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词语教学“活”起来

2020-08-27陈学艳

文理导航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插图低年级

陈学艳

【摘  要】正确理解词语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在低年级词语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让学生机械学词的教学方式,而应从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启发想象、借助插图、联系生活五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让词语教学变得灵活、有趣。

【关键词】低年级;词语教学;生活;插图

对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词语理解,个人认为应抛弃教师洋洋洒洒的解说,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词语去体会词语的情感,品味词语的内涵,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功效,才能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那么,如何开启这扇大门,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水平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品读领会

部编版低年级的教材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部分的感官与肢体。如,在教学一下《四个太阳》理解“邀请”一词时,

师:秋天,那么多果子熟了,你能做热情好客的落叶邀请小伙伴尝尝香甜的水果吗?(老师给孩子戴上落叶的头饰)你想邀请哪些小伙伴呢?

生:我想邀请小蜻蜓。

师:小落叶,你想怎么邀请它?请它做什么呢?

生:小蜻蜓,甜甜的苹果熟了,我请你来尝一尝吧!

师:你真有礼貌,用上了“请”字。你还想邀请谁呢?再想想!

生:小朋友,黄澄澄的梨熟了,甘甜多汁,请赶快来摘一个尝尝吧!

师:你既有礼貌,又很热情!

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有时在理解难懂词语时一知半解,这时,教师便可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将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能更准确、生动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在教学一下《我多想去看看》时,孩子们对“雄伟的天安门”、“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比较陌生,在生活中也不常见到,这时,老师精心准备相关图片用课件一一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天安门”的“雄伟”、“天山”的“美丽”、“雪莲”的“洁白”,从而更能激发“我”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

二、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这样说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现实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可见,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联系上下文是一个非常有效又实用的方法。这也是高年级中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文本,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文本,在阅读中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部编版一下《树和喜鹊》第一、二小节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喜鹊。学生很容易找到“孤单”一词,紧接着,我让学生圈一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树和喜鹊“孤单”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抓住三个“一”很容易体会到它们的孤单。接着,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把“只有”换成“有”进行句子比较阅读,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到它们无人陪伴的“孤单”。这样,老师随机总结,孩子们,你们看,在理解“孤单”一词时,我们就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这样的训练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词语的理解与文本紧密结合,一字一句总关情,一词一言总含意,教师只有带着孩子们走入文本,深入文本,才能品读出词语的意思,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情感。

三、启发想象,鲜活形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喜欢想象是低年级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一些抽象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拉近学生与词语的距离,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化,在学生的脑海中显得更加鲜活。

在教学二上《坐井观天》一课时,课文中有一句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学习“无边无际”一词时,如果教师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大部分孩子只能从字面意思上感觉到“无边无际”是“很大”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学生也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难免会丧失词语学习的趣味与情味,也显得干巴巴的。此时,教师便可创新思维,让学生想象一下“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范围,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通过想象,眼前浮现出了蓝天白云,浮现出了大树高山,浮现了一望无边的草原……就这样,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显得更加丰满形象,为学生的词语学习增添了几分魅力。

四、借助插图,丰富理解

部编版教材的插图是教材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精心安排绘制的,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利用好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樹和喜鹊》是作家金波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中的三张插图不仅生动形象,还很巧妙地对应着文中的内容。在市级比赛中,我听到葛老师教学《树和喜鹊》,她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充分地利用了本课的插图。她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孩子们很快发现,这里只有一棵树、一只鸟窝、一只鸟。紧接着,她让学生想一想:那你们觉得它们的心情如何呢?学生们都体会到一棵树孤零零的、一只鸟太没意思了,进而体会到“孤单”的意思。然后,她又利用第二幅“好多好多树”、“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的插图,点拨学生理解了“邻居”、“快乐”的含义。

可以说,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进行教学,既能达到理解词语、发展语言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唤起体验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年纪比较小,但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在理解词语时,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讲解,要精心钻研读教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勾起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识记字词、习得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教学一上《明天去远足》理解“洁白柔软”一词时,我先出示云朵的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洁白柔软”的意思。接着,我让学生回忆:“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洁白柔软的?”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找到生活中相对应的食物,如棉花糖、蚕丝被等。

在教学二下《蜘蛛开店》理解“寂寞”一词时,我从字的结构偏旁,让学生理解到“寂寞就是孤单冷清”,紧接着,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什么时候感受到“寂寞”。孩子们一下子打开话匣,有的说:“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时觉得寂寞”;有的说:“下课后,其他小朋友打打闹闹,我一个人玩时”……“那寂寞的你们会找些什么事情做呢?那寂寞的蜘蛛想要做什么?”这样,教师通过回忆自身“寂寞”的经历,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与“寂寞”一词搭建了理解的桥梁。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语,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让这些词语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顿时鲜活起来。

理解词语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词语教学,采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方法,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带领学生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从而提升语文的生命力。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江苏 苏州 215134)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插图低年级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