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存储方式对软式内镜消毒质量影响研究
2020-08-28何欢刘卫平宋子璇
何欢,刘卫平,宋子璇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随着软式内镜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说起已经在临床诊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更为医护人员通过软式内镜辨明患者实际情况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必须看到,随着接受软式内镜检查的患者逐渐加多,很多医院软式内镜的消毒质量必须高度关注,以往也有因软式内镜消毒质量不过关导致医院感染的实例[1],且由于软式内镜存储问题导致消毒质量不过关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为此必须保证软式内镜存储方式的合理性。当前为了保证软式内镜消毒质量,我国也出台了很多软式内镜处理的流程办法,例如《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这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消毒清洗流程,但在各个医院中仍然存在存储方式、时间不统一的问题,给软式内镜消毒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针对存储方式的不同对其展开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内蒙古全区24家三级综合医院提供的软式内镜通道,并最终选取48根通道进行量化研究,具体调查日期为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真实性与严谨性,选取过程中,注意选取标准为通道结构完整、一直是处于临床使用状态、经过再处理并检验合格后的软式内镜通道。
1.2 所需材料
本次实验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包括48条软式内镜通道、一次性采样无菌拭子、无菌生理盐水、琼脂基础培养基、无菌注射器、一次性内镜专用毛刷;实验仪器包括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超声波加湿器、混合仪、电热恒温培养箱、比浊仪。
1.3 实验方法
1.3.1 确定实验分组
在收集到48条再处理后符合消毒标准的软式内镜后,按照本次“温度、湿度、时间”三种存储方式的不同,同时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设立一组时间不同的对照组,每组包括24条软式内镜通道进行循环实验。
1.3.2 存储条件的控制
为了保证温度湿度时间都能被有效控制,并取得真实有效的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利用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超声波加湿器、实验室空调等实验设备保证存储条件得到有效控制。
具体来说,为了保证温度湿度条件在设定范围内,采用自动温湿度记录仪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条件,如果监测结果发现不在实验允许范围内,则使用实验室空调来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且通过对湿度数值的观测,使用超声波加湿器来保持软式内镜管道保持着规定的湿度范围内,但是不能超出范围,以此做好存储条件的控制工作。
1.3.3 不同存储条件的设定情况
结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中存储的相关要求,结合以往优秀文献研究以及内蒙古地区医院室内温度、湿度、不同医院实际使用软式内镜频率,设定本次时间存储条件分别为6h、12h、24h、3d、7d、14d共6组;设定温度存储条件为15-20℃、21-25℃、26-30℃、31-35℃四组;设定相对湿度存储条件分别为40-60%、61-80%、81-100%三组;同时在设定好温度湿度时间条件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放入试验室内,并进行循环实验,并分时间节点予以检测消毒质量。
1.3.4 不同存储方式的内镜消毒质量检测
在进行不同存储方式的内镜消毒质量检测效果研究时,会区分循环时间段加以检测,另外还需注意在检查结果完毕后对应不同的存储方式加以记录,方便后续数据统计[2]。分别对48条软式内镜通道施加不同存储条件,总的来说,不同存储条件均检测四次,并确保在不同存储方式的实验过程中,除实验因素的影响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在进行不同存储方式的内镜消毒质量检测中,对不同时间节点的标本通道进行采样,采样过程中,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0mL磷酸盐缓冲液,并注入到标本通道中,然后采用无菌试剂瓶对溶液进行收集混匀,将实验收集到的冲洗液经过0.22um孔径的无菌滤膜过滤,并将滤膜接种于琼脂平皿上涂抹均匀,随后置于35℃的恒温箱中培养48h并计数菌落数(CFU/件),菌落总数大于20cfu/件,说明内镜消毒质量不合格[3]。
1.4 统计学处理
在实验完成后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仔细录入,同时注意检查核查,保证数据真实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卡方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为适宜存储条件进行数据参考。
2 结果
2.1 不同存储方式下软式内镜消毒质量的测量结果
对实验中不同存储方式在规定时间节点所收集的样本进行消毒质量检验,不同节点分别收集48条样本并进行上述检测,最终检测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6-30℃、湿度为80%以上的内镜消毒效果最差,不合格率为31.25%;同时在温度为15-20℃、湿度为40%-60%以上的内镜消毒效果最好,不合格率为6.25%(如图1)。
图1 各温湿度组储存不同时间内镜细菌培养结果(n=48)
2.2 不同存储时间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
从存储时间角度来看,对所有576个取样结果进行分析,共分为6h、12h、24h、3d、7d、14d共6组,6h内的阳性率为0%,不同周期内内镜消毒质量经χ2检验,发现时间因素对内镜消毒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存储时间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n=576)
2.3 不同存储温度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
从存储温度角度来看,对所有576个取样结果进行分析,共分为15-20℃、21-25℃、26-30℃、31-35℃四组,26-30℃内镜阳性率最高,达到6.25%,在不同温度下对整体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χ2检验,发现时间因素对内镜消毒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不同存储温度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n=576)
2.4 不同存储湿度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
从存储湿度角度来看,共分为40-60%、61-80%、81-100%共3组,分析576个取样结果并进行χ2检验,发现在81-100%湿度时的阳性率最高,达到7.63%,且湿度因素对内镜消毒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表4 不同存储湿度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n=576)
3 讨论
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时间、温度、湿度均为软式内镜存储过程中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且在不同因素的干预下,软式内镜最终消毒质量也不尽相同。鉴于软式内镜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其精密的内部结构、难以清洗的沟槽部位、过于狭长的内部通道在实际经过再处理后经过一段时间存储仍然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风险[4],为此必须加强对时间、温度、湿度三个条件的控制。
软式内镜在15-20℃、相对湿度40%-60%的存储状态下,能够有3天的安全存储时间,且7天内的内镜阳性率为2.08%,这提示医院内镜管理部门在进行内镜存储时,应注意对于湿度与温度的良好控制,这样可以有一个更长期的存储时间[5]。具体内镜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尤其是分清不同存储的季节,并加强干燥柜与外部空调控制的运用,保证内镜有一个更好的存储环境。
软式内镜在6小时的存储时间内,所有检测结果都为阴性,即6小时的存储时间内所有内镜的消毒质量都合格,为安全存储周期[6]。结合当前大部分医院实际临床使用软式内镜以及医院患者需求量之间的比较,高水平消毒完毕6小时内,医院人员可以直接使用。
软式内镜在26-30℃的存储条件下,阳性率最高,达到6.25%,且温度因素是软式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这提示在进行软式内镜存储时,应该严格控制环境温度,尤其是处于26-30℃最适宜细菌滋生的温度中时,应严格进行软式内镜消毒质量的检测,保证临床中使用内镜的安全性[7]。
另外处于储存状态的软式内镜在微生物的增长方面,既有结构特殊的问题影响,也存在有本次实验流程的影响,尤其是本次实验的工作量较大,只能采取分人分批采样的方式,在采样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污染,为此应保证以后的检验过程中能够做到及时送检,密封严谨,避免出现污染。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为软式内镜的合理存储提供了数据支持,在以后医院内镜管理部门进行内镜存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温度、湿度与时间的控制[8],来最终保证内镜的消毒质量,提高临床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