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2020-08-27陈少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5期

陈少平

【摘要】作为教师,不管任教时间长或短、任教哪个学科,都会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这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追求,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加发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这将会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关键词】改变观念;方式开放;喜欢学科

作为教师,不管任教时间长或短、任教哪个学科,都会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这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追求,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加发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这将会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一、关系的开放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学习,殊不知,师生关系其实也是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学习的重要保障。假如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要求学生惟命是从,试想想,课堂上学生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诚惶诚恐中如何更好地学习呢!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授课者学问再渊博,课讲得再精彩,最终也等同于对牛弹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习氛围变得宽松,学生会更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索,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二、教学环境的开放

教学的核心其实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得要开放课堂。传统的课堂都是学生乖乖地坐在教室里,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时而提问题,学生作答,时而走到学生中间互动一下。这样一板三眼的教学方式,其实很多时候会禁锢了学生的大脑,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我们可以打破这常规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的大脑灵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如草原上的野马,随放飞的想象驰骋。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记得四年级第一单元习作是要求观察校园里的景色,按照以往的教学,只在课堂上结合搜集的图片、优美词句指导写作,效果也不是太理想。我突发奇想——我们的校园不就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吗?我决定带学生到校园去走走。我先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顺序等,就让他们带上笔记本和笔,走出教室到校园去。你也别说,他们的兴致特别浓,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左手拿笔记本,右手拿笔,对于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观察入迷,不时还向老师提问,边听边快速地记,俨然一个个认真的小记者。

就在这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孩子们收获良多。写作中更能体现到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性——“平时吃着那红通通的番茄,今天才知道原来它的树是这样的,叶子毛茸茸的,像铺着一层蜘蛛网似的,树上长着一粒粒小小的番茄,小小的番茄因为还没熟,绿绿的,有一点点米黄色,摸上去滑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个绿灯笼。我真想天天来给它浇水,待到它成熟了,摘下一个吃,一定甜到心头去了。”“那丛豌豆花一圈一圈地缠绕在用小竹子搭成的小架子上,碧绿的叶子郁郁葱葱,一朵朵白花开得格外显眼,乍看上去像蝴蝶,白色的小花瓣厚厚的,花的香气散发得淋漓尽致,引来几只小蜜蜂在上面嗡嗡地翻飞盘旋……我猛然想到,它的花谢了以后就变成豌豆供人们食用,它之所以开得这样美,是为了更好地奉献自己吧!”……这样的效果,比起在课堂上讲更显而易见。以天地为课堂,把大自然作为“思想和语言的源头”,才能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仅坐听而没有活动的学习是缺乏教育、教学和发展价值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善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此,要不断变换教学的方法,从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理解、解决问题。某些知识的讲授,可通过引导学生说或做代替老师讲;对某个句子的理解可通过指导学生读、画,或到台上来演一演……这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思维更加活跃。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问题逐层分解,逐步解决,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

如在教学《生死倏关的烛光》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演课本剧,小组自由分配角色进行比赛。学生们兴致很高,各自分好角色,并设有道具,看着他们的表演有板有眼,表情和语气、动作都演得很传神,足见他们对人物的揣摩是比较到位的。演完后,再对课文进行教学,学生对文中人物特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再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进生活 学会交际─《口语交际·劝说》”,我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情境进行小组合作练习,然后进行劝说表演。结果,表演者个个认真、投入,非常逼真、傳神。通过这样的课,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让快乐的学习更贴近于生活,让语文的外延更广阔。

这样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作业与练习的开放

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可以从中获得多种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收获情况,以便于更好地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但传统的作业布置不外乎就是配套的辅导书、抄写类机械式作业,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致不高,从而造成作业拖拉,甚至不完成的现象出现,老师也着实觉得头痛。故此,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作业要有层次性,更能让学生能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改变这一困局,我决定不布置不是非做不可的硬性作业,而是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容的一项常规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实践证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改变观念,不断创新,让学生能“乐学”“活学”,这样的学科定能让学生喜欢学,而且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琴.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6.

[2]尚英杰.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3]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