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2020-08-26蔡成龙衡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蔡成龙 衡阳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大学生信息素养包含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三个基本层面,其教育培养工作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从优化馆藏资源、发挥文化功能、打造优良环境、利用专业优势和构建评价指标等方面多角度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8.013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8—0058—05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Zurkowski P G[1]最先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即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文化素养三个方面。几十年来,学者们研究了信息素养的概念、本质、群体、评价体系、培养方式等。大学生作为利用信息技术和使用信息资源较为活跃的群体,一直是学者们研究信息素养时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理论研究方面,霸桂芳[2](2007)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构成,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需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李居英[3](2014)研究指出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较高的信息应用能力、使用信息的积极态度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定剑[4](2017)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包含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守法自律、网络技术和共同建设网络的能力。实证研究方面,Samson S[5](2010)通过实证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四学生的信息素养强于大一学生;江婕等[6](2015)构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后发现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受性别、年级和专业等因素影响;张长亮等[7](2017)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实证研究发现大数据特征的新媒体技术、信息、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产生重要影响;方长春等[8](2018)基于粗糙集理論,构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模型,以多个工科专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得出课程体系设计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罗艺和魏志春[9](2018)将大学生信息素养分为大学生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和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两方面,梳理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发现个人特质和网络环境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产生影响,最后提出管理支持策略。

高校图书馆以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基础,配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人才队伍,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传统的文献资源保障,到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再到参考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在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建立健全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同时,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信息资源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2019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强调了图书馆的文化功能。新时代,学者们重新审视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定位,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文献资源服务的基础上,需要更多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文化阵地的作用。[10][1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高校图书馆拥有独特的优势,势必要承担重要责任,但仅仅依靠图书馆难以系统性推进培养工作,图书馆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一、新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

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性需求,逐渐成为评价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新时期,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自信,敢于挑战传统;独立自我,热衷于网络交流而非面对面交流;富有激情,乐于接受新事物;兼顾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渴望成为团队的焦点。[12]大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学习,他们更倾向参与性、个性化、交互式的学习。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可以将新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定义为,在法律、道德等规范的约束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获取信息,并加以选择、整序、组织、评价和提炼,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三个基本方面。

(一)大学生信息道德素养

大学生信息道德素养是指大学生在进行信息创造、查找、处理、利用、传播等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信息道德要求大学生的信息行为不违背社会整体目标,遵循道德准则,符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尊重其他信息主体,规范利用信息技术,客观对待信息内容,不歪曲事实。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缺乏信息道德,常见表现有:信息行为动机不当,以获得非法收益为目的;法律意识淡薄,有意、无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违规查询或传播私密信息;发现信息技术的漏洞,不想办法修补,而是加以利用。大学生信息道德素养是前提,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素养时必须以良好的信息道德为基础。

(二)大学生信息意识素养

大学生信息意识素养是指大学生在信息活动中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和对信息行为的认知能力,具体包括:信息观念,能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周边事物;对信息需求的认知,能精确概括出信息需求;对信息的感知力,能快速确定可用信息以及信息的存在形式;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合法、合规利用信息的敏锐意识;能准确认识到信息的发展。信息意识隶属于意识形态,受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体因素等影响。大学生主要依靠课堂被动接受信息,信息意识薄弱,对“信息就是资源”的认识不够,很少主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信息意识素养体现在信息活动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三)大学生信息能力素养

大学生信息能力素养是指大学生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各信息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获取信息是信息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求大学生能根据信息需求,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并确定信息的存在方式,进而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最终获取信息;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拥有破除“信息茧房”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平台具备了强大的信息推荐能力,但“信息茧房”也随之而来,大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信息平台也自动推送相关信息,使得大学生“看不到”其他信息,无形中忽略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学生需要在信息活动中破除这种“茧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获取到的信息并非都能直接服务于信息需求,有些信息展现的理念甚至与目标任务相冲突,这时需要大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筛选出能够服务于完成目标任务的信息,这便是信息评价能力。评价出的信息往往形式多样、内容重叠,大学生需要对信息进一步组织加工,使信息有序化、规范化。信息利用包括信息存储、信息归纳、信息筛选和信息创造等。大学生围绕信息需求对大量信息组织加工后,会形成主题明确的新信息资源,对此进行合理传播,有利于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信息技术利用能力是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能力,体现在信息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大学生信息能力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经过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程学习之后,没有通过实践加以锻炼,未能提升自身的信息能力,遇到问题只会选择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利用图书馆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

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等优势,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图书馆要明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优化馆藏资源,满足大学生信息需求

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不仅是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是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的需求。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图书馆要不断优化这两类资源,持续高效地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1.保障文献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拥有完整的资源服务体系,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紧贴学科发展需求的各类纸质图书、报刊以及通识性文献资料,往往还收藏有特色的文献资源。在中国图书馆分类号的基础上,不少高校图书馆会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特点,设置专业化的阅览分区,方便读者借阅。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资源在高校图书馆迅速普及,馆藏资源结构不断完善,常见的电子资源有综合性数据库、专业化数据库、各类学习平台和电子图书等,满足了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便捷化需求。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本土化”的电子资源服务,他们会独自或联合建立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不断更新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

2.提供信息技术资源

图书馆信息技术资源是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服务设备,目的是为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提供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一方面,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和服务需求促进开发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图书馆对新技术的反应比较敏锐,常常能够迅速引进其他领域的新兴技术。高校图书馆常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包括视听设备、复制设备、网络设备、搜索引擎、文献组织软件、网站服务等,读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技术资源进行移动阅读,享受个性化文献服务,一键查找文献信息资源并进行组织、管理、分享等。这些信息技术对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需要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加大投入,开发或购置先进的信息服务和设备,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满足大学生信息需求创造优越的技术条件。

(二)发挥文化功能,培养大学生信息道德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功能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与大学生信息素养关系的文献较少。信息道德是大学生信息素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影响信息道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标志着文化的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文化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担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发挥文化功能可采取的措施有:举办主题展览,宣传信息安全规则和信息道德规范,提醒学生谨防网络欺诈,不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违法犯罪或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开展信息文明活动,引导大学生不制作、不使用、不传播危害社会和危害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正确辨别和客观对待信息垃圾;举行专题讲座,讲解信息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举办信息沙龙活动,引导学生就信息道德进行讨论、交流,相互促进。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化功能,不断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素养。

(三)打造优良环境,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

大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可以通过“信息价值”教育和营造信息学习氛围等方式进行,这样容易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进而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加以应用。高校图书馆在营造学习氛围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即打造优良的环境,包括实体的馆舍环境和无形的信息环境两个方面。

1.打造舒适的馆舍环境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典型的人文景观,一般位于学校的中心区域,周边环境优美,内部宽敞明亮,整洁清静,设有书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学习室、学术报告厅、研讨室、自习室等,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独立学习、阅读、思考和討论的空间。高校图书馆舒适的馆舍环境对大学生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是他们学习环境的首选。在书香洋溢的优美环境和浓浓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可以博览群书、尽情利用电子资源,畅游知识的海洋,加深对文献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和理解;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研讨室进行主题讨论,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和学习热情。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调研读者实际需求,科学地调整空间布局、优化馆舍环境,不断激发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是指洋溢在高校图书馆,甚至整个校园,存在于学生和教师之中的浓浓的信息氛围。信息环境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帮助他们认识信息的价值、特征和活动过程,逐渐学会批判性评价信息,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高校图书馆主要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来营造信息环境,如举办信息素养教育专题讲座,介绍信息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营造读书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氛围;组织馆藏资源介绍会,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需要准确把握文献信息资源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为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四)利用专业优势,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

提升专项能力通常有3种方式,即规范化示例、标准化教学和自主化实践,3种方式可以依次进行,也可以穿插使用。在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方面,高校图书馆对应的3种方式分别是: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开展信息能力教育培训和组织信息活动。

1.提供专业服务引导利用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员是信息的组织者和传播者,他们具备现代化的服务理念,掌握着先进的服务手段,可以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组织、管理、利用和传播,能够指导大学生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同时扮演“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角色,不仅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也要成为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引导者。高校图书馆员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方法,通过实例操作展示如何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和利用信息,提升大学生自主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2.开展教育培训讲授信息利用技巧

200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纳入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中。随后,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多种培养模式和方法来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常见的有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举办专题培训等。高校图书馆通过这些方式,向大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服务项目、现有文献信息资源、公开网络信息资源等,比较不同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特点,讲授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知识以及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而帮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查找、利用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方法,切实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能力教育培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紧紧围绕馆藏资源和网络公开资源,保证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2)理论结合实例,实例以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为主,引导学生通过信息知识加以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大学生对信息的检索、利用等过程有直观认识。

3.组织实践活动提升信息能力素养

大学生参与信息实践活动,是提升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应精心策划,与校内其他部门联合,甚至与社会企业合作,举办一些高质量的信息类活动。例如,图书寻宝活动,要求大学生查找指定图书,帮助他们进一步熟悉图书分类法,提升他们使用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的能力;信息检索竞赛,培养大学生在既定时间内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科技查新比赛,企业提出目标要求,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生成查新报告,主要锻炼他们的信息获取、评价、组织和利用等能力。高校图书馆举办的信息实践活动,一方面,应结合教育培训,作为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要客观评估可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保证活动的可行性。

(五)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大学生信息素养

评价大学生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校整体上把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制订培养策略。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图书馆率先开展了信息素养评价活动。随后,国内外很多机构和学者构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工作起源于图书馆,且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中能起到的作用是其他部门难以比拟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构建评价体系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有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众多,相互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区别。新时代,评价大学生信息素养需结合其内涵,综合评价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不必完全相同,在综合评价模块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三、结语

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新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是系统性工程,宏观上需要学校甚至社会层面的参与,微观上需要校内多部门协同合作。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自身功能定位,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资源、文化、环境、专业能力等优势,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Zurkowski, Paul 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1974.

[2]霸桂芳.大學生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7(02).

[3]李居英.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

[4]叶定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

[5]Samson S. Information Literacy Learning Outcomes and Student Succes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10(03).

[6]江婕,卢晓勇,李建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

[7]张长亮等.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04).

[8]方长春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粗糙集理论[J].情报科学,2018(02).

[9]罗艺,魏志春.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与管理支持——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4).

[10]李育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实现对策[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9).

[11]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8(07).

[12]周剑,王艳, Iris XIE.世代特征,信息环境变迁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218).

Abstract: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found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It includes three basic levels: information morality,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formation ability. I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ork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should be worked jointly by many sides. University Library has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t ca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collection resources, giving play to cultural functions,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utilizing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and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