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共情教育探析

2020-08-27莫远怀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5期
关键词:共情作文教学小学

莫远怀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和经历较浅,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作”出来的:有通过开启臆想模式去编的,有找来范文临急抱佛脚硬套的,也有打开平板电脑点击“作业帮”现抄的……笔者认为,破解学生作文“找不到切入点”“无内容可写”“写不出神韵”关键在于引导共情力在写作中的运用,通过共情引导学生把不熟悉的东西变成熟悉的经历。本文,笔者通过移情经历舒真情,投情细节升主题,神入范文评美文三方面探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共情教育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共情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共情。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神入等。小学生是最容易产生情绪的,一个事件如能让他们产生同感、同理心,能有效引发他们高兴或忧虑,愤怒或惊惶等系列情绪反映,进而唤起内心深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想表达、想诉说的欲望。

一、移情:用好生活教学资源,用同理心激发共情,写出真感情

学生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教材,作文教学时,教师要用好生活这本教科书,灵活地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地方、生活经验或风土人情紧密联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作文课程模块,引导学生移情角色,以同理心叙真事舒真情。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是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学生通读重点段,划重点词的方式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并指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然后,结合教材布置《胜似亲人》的看图作文,为激发学生同理心,引导思考: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因各种原因而生活困潦的人,你是否知道有爱心人士支助或关怀他们的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从脑海深处回忆起经历和体验到的点滴:有志愿者“一对一”援助五保户、有村委关爱留守老人、有社会人士援助孤儿的……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自己遇到困难时获得他人真诚帮助,你有什么感想?最后,回归教材,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图片人物不同的民族服饰,结合自己所经历那些生活中“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的事件展开“同理”联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观察到的场景与自身某些过往经历中找到了相似点,从而激发了共情,移情写作时文思涌泉,真情流露。

又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记难忘的一件事》,为激发学生作文时写出自己的真感情,教师可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挖掘生活经历。分组讨论,自己曾经有过什么难忘事?然后每组抽代表发言,有的说“数学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难忘”;有的说“打烂窗玻璃到受到老师批评难忘”;有的说“被好朋友欺骗了难忘”......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难忘事”,分别列上黑板。二是谈感受。生活中的经历有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如,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等;也有消极的情感体验,如,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沮丧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难忘事”,对应心情“移情”地谈感受。数学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的那位学生说:“当时很激动,有欣喜若狂的感觉!”受到老师批评的同学说:“当时很害怕,也追悔莫及,回到家心情还是忐忑不安!”……最后,我点评:“写作文时,我们身心要投入其中,无论是开怀大笑,还是火冒三丈,这些都是我们的真情流露,希望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可见,教师要联系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善于从学生的经历和实际出发,用同理心激发共情,进而移情于写作,促进学生、教师、教材、生活四方面的和谐统一,破解学生作文写不出真情的难题。

二、投情:以写作提纲培养共情能力,写符合客观事,升华作文主题

共情能力来源于对事件情况的把握,理解越深,越是容易做到共情。小学生社会经历和知识储备较少,作文一旦缺少“共情”就容易与事实背离,出现“妈妈的眼睛像电灯一样明亮”;“在步行街捡到1亿元交给了警察叔叔”;“在4月帮爷爷奶奶割禾”之类不符合客观事实,瞎编乱写,啼笑皆非的句子。为破解这问题,教师可通过“一题三段”的写作提纲,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经历用准确的图像在脑海中显示出来(投情),写符合客观事实作文。

例如,“我和哥哥捉泥鳅”这件事,如何通过列提纲引导学生投情于写作呢?先定出题目“捉泥鳅”,然后分为三段提纲写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1)哥哥捉到泥鳅;(2)我没有捉到泥鳅;(3)哥哥教我,我终于也捉到泥鳅。在写作时把回忆哥哥捉泥鳅的动作、神态,描写自己没有捉到泥鳅时沮丧的心理,刻画最终也捉到泥鳅的畅快心情。最后,随着学生思路的连贯,升华主题:可以侧重突出哥哥助人为乐精神的主题,也可侧重升华“我”不畏失败,努力尝试终收获快乐的主题。又如,“我第一次与爷爷一起上山砍厘竹”这件事,同样,先定出题目“第一次砍厘竹”,然后分为三段提纲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1)爷爷砍得又快又多;(2)我不知怎样砍;(3)爷爷教,我终于掌握了砍的技巧。最后,在写作时真实描写爷爷砍厘竹动作的娴熟、姿态的优美,记录自己不知怎样砍时的焦虑心里活动,回忆爷爷对我谆谆教导时的语言、动作、神情,书写最终掌握技巧砍到厘竹的愉悦心情。最后,升华主题:可以侧重突出爷爷自强不息、顶天立地如同竹子般的精神主题,也可升华“我”虚心向学,不惧艰辛,感悟“第一次”失败与收获的主题。

可见,设置有规律、条理、连贯性写作提纲能帮助学生把握住文章結构,提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进而投入情感收集符合客观事实的素材形成表达观点,升华作文主题。

三、神入:以读同学范文提升共情能力,品评中发现创作之美

当我们看见笑脸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展现笑脸;看到别人打球,你就浑身是劲……这是因为人体神经系统中有一种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它可以让我们体验到别人的情感。因此,读同学的范文,也会产生神入其中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同学之间认知层次相同、知识水平相近,在范文的影响下更能引发共鸣,进而提升体验他人内心的共情能力。

例如,学习二年级《找春天》一课后,布置学生仿照课本写一篇描写春景的作文,学生小芳所写的《校园的春天》被选为范文,修改后印发给全班阅读。我以读为主线设置问题层层引导,让学生感同身受,并在范文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神入其中,发现创作之美。第一次读提炼语言美,从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角度感觉作者提炼语言美。如,范文中作者用“漾”字首尾回应表达,开头是这样写:“踏入熟悉的校园,幽香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顿时,一股激动的暖流在心里‘漾开”;结尾是这样写:“校园一派春意盎然,同学们玩着春天的游戏,个个眼里‘漾出灿烂的笑意。这样,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用词的适当和对应的美。第二次读感受形象美,提出“作者带着我们从哪些东西找校园的春天呢?”的问题,学生边读边做记号:花草、树木、蝴蝶、学生这些形象化的实物一一被学生圈了出来,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描述脉络有深刻感知;第三次读体会意境美,分别找出“校园春天的花草有那些自然美?”“校园春天的树木有那些结构美?”“校园春天的蝴蝶有那些形美?”“校园春天的学生有那些活泼美?”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着“找校园的春”从范文意境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出来。第四次读体验结构美并发现美,套用“我欣赏范文中......”为题,读出文中自己所欣赏的美句,学生热烈响应,纷纷举手争读发现的美句。在同学范文的示范影响下,激活“镜像神经元”细胞,激发学生描写春景、春意的情感欲望,提高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力和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的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共情教育,帮助学生在“共情”中移情、投情和神入,把握好文思脉络,把写作与展现自身情感结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培科.关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写作:高级版,2015(5):12-13.

[2] 催莹.浅谈共情在教育中的作用[EB/OL].2015-12-07 .https://www.doc88.com/p-9435204763620.html.

[3] 叶浩生.镜像神经元的意义[J].心理学报, 2016(4):1-2.

猜你喜欢

共情作文教学小学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