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直线和平面动起来
——迅速解决平行问题

2020-08-28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刘桂饶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线面中点平行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 刘桂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直观想象是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和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论证等方法认识和探索空间图形的性质,建立空间观念。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以下简称线面平行的判定)。用符号表示为:若a α,b α,a ∥b,则a ∥α。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平行时,在面α 内寻找与a 平行的直线b 是难点。

由两个平面平行定义得: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以下简称面面平行的性质)。用符号表示为:若α ∥β,a α,则a ∥β。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判定线面平行时,找过直线a 且与平面β 平行的平面是难点。

如何突破这些难点,迅速解决相关问题?请看下列几个案例:

【案例1】如图1,在四棱锥P-ABCD 中,M,N 分别是AB,PC 的中点,若ABCD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MN ∥平面PAD。(江苏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38 页)

分析方法1:

(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MN ∥平面PAD,就是在平面PAD 内找到一条直线a 与MN 平行。

(2)猜想直线PA、PD、AD 与MN 平行?但它们与MN 都异面。

(3)平面PAD 内哪条直线与MN 平行?

(4)如图2,尝试用三角尺平移MN 到面PAD 内:点M 到点A;点N 到PD 上,设为E(直观感知E 为线段PD 的中点)。

(5)由此本题可以取PD 的中点E,通过证明AE ∥MN,从而证明MN ∥平面PAD(证明略)。

分析方法2:

(1)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证明MN ∥平面PAD,就是要找到过直线MN 且与平面PAD 平行的平面。

(2)过直线MN 且与平面PAD 平行的平面是哪个平面?

(3)尝试平移平面PAD 到过直线MN。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直线来实现。

(4)如图3,平移直线AD 到过点M,交CD 于F(直观感知F 即为线段PD 的中点)。相交直线MN、MF 所确定的平面NMF 即为所找平面。

(5)由此本题可以取CD 的中点F,通过证明平面NMF ∥平面PAD,从而证明MN ∥平面PAD(证明略)。

【案例2】如图4,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 ⊥DC,AB ∥DC。

(1)求证:D1C ⊥AC1;

(2)试在棱DC 上确定一点E,使D1E ∥平面A1BD,并说明理由。(2008 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第51 页)

分析:

(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解本题时,发现无法平移D1E 到平面A1BD 内,因为D1E 不确定,点E 未知。如何解决?

(2)逆向思维,平面A1BD 内哪条直线与D1E 平行?A1D?A1B?BD?分别平移A1D,A1B,BD 到过点D1(D1E 虽不确定,但其中点D1是已知的)。

(3)如图5,平移A1D 到过点D1时,与DC 不相交;如图6,平移BD 到过点D1时,与DC 也不相交;如图7,平移A1B 到过点D1时,与DC 相交,其交点设为E。

(4)由作法知:A1D1∥AD,A1D1∥平面ABCD,所以A1D1平行于平面ABCD 与平面A1D1EB 的交线BE,从而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 为棱DC 中点,所以当点E 为棱DC 中点时,D1E ∥平面A1BD。

(5)由此本题可以取棱DC 的中点E,通过证明D1E ∥A1B,从而证明MN ∥平面PAD(证明略)。

【案例3】如图8,已知有公共边AB的两个全等矩形ABCD 和ABEF 不在同一平面内,P,Q 分别是对角线AE,BD 上的动点,当满足什么条件时,PQ ∥平面CBE?(江苏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38 页)

分析方法1:

(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来确定P,Q 两点。

(2)显然,EB、BC 与PQ 不平行,CE 呢?(EB、BC 均与PQ异面,三条直线中只可能是CE)

(3)如图9,沿线段EA 平移CE(AE与CE 有交点),与EA、BD 分别相交于P、Q。

(4)由作法知,A,Q,C 是平面EAC 和平面ABCD 的公共点,所以A,Q,C 三点共线。Q 为AC,BD 的交点,为BD 的中点,此时P 是AE 的中点。所以当P、Q 分别是AE,BD的中点时,PQ ∥平面CBE。(证明略)

分析方法2:

(1)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来确定P,Q 两点:平移平面CBE。

回顾与反思:

方法1 和方法2 中结论不同,方法1 的结论仅是方法2 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那么方法1 是不是只找到了一种特殊情况而漏掉了一般情况?让我们回到方法1 中接着分析:

(5)CE 是面CBE 内很特殊的与PQ 平行的直线,面CBE 内会不会还有其余直线与PQ 平行呢?是怎样的直线?

(6)让我们平移PQ 到平面CBE 内看看:点P 到点E;点Q 到直线BC 上(不一定是点C)。

(7)如图11,取线段BC 除端点外任意一点M,连接EM。沿线段AE 平移EM(AE 与EM 有交点),分别与AE、BD 相交于点P、Q。

(9)如图12,M 为线段BC 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连接EM。沿线段AE 平移EM,分别与AE、BD 相交于点P、Q。同样,当点P、Q 满足EP=BQ 时,PQ ∥平面CBE。

(10)如图13,当M 为线段BC 反向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接EM,沿线段AE 平移EM,发现EM 与BD 不相交(此时线段EA、线段EM,均在线段BD 同侧,沿线段AE 平移线段EM 时,是远离线段BD 而去,故与线段BD 不相交)。

综合以上分析,方法1 可以得到与方法2 同样的结论:当P,Q 满足EP=BQ 时,PQ ∥平面CBE。(证明略)

在进行复杂逻辑推理或者数学运算时,我们可以运用直观想象来探寻逻辑推理或者数学运算的方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的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动手操作,从实践中猜想数学规律,进而检验猜想的真假,既活跃了数学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形成了数学直观。

猜你喜欢

线面中点平行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策略
巧用线面“大小”证明线面平行
中点的联想
再顶平行进口
中点出招,招招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