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河长制评价体系构建
2020-08-27郑荣伟续衍雪
郑荣伟,续衍雪,程 静
(1.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2.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举措,也是保障国家水安全、加强河湖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1-3],2017年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国河长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4-5],而随着河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结合中央为基层减负的具体要求,河长制工作的评价体系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简化考核程序,逐步弱化传统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决定性影响[6-8]。
浙江省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自2013年启动“五水共治”以来,河长制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河湖管护成效显著[9],为全国河长制实施提供了诸多经验。引入层次分析法,统筹考虑评价指标,构建河长制评价体系,以浙江省A市(因数据涉及保密,后文称A市)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该市6个行政区的河长制推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各地河长制工作实际情况,进而验证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1 河长制评价体系概要
1.1 政策及任务落实
指标1 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运行。根据各地河长制办公室实际在岗人员数量是否满足本省相应文件规定的人数要求,构建该指标评分方法(见表1)。
表1 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运行评分方法
指标2 六项制度执行情况。考察河长制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制度、验收制度等六项制度具体执行情况,由上级河长办根据日常检查或年终考核认定,评分范围为0~100。
指标3 年度任务完成度。指标3主要对照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及本地区制定的河长制年度计划,根据进度情况进行考核赋分(见表2)。
表2 年度任务完成度评分方法
指标4 河长巡河和问题处理率。河长巡河率和问题处理率对照相关巡河制度要求进行打分,可于年终由省级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直接获取,巡河率分值根据达到巡河次数要求的河长所占该地河长总数百分比进行赋分(四舍五入取整),如达到巡河次数要求的河长占比为75.1%,得75分;问题处理率以100%为基础,每低于一个百分点,在巡河率分值基础上扣1分,扣完为止。本项指标评分范围为0~100。
1.2 河道指标
指标5 “四乱”问题整改情况。“四乱”问题的界定可根据本行政区域报上级主管部门的“四乱”问题清单或本级主管部门认定的“四乱”清单,考核时根据问题实际整改率及年度计划整改率进行赋分,计划整改率取上级下达计划及本级制定的年度计划的较大值。根据实际调查的销号整改情况,范围为0~100(见表3)。
表3 “四乱”问题整改情况评分方法
指标6 河道面貌。河道面貌主要评价河道日常保洁、河道附属设施管理等内容,根据上级河长办日常督查进行赋分,每发现一处问题,扣5分,评分范围为0~100。
1.3 水质指标
指标7 断面水质。根据所在省生态环境部门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定,对照上级下达的年度要求,评价本区域相应级别及以上的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和水质改善情况,以达到计划的100%为基础,每低于一个百分点,扣2分,范围为0~100。
1.4 群众满意度指标
通过随机民意调查,由社会公众对河长制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可由河长制管理部门委托第三方统计机构开展,民调题目统一设定,根据调查结果直接赋分(四舍五入取整),如群众知晓度为75.3%,即得分为75分,赋分范围均为0~100。
指标8 群众知晓度。该指标主要评价该地对河长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宣传力度。
指标9 群众参与度。该指标主要评价该地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积极性。
指标10 群众满意度。满意度主要评价该地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获得感。
1.5 典型推广
指标11 河长制经验全国推广。河长制工作被中央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正面宣传报道,或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正面批示。根据数量进行插值赋分,赋分范围为60~100。
2 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通过支配关系进行分组,进而形成梯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结合主观判断来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性,将各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将定性判断转换为定量表示[10-14]。
进行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和归一化后特征向量W=(W1,W2,…,Wn)T的计算。
AW=λmaxW
(1)
由此得到对应单元的权重向量W=(W1,W2,…,Wn)T。
单层次判断矩阵A中,当aij=aik/ajk时,称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步骤如下:
(1)一致性指标CI的计算:
(2)
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
(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计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参考表4。
表4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3)一致性比例CR的计算:
CR=CI/RI
(3)
当CR<0.1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予接受。
为使结果更为直观,根据各评价指标评分及其相应的层次分析权重计算进行综合评分,将评分转换为百分制,计算公式如下:
Si=BijWj
(4)
式中:Si为第i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及百分制换算后的评分;B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指标的得分。
3 基于AHP的河长制评价体系的实践
以浙江省A市6个行政区2018年的河长制工作基础数据为依据,对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应用并核验。
3.1 判断矩阵构建
通过对A市6个行政区河长制相关工作系统调研分析,根据其实际情况构建该市的河长制层次分析评价的判断矩阵,结果(见表5)。从判断矩阵可以看出,群众满意度和断面水质在河长制的评价中占主要地位,由于全国已经完成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评估,因此,组织机构建设运行及制度制定等已经较为完善,因此在评价体系中相对弱化。
表5 河长制评价体系判断矩阵构建
3.2 河长制评价体系权重
用方根法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计算得到特征向量,即权重矩阵为W=[0.028,0.019,0.077,0.082,0.103,0.118,0.200,0.057,0.057,0.169,0.090]T,最大特征根λmax为12.17。
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15-16],计算得到CR为0.078<0.1,此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合理的。本次河长制评价模型选定评价指标共11个,评价对象为6个,以该地区2018年评价数据为例(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各地区在不同评价指标上差异明显。通过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见表7),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仅年度任务完成度与“四乱问题”整改之间,河道面貌与六项制度执行情况、年度任务完成度之间,断面水质与“四乱”问题整改情况、群众知晓度之间,以及群众满意度与河长巡河及问题处理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α=0.05),其余指标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且无指标相互间达到极显著相关性(α=0.01),因此,各指标间可认为相互独立,在综合评价各指标时,各指标间信息重合有限,指标降维评价的方法并不适用,如主成分分析等。
表6 各地区河长制指标评分汇总表
表7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
通过层次分析法,加入一定主观因素,赋予各指标间的权重,以各指标评分标准化数据作为评价的基础,进而消除量纲间不同所导致的差异性,结果(见表8)。结果显示,各区之间从大到小排序为C区、A区、F区、B区、D区、E区,评分最高的C区,达到91,其次是A区和B区,都达到88,而最低的D区为77,权重最大的群众满意度,C区评分达到了87,为各区间最大,而D区在群众满意度和断面水质这2项权重较高的指标中评分均处于最低水平。
表8 各地区河长制评分标准化
4 对A市河长制有效性评价
根据该市河长制发展的相对水平,对6个行政区进行等级划分,高于90分的为优,即C区为优异,该区河长制推进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及问题处理率等关键项都处于较高水平,没有明显的短板,应继续保持;A区、B区和F区为良(80~90分),该3区河长制发展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部分指标得分相对较低,应及时查找短板,针对性提高;D区和E区(70~80分)为一般,该2区最主要问题是河道面貌及断面水质,应从政府层面加大奖惩机制,进一步发挥河长在河道治理管理方面的履职协调能力,高压态势推进河长制工作。低于70分为差评,从表8评价来看,A市6区本年度河长制评价分值均在70以上。
5 结语
以2018年浙江省A市6区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体系的应用,结果显示,评价结论与该市河长制工作的实际综合情况基本吻合。但河长制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评价指标需根据上级要求以及本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年度修订,适时更新考核指标,以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