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ED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20-08-26王海羽汤立新赵玉果马远王挺宋博
王海羽,汤立新,赵玉果,马远,王挺,宋博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南阳 473009)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是脊柱外科典型的微创术式,在部分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获得成熟运用[1]。近年来,随着PTED技术的进步、手术经验的丰富,该技术已成功用于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优良的近远期疗效[2]。本院通过术前仔细的手术设计、术中Maxmore环钻行良好椎间孔成形等操作,以PTED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确切疗效疗效,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后缘椎间隙高度作为参考,脱垂向下、向上不超过椎间隙宽度为轻度脱垂型,超过为重度脱垂型(图1);初次发病,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好转;无腰椎侵入操作史、骨折史等。排除标准:伴腰椎结核、严重骨质疏松、肿瘤;合并椎体失稳、严重侧凸者;多节段患病或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神经根受压;伴严重内科疾病。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65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重度脱垂30例,轻度35例,均采用PTED术治疗。65例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32~73岁,平均(48.33±8.93)岁;突出节段:L4-536例,L5-S129例。
图1 轻度、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示意图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将矢状位、横断位MRI突出物位置与正侧位 X 线片相匹配,同时根据X 线片大致确定穿刺路径及靶点;轻度脱垂者,向上脱垂者穿刺靶点在侧位 X 线片上设计至上椎后下角,向下脱垂者设计为下椎后上角;重度脱垂者,向下脱垂者穿刺靶点在侧位X 线片上设计至下椎后上缘,向上脱垂设计至上椎后下缘;具体以术中观察为主,穿刺针应至少到达髓核组织尾部,情况允许者甚至达到体部。正位X线片应尽量使靶点到达椎体中线,以达到完全椎管内技术下完成操作。
手术步骤:患者取俯卧位,保持腰椎尽量前屈。根据术前规划,在髂嵴最高点略向上方(注意避开髂嵴)确认棘突中线与穿刺点距离以及穿刺角度、方向。术区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按规划穿刺到达上关节突肩部,经穿刺针注射0. 5%利多卡因进行关节突局部麻醉,随后插入导丝。作8 mm左右切口,沿导丝逐级置入扩张套管以及工作套管,扩大软组织通道。沿导丝插入TOM 针,透视辅助下锤击 TOM 针至术前确定的靶点,置入导丝并沿导丝以4~8 mm骨磨钻对部分上关节突腹侧行逐级磨除以扩大椎间孔成形,再由椎间孔置入工作套管,透视确认到达术前拟定的靶点区域。经工作套管置入MAXMORE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系统(德国,HSPG),沿神经根方向斜面转向手术通道,内镜监视摘除脱垂椎间盘髓核,并依次作神经根减压、纤维环成形以及止血等操作。对于严重向上脱垂移位型,工作套管放置到患病椎间隙上位椎体的后下缘,即游离髓核的体部或尾部,因是椎管内技术,同时椎间孔头侧空间较大,还可上翘工作套管头端以接近椎弓根下缘水平将髓核组织摘除。通过水压、神经探钩等判断神经根松弛度,明确减压彻底后将工作套管拔除,切口压迫止血,缝合一针后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7 d、3个月、术后1年时,进行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JOA评分评价。术后1年按照改良MacNab标准[3]进行综合疗效评价,优:无疼痛、下肢麻木症状,活动、生活、工作正常;良:偶有症状,但明显改善,能正常工作;可:症状改善,但反复出现,活动受限,需继续治疗;差:症状持续,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组内采用重复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切口长度(8.21±0.76)mm,手术时间(82. 33 ±13.21) min、住院时间 (5.05±1. 25) d,透视次数(26.22±± 6.35) 次。术后7 d、3个月、1年时,ODI指数和腰部、下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1年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综合疗效,优32例,良2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2.31%。其中疗效评价可、差5例患者均为重度脱垂者;术后1例患者髓核残留,接受保守治疗症状有所缓解,1例复发,行开放性手术后康复;无继发神经损伤、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表1 65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与随访时的功能、症状指标比较
3 讨论
因椎间孔区域特殊解剖结构以及关节突、椎弓根等骨性结构对手术视野的阻挡,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既往在PTED术的治疗中效果不容乐观,部分学者甚至将其纳入PTED术的禁忌证[4]。吴祖耀等[5]改进了PTED术的入路椎间孔侧别,即对侧入路,结果显示45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优良率达到88.89%[6];但多数学者认为对于重度脱垂型,行PTED技术仍需要谨慎考虑。
本研究针对脱垂的髓核组织,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穿刺靶点在侧位X线片应至少到达脱垂髓核组织的体部或尾部;正位X线片下靶点应尽可能到达椎体中线,即棘突连线,以便于镜下完全摘除髓核组织。术中经上关节突将TOM针置入靶点位置,随后通过Maxmore环钻达到良好的椎间孔成形,以实现椎间孔入路 “完全椎管内技术”, 工作套管尽量放置至髓核脱垂部位,以便髓核的彻底摘除,达到良好的神经根减压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3个月、1年的ODI指数和腰部、下肢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本PTED术式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术后2年优良率为92.31%,整体疗效略高,可能与纳入患者中重度脱垂偏少有关;同时,疗效评价可、差5例患者以及术后髓核残留、复发者均为重度脱垂者,这与重度脱垂型髓核位置更加复杂有关。
笔者认为,术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椎间孔成形效果关系到靶向置入工作套管位置的优良性,因此穿刺点的确定尤为重要,例如向上脱垂者穿刺点应稍偏向尾侧、紧贴髂嵴,向下脱垂者的穿刺点应稍偏向头侧[8];(2)充分观察术前影像资料及术中透视图像,对于下椎上关节突、椎弓根上缘、黄韧带外缘等解剖屏障进行仔细辨认;(3)脱垂椎间盘组织易破碎,易残留小碎片,发现髓核后不要急于取出,可适当松解纤维环、瘢痕组织、后纵韧带等,有助于髓核完全清除;(4)对于摘除髓核后的椎管内出血,一方面能够采用射频在髓核周围适当预凝血,另一方面,出血后切忌盲目钳夹操作,射频止血、冲洗的静水压止血是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