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新高考物理试题对广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备考启示

2020-08-27张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5期

张峰

【摘要】2021年将是广东省实施新课程后首次举行高中物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北京、天津、山东三省市的2020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物理试题对广东省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分析2020年新高考试题,为备战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指明方向。

【关键词】新高考试题;广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备考启示

2021年将是广东省实施新课程后首次举行的高中物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2020年7月第二批实施新课程的北京、天津、山东三省市举行了第一次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这些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是在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命制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对广东省2021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试题命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高三物理教师备战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指明了方向。本文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对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三省市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物理试题作出分析,为复习备战2021年广东新高考提供参考。

一、新高考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情况分析及备考启示

高三复习备考通常是以知识为线索来开展教学工作的,经过对三套试卷考查的知识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三套试卷中都考查到的知识点如下: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抛体运动、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 电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欧姆定律、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安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变压器;3.选修3-3部分:气体实验定律;4.选修3-4部分:横波的图像。

备考启示: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同样会重视对以上高中物理中的主干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重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概念、规律、方法和技能的落实,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复习备考中还要注意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中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物理观念。

二、新高考对核心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及启示

三套试卷都通过设计一些具有真实问题背景的情境化试题来考查学生,达成高考的核心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例如,以中华儿女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命制试题(天津卷第3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我国的“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任务(北京卷第5题、天津卷第2题、山东卷第7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以中医拔罐治疗疾病为背景命制试题(山东卷第15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中医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以单板滑雪U型池比赛项目(山东卷第16题)为背景命制试题,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落实全民健身的理念。

备考启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考的核心功能,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备考应该向着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迈进。教师在新高考备考中除了做好常规的智育备考外,还要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育。例如,以物理学史为背景的情景化试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我国的最新科技成果为背景的情景化试题(如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发射火星探测器等),可以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以生产劳动中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技术为背景的情景化试题,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劳动的意识。

三、新高考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及启示

物理学科新高考提出了五种关键能力,它们分别是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套试卷除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之外,专门设计了一些真实问题背景的情境化试题来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单板滑雪U型池比赛项目(山东卷第16题)、中医拔罐治疗疾病为背景命制试题(山东卷第15题),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以试验列车的计算机控制制動装置为背景命制的试题(北京卷第20题),实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备考启示:在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复习备考中,教师要设计各种情景化试题,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键能力。除了培养以上五种物理能力外,教师在复习备考时还应注意培养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群中的其他能力,如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

四、新高考对考查要求的落实及启示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从考查要求的四个方面对三套试卷分析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从题目数量在全卷中所占比例来看,还是从题目分值在全卷中所占比例来看,三套试卷中都重点考查了基础性和综合性,但同时也关注了应用性和创新性。

备考启示:在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复习备考中,首先要立足于对全体学生落实基础性和综合性题目的训练, 适度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题目的训练。其次,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一些优秀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程力,李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