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探索
2020-08-25熊智慧
熊智慧
摘 要: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為全球性的棘手问题,需要教师在大学物理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掌握环保知识。文章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结合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结合课外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三方面,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进而使大学生养成环保意识,为未来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物理;环保意识;课堂教学;习惯;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2;G6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4-0012-02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加入环保教育,能为大学生打下环保的基础,从而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贡献。教师应将环保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入环保内容,使大学生养成环保意识,成为环保的参与者。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周边的环境,而这其中的很多环境污染问题都涉及物理知识。
1.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较多,主要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小的方面来说,噪声污染会影响人们平时的语言交流,有噪声时,人们说话和听别人说话都比较困难。噪声污染也会降低人们工作时的专注度和工作效率,让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容易在工作中造成差错。大的方面来说,噪声污染严重时会影响一些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使他们的血压升高,危害他们的健康,让他们的身体无法承受。另一方面,严重的噪声污染会造成工厂设备的损耗。工厂中的强噪声会产生驻波共振,使设备受损。物体爆炸过程中或者飞机升空时造成的噪声,也会影响周围的建筑物,使建筑物出现裂缝,对建筑物的安全有严重影响。
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振动的机械,要想减弱噪声,主要的办法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如果没有办法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人们可以采取其他的办法来阻隔噪声的传播,如安装真空玻璃、消音器等。
2.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会对人体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如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患有神经衰弱症状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会造成人体出现消化不良和腹部疼痛的症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很多能够接触到电磁污染的情况,如常用电子设备就会产生大量的微波,这些微波会造成人体内激素分泌紊乱,特别是有可能造成孕妇体内胎儿发生畸形。长时间接触电磁污染的儿童,会出现体重下降、白细胞减少及白内障等。
为了减弱电磁辐射,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能够产生电磁污染的设备进行屏蔽,采用大功率吸收负载或者是安装天线来减弱电磁辐射,采取措施抑制电磁辐射的产生,通过一些设备将产生的微波辐射吸收掉。
3.热污染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劳动的人,一方面会使体内热量增加明显,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体温过高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散热方式将体温降下去,会使体温调节的功能减弱,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平衡。而且,较高的体温会加快人体出汗的速度,使人体内大量的水分和矿物质含量迅速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让人心跳速度加快,血压升高严重。体温过高还可能造成人肠胃不适,因为肠胃中的大量的酶温度过高,其活性会大幅度下降,使人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要想降低人的体温,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一定的设备降低环境温度,使环境温度能让人处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热污染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热污染的问题,人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提高周围环境的绿化率。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热量的排放。
4.光污染
光污染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对人体视觉与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其中的可见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线较强的设备或者由于安装反光较强的墙面反射太阳光产生强烈的眩光,对人的视觉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可见光的污染中,红外线污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伤害人体的皮肤,严重时会造成烧伤。如红外线不能被人的眼睛看见,因此会在不知不觉对人的视力造成一定的伤害。而紫外线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等作用,并且儿童不能缺少紫外线照射,如果缺少紫外线照射会患佝偻病,但是紫外线照射过量,则会患皮肤病。
减弱光污染,需要人们从光污染所形成的原因方面采取措施。(1)为了减弱城市中很多墙面反射太阳光所产生的光污染,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外墙安装玻璃情况的控制。(2)为了减少工厂中所产生的光污染,相关单位需要在建设工厂时规划好厂中的照明设备。(3)为了减弱太阳中的不可见光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人们需要采取适合个人的防护措施,减少不可见光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如可以佩戴护目镜、穿防护服等。这样做不仅能够减少光污染,还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和节约能源,创造出适合人类的光环境。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将环境污染的实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宣传低碳生活,能使大学生认识到能源的可贵,在生活中节约能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结合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打好大学生的环保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实验分析物理原理,将环保理论与环保意识渗透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既能让大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又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例如“噪声的污染与控制”一课,教师可采用实验教学,对大学生讲解高分贝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使大学生意识到如果身体处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很多不良症状。比如人处在噪声环境中,较短的时间会造成听力受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内耳听觉器官会发生病变,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或耳聋。在有爆炸发生的场合,所产生的噪声将高达140分贝以上,这种噪声会对人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鼓膜破裂等,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这种教学方式,能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结合课外活動进行环保教育
教师可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环保教育,这对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学校的环境以及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教师让大学生参观化工厂、造纸厂等,观察这些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并形成实践报告,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2)教师让大学生参观环保公司、环保局等环保单位,并积极与环保单位进行协作,真正参与到环保宣传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环保意识。(3)教师可开展校外环保活动,如塑料瓶搜集等活动,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环保兴趣,从而让环保意识深入他们的内心。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大学生能认识到污染对于环境的破坏性,树立主人翁意识,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环保离不开物理的应用与发展,大学物理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物理教学是大学生构建物理基础的重要过程,教师将环保意识融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中,是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环保工作的基础之一。因此,教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加强环保教育,将环保责任与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大学生的血液中,让大学生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宣传环保,使环境保护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
参考文献:
[1]高天附,郑伟,吕嫣.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创新实践尝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李浩波.物理教学与环保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07(05).
[3]张凯.物理教学中节约与环保意识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7(02).
[4]叶晴莹,林钦,陈水源.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物理教学探讨,2013(02).
Explor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Xiong Zhihui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It is a long-term probl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 physics class, so that they can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from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o as to enable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classroom teaching; good habi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