实行联勤联动,同时加强对早、中、晚空档时期的交通管理,五分之四警力全天候上路执勤,把警力向早晚高峰时段倾斜、向夜间凌晨时段延伸、向节假日时段拓展,真正做到了哪里违法行为多民警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事故多发就重点整治哪里,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

(五)有利于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交通出行不但要求快速、便捷、高效,而且还要求安全、畅通、舒适。大队从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着手,以数字警务室为依托,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快速处理机制,在第一时间内调动网格警力,处置各类交通拥堵和突发事件,实现对网格民警的实时动态调度和对点指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如辖区路面发生的经损交通事故,中队数字警务室调动最近执勤巡逻的网格民辅警快速到达现场,加快了经损事故现场的清理和处理速度,提高了道路交通的運行效率。

四、开展“网格化”勤务机制几点思考

(一)完善网格化勤务机制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台州交警直属三大队网格化勤务机制起步较早,实践中在不断的完善。勤务机制必须时刻紧跟不断变化的道路交通形势,紧跟时代的需求,群众诉求,紧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紧跟未来道路的发展趋势。比如加强与辖区派出所、路内单位、沿线村社的沟通合作,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又如大队运行初期实行“五定一包”机制,通过逐步完善,调整为“定人不定时,定量不定岗”,并与“路长制”“招牌挂”等创新举措充融合捆绑,使机制更加完善,警务效能更加优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网格化勤务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研究网格化勤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才能使这一机制得到更加完善。

(二)落实网格化勤务机制关健靠警力来保障

一个好的勤务管理机制,必须要有一支高效的队伍来保障。网格化勤务制度的落实要靠全体民警尽职尽责方能实现。目前,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任务,一个接一个专项整治行动,需要民警加班加点工作,民警节假日和正常的休息时间无法保障,因此,在勤务方式和勤务安排中给予我们民警更多的人文关怀尤为重要,在进行勤务安排时必须考虑对民警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要保障民警合理的休息时间。日常工作中在不影响管控效果的情况下,要最大限度缩短民警工作强度,节假日尽量增加民警与亲人团聚的时间,设法缓解和减轻民警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做到劳逸结合。另外,要保障网格化勤务机制的正常运作,还需建立一支10~15人机动力量,既使日常勤务和基础管理工作不受影响,又能快速参与处置辖区内的各类警卫任务和突发事件。

(三)运作网格化勤务机制核心要有科学考评推动

实践告诉我们,推行网格化勤务机制的核心在于合理和公平。为此,一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对网格化勤务工作目标考量,把网格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应该怎么干全部细化、量化,用标准化来确定工作中要达到的数量要求、质量要求、时间要求。二要有严格的评判标准,精细到每个岗位、每个时间点,通过公正、公平、合理的考核,真实反映民警的工作实绩。比如辖区中队每月要分次向大队上报勤务安排计划,每月从事故防控、非机动车守法率、二三轮电动车戴头盔率、重点群体宣传等内容进行网格化积分制考核,便于检查、督促、落实,让考核来说话,让绩效来评判。三要有奖惩措施,大队值班领导每天对各中队网格勤务工作进行督查,不定期进行通报,尤其对事故高发、打击不力的网格民警按规定予以督察记分,严重的建议予以岗位调整或追责。如大队每月按积分评选“网格之星”,每年对优秀路长和网格之星进行表彰奖励,让工作努力、成效突出的民辅警得到更多的实惠,让安心一线工作、钻研业务的优秀民警政治上得到关心、工作上得到支持、待遇上得到倾斜,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民辅警的积极性,使网格化勤务机制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四)稳定网格化勤务正常运作离不开科技支撑

在当前全面推行“微警务”“互联网+智慧”的前提下,网格勤务机制需要依托合成作战、情报信息、数字警务室以及钉钉、交警勤务管理APP等终端科技支撑,建立大数据库,全面形成具备“电子围栏、轨迹回放、对讲互通、集群呼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可视化、实战化、立体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才能将交通管理的接处警、事故预防、道路治堵、重点人管控、重点车辆缉控等多个模块通过静态任务清单、动态任务清单、监管预警清单等方式,直接指令下达至网格民警,实现信息主导下的“情、指、勤、督”一体化作战,推动岗位勤务的高效与民警责任的落实。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网格化道路
道听途说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论交通管理中非机动车及行人依法管理问题研究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善对策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