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西藏地区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08-28梁建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5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冠脉心电图

梁建彪

(拉萨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西藏 拉萨)

0 引言

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心脏伴有血管性损伤的情况下,可引起动脉血栓,从而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严重时则引发心肌坏死。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居民的饮食习惯偏向与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因此,高原地区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有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该症的发病率较高,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能够指导临床快速作出治疗措施,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本次研究就西藏地区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究,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参与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当中选取52例。给予其不同的诊断方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26,采取彩色多勒普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与对照组(n=26,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30~78岁。平均(61.89±11.46)岁。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2~80岁,平均(62.44±12.36)岁。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后,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强。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方法知情并表示同意。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测进行诊断,详细记录本组患者检查的各项指标及其结果等数据。观察组患者采取多彩色勒普超声心动图检测进行诊断,采取飞利浦IE33心脏彩超仪,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4 MHz,检查位置: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主要包括乳头肌段、基底段与心尖段)、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心及四腔心切面。病情严重者,增加对心尖左室、剑突右室、长轴胸骨旁四腔心等位置的切面进行扫描。对患者冠脉血流状态进行检测与观察。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室各指标。上述检查均由我院超声科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

1.3 观察标准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统计出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与漏诊率,检出率越高,表明检查手段越优。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SPSS 18.0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的诊断结果

观察组对下壁心肌梗死与非Q性波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诊断结果的对比[n(%)]

2.2 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中共检出21例、检出率为80.77%,5例漏诊、漏诊率为19.23%,对照组共检出16例、检出率为61.54%,10例漏诊、漏诊率为38.46%,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因持续性缺氧缺血而坏死,多数患者的发病都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受到某些诱因导致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斑块表面聚集后形成血栓阻塞冠脉管腔。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有:①过劳,过度的体育活动、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及连续紧张劳累等加重了心脏负担,使得心肌耗氧量骤增,由于患者的冠脉已经硬化,无法进行充分扩张,最终导致心肌缺血而坏死,加上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较平原地区更低,因此心肌缺氧更严重,另外过度的体力负荷容易导致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心肌梗死。②饮食不当,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1],有相当一部分的心肌梗死病例发生在暴饮暴食后,高原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人文和饮食文化,由于高原地区人民饮食偏好于高脂、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在大量进食这类食物后,患者体内血脂浓度骤然升高,血粘稠度增高,导致血小板高度聚集,形成血栓,加之患者冠脉管腔狭窄,从而阻塞冠脉引发心肌梗死。③寒冷刺激,冬春两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突然的寒冷刺激能够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高原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骤降对患者刺激较大,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尤其注意保暖防寒工作。④不良的生活习性,长期吸烟、酗酒、易怒、激动等均能导致冠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约有五成以上的患者在起病前1周内可有前驱症状,如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增加等,该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高龄患者可伴有神志障碍,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呕吐、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2]。

心电图是传统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根据患者心肌细胞电位变化、极化状态等情况,通过心电导联是心肌细胞间形成电位差,此时在检测仪上可呈现出R波、S波、T波、Q波等波形,这些波形能够准确地记录下心脏的电活动状态,临床医师通过对波形走向的观察与判断,能够评估受检者的心脏状态,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梗死灶部位,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电图的Q波可有异常,同时有ST段抬高,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其他疾病亦可出现上述心电图的异常现象,如肥厚性心肌病和心尖上翘者即可表现出异常Q波,因此单纯依靠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进行诊断是不妥的,为了进一步提升疾病确诊率,需要选择更加准确和先进的检查方式。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勒普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手段,能够在二维心电图超声定位原理的基础上,加上多勒普技术以及相应电子技术,从而显示患者血管、心脏血流频谱图,无痛和无创性的特点使得彩色多勒普超声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能通过连续发射的超声波检查血管的血流状况[3]。在心梗超急性期(梗死后10 min至数小时内),此时心电图T波波峰易被掩盖,Q波处于正常状态,容易发生漏诊,加之部分心肌梗死并不典型,心电图可能提示为心肌缺血,导致误诊,但多勒普心脏彩超可弥补心电图的不足,可进一步了解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在明确诊断心肌梗死的同时,还能辅助诊断其潜在的风险,在这一方面,其也优于心电图。除此之外,心脏彩超还可了解心功能、心包积液、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以及附壁血栓等情况。

本次研究将彩色多勒普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彩色多勒普超声心动图诊断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例,占比83.33%,非Q波形心肌梗死4例,占比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和40.00%(P<0.05),但二者在前壁/侧壁心肌梗死中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分别为80.00%与75.00%(P>0.05)。在总体检出率上,观察组为8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证实了彩色多勒普超声能够显著提升对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冠脉心电图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