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经·旧约》订婚类型场景中女性形象和地位解读

2020-08-27陈钢涛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女性

内容摘要:《圣经·旧约》中一共出现三次井边订婚场景:以撒迎娶利百加,雅各争娶拉结和摩西招赘米甸。在这三个类型场景中,叙述者对三位新娘的描述依次减少:利百加是故事的主角、拉结是配角、西坡拉位居幕后。文章通过对每个场景中新郎和新娘的形象分析及对新娘描述的前后对比,揭示父权制度下女性顺服谦卑的形象以及其逐渐明朗的附属地位。

关键词:订婚类型场景 女性 顺服

一.引言

《圣经·旧约》中一共出现三次井边订婚场景:以撒迎娶利百加(创24:1-58),雅各争娶拉结(创29:1-20)和摩西招赘米甸(出2:2:16-21)。男主人公(以撒由老仆人代言)和未来的新娘在井边相遇相识,最终喜结连理。尽管三个故事中人物特征和场景构成有明显的不同,但主题思想和情节发展都比较相似:两人都是在井边相遇;新娘先是在井边打水,然后告知家人新郎的到来;之后新郎被邀请到女方家里,最后订立婚约。

罗伯特·艾尔特对于订婚类型场景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圣经》中的“类型场景”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技巧,具有承上启下的提示作用,并以此说明模式的重复和变化对突出主题及人物刻画有重大的作用。在艾尔特的研究基础之上,刘意青对“订婚场景”也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指出“貌似简单和重复的《圣经》叙事一点都不简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寓意,的确值得我们细细地去挖掘和品位”(21)。

虽然三个“订婚类型场景”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比较相似,但是叙述者对三位女主角形象的描述的详细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对利百加的外貌举止描述的详尽细致,对拉结的长相和行为仅仅作了简单的介绍,而对西坡拉几乎没有进行单独描述。艾尔特认为圣经的类型场景“真正有意思的不是模式的规律性,而是每个模式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因为目的的改变而出现的剧烈变化”(52)。对三位新娘描述的区别能够反映出族长制家族中女性地位的逐步边缘化,揭示出父权制中女儿被主宰的命运和和妻子收敛和顺服的形象。

二.以撒迎娶利百加

叙述者对第一个订婚场景的描述最为细致,其篇幅占据了《创世纪》24章的大部分内容(创24:11-67),是三个订婚类型场景中篇幅最长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新郎缺席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亚伯拉罕的老仆人长途跋涉,出现在了订婚场景中的水井旁,成为以撒的代言人。新娘利百加不仅亲自出场,还得到了叙述者全方位的描述:文中首先指出“利百加是彼土利所生的,彼土利是亚伯拉罕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24:15),这段话清楚的表明了利百加的身份——和亚伯拉罕同族。这个身份的阐明非常重要,间接地告訴读者利百加符合亚伯拉罕对儿子的择偶要求(24:4);然后叙述者继续介绍“那女子容貌极其俊美,还是处女,也未曾有人亲近她(24:16)。亚伯拉罕要求儿媳必须是本族女子,强调的是女子的血统;而作为新郎,以撒可能最初关注的是新娘的相貌,这段文字不仅告诉读者利百加容貌俊美,能够得到新郎的喜爱,而且她还尚未出阁,是新娘的绝佳人选。

在这个类型场景中,叙述者通过句子的重复、大量的对话和明显超越圣经叙述准则的细节描述缓慢的推进情节的发展。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利百加打水给亚伯拉罕的仆人和骆驼”,前后一共重复了四次。第一次出现在老仆人对上帝的祈祷中(24:14),第二次是在打水的过程中(18-20),第三次和第四次出现在老仆人向拉班等人的叙述中(43-44,45-56)。从祈祷到应验,再由老仆人将这两件事情叙述一遍,进一步强调了老仆人和利百加的相遇绝非偶然。文中并没有说明上帝是否真正的对此事进行干预,但是经老仆人这么一说,他代主娶亲的请求瞬间就变成了神谕,让利百加的家人难以拒绝。而在重复的过程中,叙述者也向读者展现了利百加慷慨善良的美好形象:利百加刚把瓶里的水打满,老仆人便出现并请求喝瓶里的水,利百加并没有直接把水瓶递给老仆人,而是“急忙”拿下瓶来,托在手里给他喝,让对方舒舒服服的喝水。之后,她又“急忙”把瓶里的水倒在槽里,又跑到井边打水,为所有的骆驼打水上来(24:20)。前后这两个“急忙”充分的表现了利百加不假思索的慷慨和发自内心的好客。当利百加的哥哥拉班出现后,她的慷慨善良就显得更加突出。利百加遇到老仆人时并不清楚对方的身份,对于一个陌生人,她不仅提供帮助,而且没有期待任何回报。拉班虽然也为老仆人收拾了房间,为骆驼预备了地方,但是他的安排却是在看到妹妹身上所带的金环和金镯之后(24:30)。这个细节描述不难让读者看出拉班热情招待客人的动机以及他处处算计的贪婪;此外,当老仆人问到家里是否有住宿的地方,利百加说:“我们家里足有粮草,也有住宿的地方”(24:25),她从正面回答了老仆人的问题,表现出了内心的接纳和欢迎。而拉班强调的却是自己为住宿所付出的努力:“我已经收拾了房屋,为骆驼预备了地方”(24:31),暗示着他为招待客人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并期待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拉班贪财重利的形象在这里得到了栩栩如生表现,而正是他的贪财重利进更加衬托出利百加慷慨善良的正面形象。

尽管利百加慷慨善良,但她的言语行为还是透露出作为女性的顺服和接纳。当老仆人提出饮水的要求时,她不仅满足了老仆人的请求,还主动给骆驼饮水,这一系列行为固然反映了利百加的积极和热情,但请求喝水的既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自家长辈,利百加在不明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就满足对方饮水的要求,表现出女子的顺服和谦卑。此后,利百加的父亲和哥哥在听完老仆人的诉说之后,不假思索就承诺对方可以把她带走,而利百加也毫不犹豫的接受了父兄的安排——跟着老仆人离开家乡去见自己未来的丈夫(24:51)。对于利百加而言,这就意味着她的所有权由父亲转移到了丈夫,而利百加也似乎期待着早日遇到自己的丈夫,完成由女儿到妻子的身份转变,承担起传宗接代的任务。

在利百加见到自己未来的丈夫时,她那种恭顺的形象表现的更加突出:“利百加举目看见以撒,就急忙下了骆驼……就拿帕子蒙上脸”。利百加完成这一些列动作时,并未进行思索,也没得到老仆人的提示,充分的显示了当时妻子在丈夫面前所应表现的谦卑和恭顺。而在利百加和新郎以撒相遇之后,叙述中的主语马上就由利百加变成了以撒:“以撒便领了利百加进了他母亲撒拉的帐篷,娶了她为妻,并且爱他”(24:67)。当利百加和以撒相遇之后,以撒马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领、娶、爱”这一些列动作的主语,而利百加少女时期的积极主动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妻子的顺服。

总之,虽然利百加性格积极主动,但是却不得不听从父命、不得不臣服于丈夫,这都体现了族长制时期女性的顺服和谦卑。这种形象的对立也使得利百加成为《圣经》中典型女性形象之一。

三.雅各争娶拉结

叙述者对于第二个订婚类型场景的描述较略,只有17节(29:2-18)。故事的男女主角分別是雅各和拉结,但是雅各没有像以撒那样在订婚场景中缺席,并成为场景中的主要人物。

场景叙事的角度是从雅各展开,当他在向牧人打听拉班的消息时,拉结紧接着就出现了。拉结的出现有点类似于利百加在老仆人祈祷后的现身,但在这里,叙述者却没有对拉结进行任何形象描述,而是对了雅各的言行举止进行了重点叙述:他上前转离了井上的大石头,饮了舅舅的羊群,并且与拉结认亲。在上一个订婚场景中,打水饮羊都是有由利百加来完成的,新娘是整个场景的主角,而在第二个场景中,新娘站到了旁边,打水饮羊的任务由雅各来完成,新郎成为主角。此外,在第一个场景中,当利百加出现在井边的时候,叙述者马上告诉我们她容貌极其俊美。而当拉结出现在井边时,她的外貌似乎变得无关紧要,在刚出场时就被忽略掉了。直到后来雅各向拉班提亲时叙述中才提到拉结美貌俊秀(29:17),但其主要目的是和姐姐利亚做对比,从而说明雅各为什么会选择拉结,使雅各所作的决定看起来合情合理。

与利百加的积极主动不同,拉结并没有自己打水,而是默许雅各饮她的羊群。在这一场景中,读者只看到忙前忙后的雅各,不知道拉结在在做什么,甚至没有看到她的任何对白。在拉结出现之前,雅各甚至和牧人进行了一段很长的对话(48:4-8),而拉结出场后却没有一句“台词”,她的消极被动似乎是在衬托雅各的精明能干。新娘在这一场景中不仅没能成为叙述的中心,就连话语权也悄无声息的消失了。订婚类型场景中对这种对女子叙述的边缘化反应了女性地位的进一步降低:

拉结在拉班出现之后就彻底退居幕后,由父亲和雅各交涉,他们没有征求新娘就决定了拉结的命运,安排了婚约。虽然利百加的婚事也是由父亲和哥哥做主,但还是征求了利百加的意见(24:56)。另外,利百加的回答也表明她对这门婚事的赞同——嫁给约瑟是一种自愿行为。而拉结对自己的婚事并未表露心声,拉班似乎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她的态度,把她当作雅各七年劳务的回报,使这门婚事成为一种赤裸裸的交换。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利百加是以撒唯一的妻子,而拉结却只是雅各众多妻子之一。虽然拉结一直是雅各的最爱,但之后因为不育她也非常担心自己的失宠,于是把自己的使女送给丈夫为妾,进一步强调了妻子的附属地位和传宗接代的角色。

四.摩西招赘米甸

第三个订婚场景类型中的新郎是摩西,新娘是西坡拉,叙述简洁紧凑,所占篇幅最短,只有5节(出2:16-21)。这一场景只是法老镇压以色列和摩西成为以色列领袖故事中的很小一部分,对这一场景叙述的压缩也反映了婚姻或妻子在领袖人物的生平中已经被弹出了核心地位。

当米甸祭司的七个女儿来井边打水饮羊时,一帮不怀好意的牧羊人把她们赶走了,这时摩西挺身而出,英雄救美。不管是通过武力还是通过沟通,摩西成功的帮助女子们饮了羊群,这间接说明要么摩西力大无比,要么机智过人。摩西的介入和之前帮助希伯来人(2:11-14)的事件前后呼应,显示了摩西富的正直勇敢。叙述中用“起来”、“帮助”和“饮”一些列动作来衬托摩西的英勇行为,这一串动作在女子向父亲报告时又重复了一遍,强化了摩西的英雄形象。过人的力气、机智的头脑和富有正义感,这些优秀的品质都在暗示他就是上帝拣选以色列领袖。

在这一订婚场景中,新郎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描述,而新娘的角色越发显得无足轻重。新娘和她的姐妹被牧人驱逐却无计可施,显得柔弱无能。利百加和拉结在井边与新郎相遇之后,都急忙去告诉家人,而新娘姐妹们在接受帮助之后,既没有表现出她们的感激,也没有主动地向父亲报告所发生的事情,直到父亲问起她们回来这么早的原因时,她们才向父亲说明了情况。

在整个场景中,新郎和新娘的关系也完全被忽略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郎和未来岳父之间的互动:“摩西甘心与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2:21)。在第二个订婚场景中,雅各因为拉结的美貌想要娶她为妻,而这次订婚的动机更像是岳父对女婿的欣赏和感激,主动把女儿嫁给了摩西,并期待着获得未来女婿永久性的保护。西坡拉的外貌、观点以及对摩西的情感在这里都是未知的,我们只知道她是“七个女儿之一”,至于她与其他的姐妹在长相和性格上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得而知;同时叙述中也没有说明父亲为什么会选择西坡拉而不是其他的姐妹作为摩西的妻子。这种对新娘的完全忽略映射了当时女性无足轻重的地位,使订婚类型场景所反映的主题更加突出。

五.结语

在《圣经》叙事中,“订婚类型场景”绝非机械的照搬先前的叙事模式,而是通过模式的重复和内容的改变来塑造人物和进行某种暗示。在上述三个订婚类型场景中,叙述者对新娘角色的描述逐步减少,新娘经历了主角→配角→幕后的转变。她们不管性格是积极主动,还是沉默被动,最终都成为婚姻中交易的对象,其掌控权由父亲转移到了丈夫手中。通过“订婚类型场景”,《圣经》中女性谦卑和顺服的形象以及她们在族长制家族中的附属地位得到了清晰的展示。此外,“订婚类型场景”还要放在上帝拣选男性族长这一宏大的背景下去理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进程是由上帝来安排的,在这一进程中,男主角往往经过多重磨难和考验才能成为家族的领袖,而与新娘相遇订婚只是族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参考文献

[1]《圣经》中文和合本(新国际版). 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部,2007.7

[2]南宫梅芳.水井边的女人:评圣经中的利百加.《圣经文学研究》,2016.3.273-86

[3]刘意青.《圣经·旧约》的叙事特点、解读的戏剧性和意识形态影响.《欧美文学论坛》,2002.12.15.1-35

[4]Alter,Robert.The Art ofBibli-

cal Narrative.London:George Allen& Unwin,1981.

[5]Frye,Northrop.The GreatCode: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82

(作者介绍:陈钢涛,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女性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从《轨道》的视角看维吾尔族女性婚姻的悲剧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