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对腰骶部温度变化的影响

2020-08-27白振军范伊凡

关键词:委中膀胱经受试者

白振军 ,张 莉,范伊凡

(1.山西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膀胱经的“合穴”、“下合穴”,是治疗腰背部疾患的要穴。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疏通经络、活血行瘀的功效,刺激委中穴可用于治疗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1]。我们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精准、连续监测局部区域温度变化,以全面了解针刺委中穴引起腰骶部温度变化的分布状态图[2],客观显示针刺前、后腰骶部皮肤温度的变化,为“腰背委中求”临床应用提供有利的功能影像学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对象

选择健康大学生志愿者30 名,均来自北京市各高校,年龄在18~25 岁之间,排除不符合标准和试验中脱落的例数,实际纳入25 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受试者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腰骶部和下肢无创伤及手术史;无神经、血管、内分泌等相关疾病;近1周内探测部位未接受针灸、按摩、拔罐、放血等治疗;近1 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值内,男性介于17%~22%,女性介于18%~23%。

1.2.2 排除标准

腰骶部皮肤存在溃烂破损、瘢痕、明显色素沉着;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经期女生。

1.3 实验仪器

采用美国菲力尔公司(FLIR Systems Inc.)生产制造的Flir SC640型红外线热像仪。使用该仪器系统所配置的计算机和软件——Flir R&D Software3.3(FLIR Research IR) 进行热像图的记录、保存和后期数据处理与分析。针具选用中国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0 mm×40 mm。

1.4 检测方法

1.4.1 针刺方法

选取右侧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取穴。常规消毒,采用单手进针法,将针刺入委中穴,进针深度约为25~35 mm,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使受试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感觉,留针30 min。

1.4.2 红外线热成像数据采集

检测环境:室内环境静谧,不透光,温度控制在24±1℃之间,相对湿度在50%±10%;

观察过程:受试者静卧15~20 min,以适应室内环境,然后充分暴露腰骶部及右下肢腘窝处皮肤,在其腰骶部进行标记。标记点分别在背部膀胱经第二侧线上(后正中线旁开3寸),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在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腰椎棘突、第一骶后孔的水平依次标记。在标记点0.1 cm 内作为温度测量区域,标识出6 个温度测量区域,分别为LL1、LL2、RL1、RL2、LS 和RS。红外热像仪的摄像头与测试目标物的距离设定在1 m,采集红外热谱。针刺前采集1次温度,起针后2 min再记录1次温度。

1.5 数据处理

数据由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各组数据皆先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组内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数据两两比较用t检验。所有的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统计描述。P=0.05 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受试者左右两侧选定区域在针刺前后红外热图像温度测定值见表1。

表1 各测量区域针刺委中穴前后温度值比较(n=25)/℃

2.1 受试者针刺委中穴前腰骶部温度分布表现

受试者针刺前腰骶部红外热图像,以后背正中线,将腰骶部皮肤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标记双侧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以及双侧第一骶后孔的标记点,经红外热像图读取腰骶部各测量区域双侧温度值。

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其中膀胱经第一侧线,右侧的平均温度值较左侧稍高,但经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P>0.05。

2.2 受试者针刺委中穴前后腰骶部温度变化比较

考查25 名受试者针刺前后左右各测量区域温度值,以右侧膀胱经第一侧线最高,其次为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然后依次为左S区、右S区,右侧膀胱经第二侧线最低。经统计学分析,左右两侧,各测量区域起针后的平均温度值均有明显升高,均有P<0.05。

起针后,对照左右两侧的膀胱经和左右两侧S区的平均温度值,虽然有一定区别,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一侧委中穴,可以同时引起同侧及对侧腰骶部温度的变化。

3 讨论

委中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下合穴,气血之所汇聚处。《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指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腰背,直达腰骶部,下至腘窝合并于委中穴。《四总穴歌》中“腰背委中求”指出凡是腰背部病症均可取委中穴治疗。《灵枢·始终》载:“痛在腰者,取之腘”。即是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深刻领悟[3]。

我们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到针刺委中穴对腰骶部有升温的作用。局部温度升高可以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使组织充血、水肿减轻,缓解炎症反应,减少患者的痛苦。这种温度变化可能是针刺信号通过中枢神经引起的舒血管反射而产生[4]。由于支配委中穴所在位置的传入神经投射到脊髓的节段与腰骶部肌肉神经节段的分布在后根神经节和脊髓有相互重叠的部位相关[5-6],所以出现同侧不同测量点温度变化的一致性,这对循经远道取穴原则是一个很好说明。

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针刺效应始动于穴位感觉传入系统,在中枢整合后下传,其途径和环节交互兼容,出现了针刺单侧委中穴而腰骶部双侧温度变化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中医经络理论运行规律的体现。也就是说,针刺单侧委中穴不仅可以治疗同侧腰骶部病痛,而且还能够作用于对侧同名经络,对侧发生病变同样有治疗效果,而且效果相当。

通过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的循经远端变化,为“腰背委中求”提供了皮肤温度变化部分规律,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证明委中穴治疗腰骶部疾病是通过多环节、多通道,加强损伤组织的修复,推动腰骶部机能恢复[7]。其温度变化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委中膀胱经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