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采集中的效果

2020-08-27阿孜古丽卡德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机采捐献者献血者

阿孜古丽·卡德尔

(新疆喀什地区中心血站,新疆 喀什)

0 引言

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献血时常常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给献血者造成了心理上焦虑、抑郁的症状以及心理负担等,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使献血者对采血的过程形成负面影响[1]。因此本次研究提出了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采集血小板时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实施心理护理,确保采血过程顺利完成,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捐献者,从中选取200例捐献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性88例,女性 12例,平均年龄(30.16±4.58)岁,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29.86±4.62)岁,采取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两组捐献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完全知晓,并批准此次研究。

所有捐献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②血液检测正常;③年龄18~55周岁;④体重:男性>50 kg,女性>45 kg;⑤血小板计数≥150×109/L;⑥血小板采集时间相对较长,手臂上的血管要较为明显,静脉穿刺顺利;⑦献血者前1天有充足的睡眠,未饮酒,未食用油腻的食物;⑧切忌空腹献血[2-3]。

1.2 方法

在对所有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实施护理前,对所有捐献者进行宣传教育。在血小板采集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血小板采集期间仅需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即在对捐献者献血的过程中详细观察捐献者的情绪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

(1)健康询问。进行常规护理前,护理人员可为捐献者进行健康询问,准备工作,宣导采血相关注意事项及宣传教育。

(2)情绪护理。进行常规护理时,需注意捐献者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及时的疏导。

(3)心理护理。对每位捐献者进行心理疏导,采集时做出适当且合理的询问和鼓励,让捐献者情绪呈放松状态。采集后指导捐献者进行合理的休息[4-5]。

1.2.2 心理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营造良好环境。采集血小板的环境需要一种和谐温馨且干净的环境氛围,让献血者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效应,有助于献血者解除采集的不安且紧张的心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血小板采集的顺利进行。

(2)建立和谐关系。血小板采集前,就给予捐献者和蔼的态度等,消除隔阂,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取得捐献者的信任,使得交流更顺畅,鼓励捐献者,解除顾虑与恐惧心理,让捐献者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

(3)采集前的心理护理。结合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常见的问题,对所有需采集的献血者进行宣传教育,保持良好的状态。对采集血小板所使用的设备以及安全性进行介绍,消除献血者因采集设备不安全等疑虑。

(4)采集中的心理护理。静脉穿刺需要快、准、稳三大基本要点,确保静脉进针一次成功,减少对献血者带来的疼痛感,从而引发焦虑不安等情绪。穿刺后,当采血流速较慢时,进行采血人员需要及时对献血者加以语言的疏导,根据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寻找相对轻松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献血过程中若发现献血者有心理变化或身体不适的状况,要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交流,合理处理采集中发生的细小问题,缓解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心理不适等状况,保证采集顺利完成[6]。

(5)采集后的心理护理。献血者完成血小板采集后,注意观察和询问是否有不适,做好宣导教育工作,尤其是采血针眼护理以及献血后应该有所注意的问题。采血过程完成后,进行拔针,尽量使用弹力绷带为献血者包扎止血或帮助献血者按压针眼5~10 min,叮嘱献血者献血后当天不要熬夜及做剧烈运动,适当的补充营养,多饮水以补充血容量,忌暴饮暴食。详细介绍如何保持针眼处的清洁,避免发生感染。最后对献血者的爱心表示由衷的感谢,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温暖,从而体现了献血者的自身价值[7-8]。

1.3 疗效标准

(1)心理情绪评分:血小板采集后,采用SDS和SAS评分评估捐献者焦虑、抑郁情绪,超过50分说明达到抑郁、焦虑情绪,且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反之亦然。

(2)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查评估,分数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6.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捐献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血小板采集后,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SAS、SDA评分比对照组相对减少,评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捐献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捐献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HAMA评分 HAMD评分观察组 100 40.20±6.12 39.20±5.6212.78±3.26 11.63±3.06对照组 100 56.20±7.31 56.02±6.9818.68±3.85 18.32±3.68 t 16.783 18.770 11.695 13.978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捐献者献血后满意度对比

两组捐献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满意度情况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捐献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断壮大,采集血小板的过程较长,会无形中增加捐献者的心理负担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对机采血小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捐献者减轻心理压力,保证血小板采集的顺利完成[9]。

目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护理模式中,常规护理是常见的护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捐献者提供健康询问、心理疏导等护理方式,可改善其心理压力,但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捐献者采集时的状态,通过常规护理无法得以理想效果,无法改善捐献者情绪[10],因此本研究中提出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捐献者的不安情绪,减轻捐献者心理压力,通过不同方式,提高他们对采血过程的认知,减少捐献者负面情绪。本次研究中可见,通过了解捐献者的基本情况,对捐献者进行一系列的解答、指导以及引导,心理护理可缓解捐献者不良负面情绪,增加其自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比常规护理方法更容易消除捐献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通过比较,采集两组捐献者HAMA、HAMD、SDS、SAS数据,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由此可见,对机采血小板采用心理护理的捐献者负面情绪较少,且能维持良好心态。

综上所述,对机采血小板采用心理护理,其焦虑、抑郁情绪显著减少,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采血小板的过程更加顺利,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机采捐献者献血者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舒适护理在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效果
新疆阿克苏地区三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新疆发展机采棉的有利条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