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数学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2020-08-27汪亚运
汪亚运
【摘 要】教师善于挖掘爱国主义的素材,把握教育契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使学科的知识性、思想性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爱国主义;有效策略
现行的数学学科教学中,由于对德育效果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造成了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的工具性,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应对升学的需要,弱化数学教学中爱国主义等德育功能的渗透。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把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放在核心价值这一考查内容的一级指标位置,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学科的知识性、思想性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时时处处都可以蕴含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爱国主义的素材,把握教育的契机。
一、把我国古代数学领域的成就融入新授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搜寻、筛选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数学史料,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升学生不断攀登数学高峰的的责任感。
在教授《函数与方程》一课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已经比较系统地解决了部分方程的求解过程。约公元50~100年编成的《九章算术》,就以算法形式给出了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正系数三次方程根的具体方法;7世纪,隋唐数学家王孝通找出了求三次方程正根的数值解法;11世纪,北宋数学家贾宪在《皇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了“开方作法本原图”,以“立成释锁法”来解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高次方程式,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种更简便的“增乘开方法”。
在讲解圆和球的计算问题时圆周率(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常数,历史上对于圆周率(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或地区的数学和计算技术发展的水平,老师可以就圆周率(π)向同学们作下介绍:公元263年左右,我国数学家刘徽通过“割圆术”把圆周率(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是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1000多年。
这些卓越的数学成就,使同学们体会到我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是,也要客观地分析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长期的封建教育和八股取士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封建统治压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近代数学发展落后。学生真正了解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能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数学成就为背景编制试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中对高考数学提出增加数学文化内容的要求,是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正式地、明确地要求把数学文化融入试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教师有意识地寻找一些以现代中国数学成就为背景的题,这样既能满足高考考试的需要,又自然地把爱国主义思想渗透给学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数学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数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素有国际数学“奥运会”之称,以往多在欧美国家举行,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教师可以结合这个背景编制如下试题来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我国以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那么cos2θ的值等于_________。
再例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2,理8)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30=7+23。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概率是( )
A.1/12 B.1/14 C.1/15 D.1/18
在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试题编制的背景,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赫赫大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我国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在一个6平方米的旧小房间里用三麻袋多的草稿纸手工计算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个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学生在听取了背景介绍后就会对这道题产生强烈的好奇,也会被中国数学家刻苦钻研,不断攀登数学高峰的精神所感染,同时这种精神也会内化到平时的学习中去。
这样的试题不仅能使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能了解我国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加了民族自信心,让同学们更有力量去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在数学活动课中分享数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报国热情
同学们分成数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通过网上和图书馆等平台收集、整理我国数学家爱国报国的事迹,在数学活动课中分享,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励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励志成才,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报效祖国的本领。
有数学小组分享了一个故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华罗庚先生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平台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先生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先生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先生,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分享可以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科教学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时机使用素材,学科知识和学科的德育功能不是分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数学教学中增加“爱国主义”这个德育点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把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真正落到课堂教学的点滴之中。
【参考文献】
[1]杨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9(19)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