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0-08-25玛丽亚

参花(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音乐渗透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教育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合理融入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本文将探讨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渗透的相关策略,并根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况,提出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案。

关键词: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 渗透

音乐是审美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够对审美进行充分体验。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生家长都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理念,逐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知美,从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一般来讲,审美教育是采用艺术方式对人们开展教育,通过合理应用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美的形式,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美化人们的日常语言、行为举止、体态以及心灵等,从而提升人们的智慧和道德水平。在小学阶段开展审美教育,是从社会审美教育、家庭审美教育以及學校审美教育三种渠道进行,本文主要论述学校审美教育。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情况,制订完善的审美教育策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逐渐提升审美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不仅能保障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审美教育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通常将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小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与小学音乐教育初衷相悖。为了有序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应在音乐教学时合理融入审美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

(一)给学生构建完善的音乐审美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给学生构建音乐审美情境,要求小学生自觉融入音乐的意境当中,引导小学生充分体会音乐传递的情感,感受到音乐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与作者在相同的环境当中,对音乐作品做到感同身受。音乐教师给学生构建审美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避免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出现沉闷的情况,防止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比如,教师在讲解《娃哈哈》民谣时,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茉莉花》等经典作品,并教小学生一些民族舞蹈动作,让小学生一边听民谣,一边舞动。小学生随着音乐共同起舞,能够有效活跃音乐课堂学习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构建以后,教师应给学生引入本节课堂上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娃哈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给小学生创建音乐审美情境,能够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下,小学生会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内涵,进而放飞音乐梦想。[2]

(二)对审美教育内涵进行充分挖掘

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渗透审美教育,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对美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音乐是由角色、和声、旋律和节奏共同组成的,为了使小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情感,充分挖掘音乐内涵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角色、节奏、和声以及旋律中产生的变化,去感受和体会。例如,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充分感受《二泉映月》所要传递的情感。要求小学生仔细感受音乐旋律当中的变化。在聆听音乐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中凄美、忧伤的情绪。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感受节奏的变化而体会音乐作品《渔舟唱晚》的内涵,小学生在感受节奏的变化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到作品中想要传递的音乐情感。根据节奏的变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联想到渔民在捕鱼时,那种欢快的心情,在收网过程中的期盼以及紧张的情绪。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合理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逐渐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3]

(三)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现美的形式。很多小学生会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舞台,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示自我。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小学生充分体会音乐情感。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会更好地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例如,教师在教给学生《音乐之声》这部音乐作品时,应给小学生讲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平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作品。教师在播放音乐作品前给学生讲述的音乐作品相关知识,会使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走进那个年代。在播放完音乐作品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小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知程度。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会得到提升,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4]

(四)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美的情感

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纪特征以及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审美教育情境,充分挖掘审美教育内涵以及美的形式。教师应正确引导小学生体验艺术中的美,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美,然后将这些美升华为表现美的动力以及欲望,使小学生能够采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节奏、和声、角色以及旋律,使音乐有了不同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送别》这首歌曲时,需要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对歌词当中的情感进行充分体会。然后聆听歌曲旋律和节奏上的变化,并通过人声在音乐当中发挥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当中所蕴含的情感。[5]

(五)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

小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时,通常会采用循环记忆的方式。为了确保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课后的音乐教学环节。课后音乐教学环节对审美教育成果和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吸收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创新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关注音乐,学习音乐。只有长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熏陶,才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小学生讲解《芬芳茉莉》歌曲以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应合理布置课后作业。由于本单元学习的歌曲都是与茉莉花相关的民歌,教师在教会小学生演唱以后,应要求学生回家后给自己的家人演唱,并让小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搜集更多有关茉莉花的音乐作品。课余时间相对充裕,音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茉莉花》编曲进行创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创作。教师要鼓励更多有能力的学生以《茉莉花》为主题进行创作,可以用乐器编成一段音乐,也可以是舞蹈和歌曲。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使小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对《茉莉花》传递的情感有深刻的体会,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审美体验。[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小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之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将审美教育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时,音乐教师应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给学生传递审美感受,通过合理应用课上和课余时间,逐渐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虹维.探究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有效实施审美教育[J].情感读本,2020(5):9.

[2]龚江睿.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16.

[3]王爱丽.试析审美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7):254.

[4]张静.论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人格塑造及其审美能力方面的积极影响[J].北方音乐,2019,39(13):193,195.

[5]王耔瑄.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05):214.

[6]陈金芳.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5(08):49.

(作者简介:玛丽亚,女,本科,乌鲁木齐市青少年宫教育活动中心,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小学音乐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