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020-08-28白里雪邢宇双何雨惠林松赵宇孟娜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8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总分均值

白里雪,邢宇双,何雨惠,林松,赵宇,孟娜娜*

(1.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油松社康,广东 深圳;2.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0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且常见的慢性病[1]。糖尿病常伴有严重的残疾和并发症,例如心血管、肾脏和眼部疾病以及心理和精神障碍[2],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轻度或重度心理障碍[3],糖尿病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心理状态又可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对本社区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油松社康2019年0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80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病程>5年;(2)患者年龄50-75周岁;(3)患者无严重躯体及精神系统疾病;(4)患者及家属对于本项调查知情同意,且能够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

1.1.2 排除标准

(1)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患者;(2)合并有严重的心脏、心脑血管等糖尿病并发症;(3)不配合随访及调查的患者;(4)存伴有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2组研究对象均实施降糖药及其他相关辅助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行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1.2.1 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治疗

签约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医生后,通过一周1-2次电话回访、上门随访、患者预约就诊等,每次15-20分钟,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全程连续性的健康服务,特别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并给予正确引导,包括倾听患者的困惑、给予患者合理的解释、及时的鼓励、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等,帮助患者重拾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斗志。

1.3 评价指标

1.3.1 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由20项目组成,可以判断抑郁的程度,也可以判断患者有无抑郁症状。采用1-4制记分进行评定,将各题得分相加乘再以1.25,取整数后得到标准分。评定抑郁的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说明抑郁越严重。其标准为:重度抑郁标准分≥70分;中度抑郁60-70分;轻度抑郁50-60分[5]。

1.3.2 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包含20个项目,主要用于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正常者焦虑总分低于50分,标准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的症状越严重。其标准为:重度焦虑≥70分;中度焦虑61-70分;轻度焦虑50-60分[5]。

1.3.3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四个方面。该量表能体现出慢病状态下对生理及精神生活质量的双重影响。通过转换公式将每个维度转化为标准分,0-100分,标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6]。

1.4 资料收集

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按照统一指导语言进行填写,调查问卷填写时间控制在40min内。上交后仔细检查调查问卷完成情况,避免出现各种不合格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整理、核查、录入收集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相关信息,对其进行评分以及统计描述,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抑郁、焦虑的总体情况

8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中有22例患者抑郁总分>50分(27.5%),平均得分为(44.13±7.38);有18例患者焦虑总分>50分(22.5%),其中最低分为35分,最高分为76分,平均得分为(48.76±5.89)分;再将国内常模的数据与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的平均得分进行比较(见表1),发现抑郁和焦虑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调查所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的评分比较

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抑郁评分均值分别为(44.87±6.86)、(44.14±7.98),焦虑评分均值分别为(48.86±8.67)、(48.03±7.97),治疗后抑郁评分均值分别为(35.24±7.86)、(31.65±6.34),焦虑评分均值分别为(41.78±6.76)、(38.45±7.42);结 果 表 明(见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及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P<0.01),且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焦虑平均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焦虑平均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以及焦虑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以及焦虑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

2.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总分均值分别为(80.67±10.34)(80.25±11.51),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均值分别为(84.68±8.54)(84.43±9.86)。结果表明(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总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析(±s)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析(±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已成为继癌症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7],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等悲观情绪不仅可加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它的持续存在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8]。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探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抑郁和焦虑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其原因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自觉控制饮食、锻炼,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此外血糖反复波动,引起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恐惧,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悲观情绪,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9]。经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且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提示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干预效果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家庭医生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管理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总分均值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