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助力系统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支架

2020-08-27郑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使用策略阅读教学

郑丽

【关键词】助力系统 使用策略 阅读教学 有效支架

一、对统编教材助力系统的认识

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有一种共识: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说“好教”,是因为这套教材编写体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一、二年級没有导语页,但教师用书中有“单元说明”),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就是单元教与学的重点目标,同时,单元内部横向联系紧密,各板块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说“教好并不容易”,则体现在一线教师们的种种困惑中:高度概括的语文要素在具体的学段和具体的单元中应该落实到什么程度,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否跟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一样教……

如果说“语文要素”明确了单元重点目标,那么由课后练习题、课前阅读提示、课中泡泡图和旁批共同构成的思考练习题就是实现“语文要素”的助力系统。统编教材助力系统与单元语文要素相呼应,循序渐进地落实单元重点目标,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和发展性,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的凭借,有助于在实践与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统编教材助力系统使用策略的思考

要想用好统编教材的助力系统,就要好好研读、领会统编教材的助力系统的编写思路与意图。从内容上看,统编教材助力系统的编写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兼顾学生语文积累与能力发展的形成过程,特别重视学生对阅读方法策略的掌握和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后练习的设计遵循阅读规律,主要分朗读体会、理解分析、归纳概括、欣赏评价、拓展思维等项目,这些练习项目指向教学目标,提示教学思路,其顺序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从形式上看,统编教材的助力系统有丰富的呈现方式,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包括“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略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一些课文中还有泡泡图或者旁批,这些都是重要的导教导学系统,是一步步扎实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支架,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

(一)灵活运用,夯实助力系统的基础性

统编教材课后思考练习题的设计遵循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即从初读整体感知到精读理解感悟,同时聚焦某方面阅读能力的训练,其编排的顺序大多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导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有“习题意识”,将课后思考练习题灵活融入课堂教学,以有效保证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达成和落实。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一般有二至四题。第一题的关键词是“读”,大多指向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四年级上册为例,要求精读的20篇课文中,除了3篇在“阅读策略单元”,有17篇课文课后练习第一题都提出“朗读课文”或者“默读课文”的要求,这是要求学生学习课文要从“读”开始,将读后的思考指向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是“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更是直接指向整体把握。类似这样的课后练习,完全可以放在预习或者第一课时“初读,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精读做好准备。而《西门豹治邺》课后练习第一题基于本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提出“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虽然也是指向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但并非一定非要放在“初读感知”环节,而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达到让学生以此为支架练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教学目标。

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关键词是“用”,大多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或指向积累,或指向细读品味,或指向学习方法运用,或指向关注表达形式以及思维提升,让学生在“用”中经历探究、掌握的过程。例如,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练习第二题就是要求学生填写图表,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指向单元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个练习融入教学设计,使其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抓手,让学生经历实实在在的阅读活动,而不要将目光锁定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首先是“找”,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这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能迅速准确定位相应的语段;第二步是“品”,反复朗读找出的语句,提取关键词,关注动词、标点、语气词,从中体会“我”的心情,感受心情的变化;第三步是“思”,在把排练节目和演出时心情的变化都梳理完之后,引导学生按照发展的顺序把整件事连起来说一说,自然也就明白了“我”心情变化的原因,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表格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学习活动。当然,这一题可以重在填前指导,也可以重在填后交流,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但无论怎样,都应该重视在习题完成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扎实而完整的思考和尝试的过程,因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是在这种基础性的学习活动中渐渐生长起来的。

课后练习第三、第四题的关键词是“延”,大多是引导学生带着课堂学习的收获走出文本,或背诵抄写以求积累,或迁移表达以求会用,或勾连生活以求拓展延伸,让学生有更多彩的收获与发展。例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课后第三题是“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学生通过前一题的学习,已经体会到什么是“优美生动”,这时的“找”将会使基础更扎实,这时的“抄”则会使积累更鲜活。第四题是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引导学生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为依托,选择一个情景展开适当的联想,通过对视觉、听觉、嗅觉的细致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练习虽有一定难度,但却是必需的,对有些学生的练笔要求不必太高,能体现训练要点即可鼓励。

(二)前后勾连,凸显助力系统的体系性

统编教材助力系统的编写不仅关注单元的整体性,还关注了学期、学年、学段的体系性。本文仅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故在此谈一谈在同一册语文教材中怎样前后勾连,凸显助力系统的体系性。

四年级上册一共8个单元,除去学习策略和习作两个单元,有三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涉及“课文主要内容”。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學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三个单元各有侧重:第四、七两个单元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第八单元则在此基础上学习复述课文。

第四单元中《普罗米修斯》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此次要求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有序”的要求;第七单元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次要求把握“几件事”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连贯”的要求;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简要复述课文”,提出了“简要”的要求。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把握主要内容和复述课文内容的不同和联系,要求是循序渐进的,同时课后练习题中还指出了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在某一篇课文中的落实,还要有整体意识,通过一步步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进步,最终使得“语文要素”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巧妙落实,彰显助力系统的丰富性

1.泡泡图

统编教材有些课文中穿插了泡泡图,这些泡泡图有的提示了学习方法,如《观潮》中“读这段话,我仿佛看到潮水来的样子,听到潮水奔腾的声音”;《走月亮》中“读到这里,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味”,这两课中泡泡图告诉了学生想象的方法,即读文字时要调动自己的感官参与,就是仿佛“能看、能听、能闻”,真正做到如临其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到相关语段时读读泡泡图,反观自己是否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在阅读、想象中感受想象的乐趣。还有的泡泡图是对学习策略的概括,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练习第二题中泡泡图写道:“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这样学生将泡泡图和问题清单联系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提问的策略。教学中,教师不但自己要关注泡泡图,还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关注泡泡图、读懂泡泡图的意识和能力。

2.阅读链接、资料袋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略“阅读链接”和“资料袋”这些教学资源,它们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延伸阅读视野。如《观潮》一课,课文后的资料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的原因;《爬山虎的脚》一课的资料袋呈现了图文结合、做表格两种形式的观察记录,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进行连续观察与记录,还可以讨论两种观察记录的长处与不足。再如,《蟋蟀的住宅》一文链接了比安基的《燕子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认识观察日记,为完成单元习作做好准备。同时还可以将《燕子窝》与《爬山虎的脚》的资料袋中的观察记录做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日记和观察记录的联系和不同,鼓励学生尝试写连续观察日记。

猜你喜欢

使用策略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技术的使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使用策略探究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CAI的效与度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