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效果的研究
2020-08-27宋国英毛冬雪张慧子马向莉夏西超
宋国英 ,毛冬雪 ,吴 茜 ,张慧子 ,马向莉,陈 玉 ,夏西超 *
(1.平顶山学院图书馆,河南 平顶山 476000;2.平顶山学院医学院,河南 平顶山 476000)
自2018年秋季起,“0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出生于21世纪,具有与“90后”不同的群体特点[1-2]。“00后”综合素质较高,主体意识强,思维活跃,自信张扬,但抗挫折能力差,生活、娱乐方式明显网络化。“00后”大学生刚好成长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借助发达的网络获取多样化的知识,但是网络上也有很多错误和不健康的信息[1-2]。对于“00后”来说,成长过程中健全的人格尚未形成,心智发育并未成熟,难免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打击脆弱的心灵,腐蚀纯洁的灵魂,影响积极的认知。“00后”医学生作为当今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多,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学习任务重、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余生活,导致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迷茫等一系列问题,转而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求快感,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3]。“00后”医学生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医学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往医学生团体辅导只注重传统专业教育,很少关注心理问题,难以从整体层面提升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效果。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正向的、积极的品质培养,帮助人走出逆境,展现个体优势,增强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4-5]。目前,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团体辅导中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较少。由此,本研究以“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为对象,探讨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效果的影响,为改善“00后”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平顶山学院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网络成瘾量表,根据调查结果确定“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随机抽取轻度、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各6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名。两组各项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法
了解“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的心理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价其幸福感,包括自我管理维度、自主性维度、人际关系维度、自我的相关接纳维度、目标维度、自身成长维度。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凸显出“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一定的自我接纳感,树立正确的观念,维持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活动中,主要围绕“促进学生维护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对团体的信任感;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活动中,聚焦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挖掘个人潜能;在第五次和第六次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使其可以在团体活动中找到幸福感和愉悦感;在第七次和第八次活动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在第九次和第十次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行动理念,将行动作为主要目标[6-8]。认真剖析“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动机、身心状况,设计了以上10项实验内容,共进行了20周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干预,每周2次,每次1.5~2小时。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只进行常规教育和引导。每个干预阶段结束后,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症状测量,评估干预前后医学生的变化[6-8]。
1.3 测量工具及内容
网络成瘾量表共有26题,分为耐受症状、戒断症状、强迫上网症状、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健康问题5个维度。总成绩为各维度组成因子得分之和,体现网络成瘾程度,得分高低与网瘾大小呈正相关[4]。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包含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取5级评分制,1分为无,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较重,5分为严重。分析积极心理学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后,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实施效果等内容设计90个项目,包括情感、思维、行为生活、人际管理等精神病症状学相关内容,反映躯体化、精神病性、强迫、人际关系、敌对、焦虑、偏执、抑郁、恐怖、睡眠及饮食状况等若干个方面的心理症状[4]。
采用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评价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s,分)
n t值P实验组对照组60 60 6.498 1.675<0.01>0.05 t值P组别 干预前59.38±5.61 59.76±5.26-0.348>0.05干预后46.82±5.34 57.41±5.77-6.037<0.01
2.2 轻度和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前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
“00后”轻度网络成瘾医学生中,干预前两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00后”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中,干预前两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轻度和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前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轻度和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前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较(±s,分)
水平 干预前47.39±2.25 47.25±2.33-0.284>0.05 66.79±2.59 65.82±2.36 7.958>0.05组别n t值P轻度 实验组对照组30 30 4.085-0.376<0.01>0.05 t值P中度实验组对照组30 30 5.064 2.113<0.05>0.05 t值P干预后40.52±4.74 47.81±5.03-6.037<0.01 53.48±5.37 64.87±5.13-2.913<0.05
2.3 干预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以及强迫、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维度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3 干预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P组别n t值维度 干预前6.74±1.22 6.53±1.28-0.073>0.05 10.33±2.17 10.83±2.04-0.064>0.05 7.67±1.44 7.93±1.32-0.032>0.05 9.38±2.49 9.40±2.86-0.058>0.05 6.76±1.90 7.07±2.19-0.035>0.05 3.56±1.15 4.03±1.32-0.036>0.05 3.66±1.08 3.83±1.12-0.046>0.05 4.16±1.05 4.68±1.15-0.045>0.05 6.15±2.39 6.22±2.25-0.021>0.05 63.78±17.69 65.41±18.61-0.364>0.05躯体化 实验组对照组60 60-12.651 0.042<0.01>0.05 t值P强迫 实验组对照组60 60-9.257-0.062<0.01>0.05 t值P人际关系实验组对照组60 60-11.367-0.653<0.01>0.05 t值P抑郁 实验组对照组60 60-6.249-0.584<0.01>0.05 t值P焦虑实验组对照组60 60-10.741-0.934<0.01>0.05 t值P敌对实验组对照组60 60-6.255-0.047<0.01>0.05 t值P恐怖实验组对照组60 60 4.063-0.037<0.01>0.05 t值P偏执 实验组对照组60 60 11.451-0.063<0.01>0.05 t值P精神病性实验组对照组60 60 8.742-0.038<0.01>0.05 t值P总分实验组对照组60 60-43.719-1.425<0.01>0.05 t值P干预后10.48±2.43 6.43±2.03 13.834<0.01 15.42±3.09 11.53±3.43 10.841<0.01 11.24±2.68 8.41±2.31 9.368<0.01 13.75±3.08 10.04±2.97 4.484<0.01 10.18±2.58 8.23±2.04 6.606<0.01 5.12±1.41 4.36±1.57 4.847<0.01 5.91±1.37 3.46±1.06 4.591<0.01 6.67±2.40 4.73±1.81 8.614<0.01 9.57±2.57 6.50±2.44 6.873<0.01 94.47±23.17 71.53±21.29 28.572<0.01
2.4 轻度和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00后”轻度网络成瘾医学生中,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4)。
“00后”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中,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轻度和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前后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比较(±s,分)
表4 轻度和中度网络成瘾医学生干预前后总体心理健康测试评分表得分比较(±s,分)
水平 干预前218.25±33.54 216.56±36.47 0.573>0.05 235.39±35.48 231.68±38.72 0.684>0.05组别n t值P轻度 实验组对照组30 30 3.560-0.170<0.01>0.05 t值P中度 实验组对照组30 30 1.930 0.243>0.05>0.05 t值P干预后179.63±26.37 217.03±30.43-3.130<0.01 212.89±31.45 230.15±38.53-1.352>0.05
3 讨论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性,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多,实践性强,学习时间长、任务重,出现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当前,一些“00后”医学生从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暂时的快感和解脱途径,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出现心灵空虚、心理障碍、人际关系淡漠、成绩下降、学业荒废等严重情况[9]。“00后”医学生网络成瘾已不单纯是一种行为病态的表现,更是一种心理病态的表现。
3.1 找准问题根源,树立正确人生导向
研究显示,积极心理学团体干预能够显著改善“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的耐受性、强迫性、退隐性和社会性等网络成瘾症状。“00后”医学生在呵护中长大,没有经受过挫折,工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一旦遇到挫折,缺乏独自处理问题的智慧与勇气,喜欢上网求助。而大学校园里处处覆盖的免费Wi-Fi和便宜的流量套餐,给“00后”医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提供了便利条件,没有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深渊。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引导“00后”医学生正确看待移动网络,一方面看到移动网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必须看到部分学生难以抵制移动网络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不但没有得到健康持久的积极情感和心理体验,反而更加容易被消极和孤单情绪所影响[10]。“00后”医学生所处的经济与物质环境好,相较于“90后”对物质的追求明显下降,但对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动力不足,存在明显的孤独感,无方向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中帮助“00后”医学生合理规划未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投身于学习,为美好的未来去努力、去打拼[11]。“00后”医学生一直处于父母和长辈的呵护下,学习和生活中的很多困难有人解决,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在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帮助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甚至自暴自弃,出现逃避心态和悲观心理。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帮助“00后”医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过去和得失,学会珍惜大好的学习机会。对过去的成绩感到自卑的学生,鼓励他们努力拼搏;对过去辉煌历史骄傲自满的学生,引导他们及时找到不足、找准定位,做好人生规划,为未来美好人生添砖加瓦[12]。“00后”医学生网络成瘾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根据这些因素灵活设计辅导方案,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其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端正学习态度,把握人生航向,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
3.2 培育积极心理和行为,塑造健全人格
研究显示,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能够明显改善“00后”网络成瘾医学生强迫、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等方面状况。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00后”医学生在借助不同网络平台获取多样化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网络上各种负面和消极信息的影响。而“00后”医学生健全的人格尚未形成,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这些网络不良信息极易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出现精神异常、人际关系恶化、抑郁、焦虑、敌对等问题[9]。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正向的、积极的品质,帮助人走出逆境,培养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潜能,激发乐观向上的力量,以内在的积极思想来引导外在的积极行为,获得积极体验,进而幸福快乐[13-14]。积极心理学能增强人的主观幸福感、满足感和快乐感,重在研究个体过去、现在、将来的积极情感体验,对现在拥有的感到幸福,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憧憬;积极心理学培养个体的创造力与洞察力以及感恩与希望、真诚与勇敢、仁爱与友善、公平与正义、谦虚与自律等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组织提供的良好条件,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产生积极情感[15-16]。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团体干预有助于培养“00后”医学生阳光、向上、乐观、健康的人格,改善焦虑、抑郁、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不仅是“00后”医学生面临的问题,而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职业院校学生、大学生甚至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生在学校、家庭、单位、社区、公共场所等多个场所,成为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17]。对网络成瘾的干预需要全方位的、系统的、科学的设计,从多层面考虑,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18]。积极心理学把个体幸福感作为研究宗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人、引导人和教育人。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作为“00后”医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的一种方法,尚处在探索阶段,其标准和模式需要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