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 你的消费有多“冲动”
2020-08-25
营销之所以会变成如今的局面完全是顺应了现代人的消费习惯。且看如今年轻人的购物清单,可谓是品类繁多数量惊人,平均一天接收1-2个快递成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常态。这也怪不得父辈的人总是想不通:你们怎么有那么多东西要买,我们活了一辈子,没觉得需要天天买东西呀。若是质疑年轻人购买物品频率的合理性,他们振振有词:“我们跟你们那会儿时代不同,购物方便了自然要享受便利,更何况我买这些都是用得上的。有些虽然是为了囤货,但以后总能用得上。”
真的用得上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经济学认为消费市场及消费者趋向理性思考,人们在购物时会权衡利弊,认为“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面对商品时会有“落袋为安”的心理。但行为经济学却明确告诉我们:并不!人们购物时“主要看心情”。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觉得某一样东西用得上就趁着活动大量购买,最后放置到过期也没有用完;你看上一条乍看挺漂亮的裙子,不假思索直接购买,买回来才发现并不合身,但退货很麻烦,就不了了之;你并不需要那么多卫生纸,但你总觉得以后一定能用上,屯了很久后才发现自始至终也用不到它;你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身材,突然觉得该减肥了,于是马上下单一台跑步机,最后用它来晾衣服……这种情况太多了,这就是冲动消费。
如今在商业消费心理学的大战中,商家利用最多的就是人类的“不理性行为”,把它放在购物行为中即是我们常说的“冲动行为”。在人类的行为习惯中,“不理性”是所有人的共性,男女适用。
冲动性购买是消费者生活方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过去的发展可以看到,引发冲动性购买的方式已经从传统商店到信用卡、电话营销、家庭购物以及如今的电子商务。已有研究证明冲动性购买行为也会产生在网络购物中,甚至更容易产生。利用这种心理,电商购物近一两年呈现出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直播带货越来越火。李佳琦的一句OMG让无数女性前赴后继,产品几秒之内就抢光;薇娅甚至在直播中卖起了火箭和房子。而最神奇的并不是售卖的产品本身,而是这种售卖真的有成交量。
之所以說直播运用了冲动消费心理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人打趣说没有一个女生能在佳琦直播间不花一分钱全身而退,这一点也不夸张,主播一句“倒计时3、2、1,开始!”购买者们箭在弦上,紧张地捧着手机抢货,抢到的人欢呼雀跃,没抢到的捶胸顿足,喜悦与悲伤往往就在几秒之间,这些“几秒钟”的思考偏差往往是造成消费者决策的隐形推手。
当然了,冲动消费也不能全怪购买者。如今的商家越来越聪明。商家把消费者暴露在更多的商品面前,如此一来商品能吸引到购买者的几率也就更大。同时,网络平台会采用大数据的算法,根据每一次点击分析出哪种商品更能个性化地迎合、吸引消费者。因此,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商品,往往是能迎合我们内心偏好喜好的,再加上其他心理暗示,诸如“折扣”“限量”等,更能激发我们的购买欲。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消费者计划购买率与收入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通俗点说,富裕了,当然就控制不住想要买买买。但是,冲动消费毕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是洪水猛兽,但确实也绝非什么良人。一方面,冲动消费会非常高效率地吞噬我们的存款,不停地购买如今已经让许多年轻人成了彻头彻尾的“月光族”,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定会愈演愈烈。尽管老一辈人每天在耳边唠叨攒钱的重要性让年轻人觉得很烦,但这些唠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另一方面,冲动消费下购买的物品常常并不能真正派上用场,堆在家中的某个角落既占地方又有碍观瞻,等到想起这些产品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已经发霉了,丢又舍不得丢,用也用不上,妥妥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除此之外,从自身情绪来说,冲动消费过后,人们常常产生后悔自责的心态,对于生活资料以外的适度消费,陷入后悔和自责的漩涡,导致损失金钱的同时陷入被动精神,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给冲动消费降降温呢?
第一步就是要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就是个体克制消费冲动并保持消费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心理行为过程,通俗点说就是购买的时候稍稍控制一点、冷静一点。这一点似乎确实有点困难,建立这种自我调节机制是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习惯了“疯狂剁手”的消费者们来说并不容易,可以循序渐进地给自己设置阶段性目标,达成了可以获得小小的奖励。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拥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消费的能力,不代表不产生任何冲动的非理性的消费念头。试想一下,心无旁骛,看到任何商品都没有购买欲望,这现实吗?所以只要能够及时合理地察觉到自己的非理性想法,有意识地让消费合乎规范和个人条件限制,就表明你多多少少具备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消费中的幸福感。
第二步就是明确消费动机,这一步很关键。当你发觉你的消费行为完全是为了宣泄、释放不良情绪,那你就要警惕起来了。尽管心理学家曾提出购物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释放压力实现自我疗愈的办法,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是心理治疗。如果不能从源头来解决负面情绪的成因,一味冲动购物可能反而会加剧不良情绪反应模式的循环。诚然,新鲜事物确实能够刺激大脑产生多巴酚胺,但是数据表明,这种短暂的愉悦让超过50%的人的喜悦心情不会持续超过一天。这就好比说,女生跟男朋友吵架了,一怒之下觉得自己太委屈便疯狂刷卡购物。但是要知道到了下个月,花呗还是要还的,所以与其一味地报复消费,不如跟男朋友谈谈。
消费动机明确了以后,接下来请准备合适的购物清单。记住,购物清单就是你的理性消费标准。你需要什么,就把他写在清单上,可买可不买的可以单独归类,供第二轮筛选。购物清单最大的用处就是让你直观地看到需要购买的物品,这份清单会让你时刻提醒自己,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同时,完成消费清单本身也是充满成就感和愉悦感的过程,这种感觉就像在任务清单上标记一个个已完成一样。不过,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列明购物清单需要冷静审视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真的要买。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种體验,一件东西在购物车里放着,放着放着就忘了,几天以后回去再看,居然完全没有购买的欲望了,所以清单列完完全可以等两天,说不定变数很大。
如果这些手段都不起作用,那么请把目光放眼你的朋友吧!研究表明,好朋友在遏制冲动消费时也可能有积极的作用,重要的关系伙伴对人树立自我调节目标有激励和启发的作用,比如你可能会学习好闺蜜省钱的良方,也能在闺蜜的鼓舞带动下攒钱。所以找个小伙伴一起“吃土”也不失为一种铸造小金库的有效办法。
综上所述,在按下购买键时,请多问几遍,自己真的真的需要吗?需求是可以创造出来的,需求有时候可有也可无。拒绝冲动消费并不意味着你没有经济实力,这是一种简约生活、轻便生活的态度,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让你在生活中的感知变得美妙不少。所以拜托把商品放在购物车深思熟虑两天再决定要不要购买,囤货前看看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判断是不是真的需要,告别冲动消费有必要,保持理性克制很重要,毕竟冲动是魔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