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 时代变迁的“烙印” 讲述“雷蒙”的八十年
2020-08-25王霖李永香
王霖 李永香
红帮传人、海派西服创始人 楼景康
初出茅庐,用品质积累“名声”
“雷蒙”西服的起源,是19世纪中期上海的“红帮裁缝”,他们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自己的服装,中山装与西服为典型。
1940年,“雷蒙西服店”在上海南京西路960号创立,名字源自法国流行歌曲《雷蒙娜》。创建不久,“雷蒙”西服就在上海滩有了一定的名气,样式讲究不拘一格,别出心裁,被称为“海派西服”。它的特殊之处在于驳头、袖口、袋口上都有暗敷纤条,保证细部外观都持久牢固、不变形,一件西服正反面都没有针脚痕迹。而后又在设计上加入了“港派”风格,使得“雷蒙”西服在当时的大上海成了不折不扣的“弄潮儿”。
不得不提的是“雷蒙”和“梨园行”还有一段美谈。京剧大师梅兰芳对“雷蒙”西服就有偏爱。当时的“雷蒙”经营者楼景康师傅回忆道:“梅先生虽然是社会名流、京剧大师,但没有架子,为人谦逊温和,总是面带微笑。”梅先生做西服,总是差人电话约请,“雷蒙”的楼景康师傅应邀到梅府,进行量体,梅先生做了很多套“雷蒙”西服,对楼师傅的手艺赞誉有加。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中央有关部门批示,“雷蒙”西服店迁往北京,楼景康、周旦余等13人摩拳擦掌,带着“雷蒙”这个牌子,闯出了自己的天地。牌匾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书写,一直沿用至今。至此“雷蒙”品牌就从享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移居”到了“五朝古都”的北京。
当时,“雷蒙”西服店的业务主要有三个:一是为国家领导人制装;二是为出国人员制装;三是为外国驻华使团人员制装。
时代洪流,把品牌“烙印”在群众心中
1966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种“舶来文化”的西服,遇到了“寒冬期”。直到1981年根据市长办公会决定,恢复老字号,“雷蒙”西服店在王府井大街249号重新开业。
1984年10月,北京雷蒙西服公司已有三家门市部,做好了“走出去”的准备。在多元化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影响下,“雷蒙”西服的定制,在王府井大街“火”了起来。不打折扣的海派风格,保留了“红帮技艺”,每一件西服定制,从选料到交工,要经过详细的数据测量,130多道工序,10000多个针脚的手工缝制,在对格、手工锁眼、納驳头等细节上做足功夫。当时的“雷蒙”西服,成了京城的一个“名片”,那时候厂子里的制装如火如荼,开足马力,员工们加班加点如期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雷蒙”西服供不应求。
1987年后,“雷蒙”开始逐步迈向海外,“雷蒙”与日本公司的合作全面开始,合资成立公司,以老“雷蒙”传统加工高级毛料的特有工艺和既可单量、单裁又可以批量流水的生产特点来应对国内国外市场。
崭新篇章,用“传统”开拓“未来”
转眼即2009年,调整改制后的“雷蒙”蓄势待发,逐步进入大、中型商场,进行专柜售卖成衣。2017年在太庙秀场,倾力打造的“海派经典、京华锦绣、重耀、雷蒙·1940 宫溢高级定制发布会”,让这个老品牌焕发全新的光彩。“雷蒙”西服更以此为契机再次回归“定制”。“雷蒙”高级定制的西服,单量、单裁,工艺至少三百余道,在制作过程中“推、归、拔、烫”这些精髓工序能够让半成品毛样达到一次试穿成功的效果。以意式西服混合英伦风格为基础的“雷蒙”高级定制,融入了“海派风格”,加之“红帮技艺”的纯手工,使定制西服版型独特,衣服富有灵气,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
至今“雷蒙”已有80年的历史,见证共和国诞生,他们是新中国纺织制造业的参与者,亦是创造者,在时代的浪潮中磨砺自己。“雷蒙”不光是为“一针一线”的品质负责,更致力于把时代文化和时代风范展现在服装上。如今,“雷蒙”走在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前沿,新时代更要在这种本来是“舶来文化”中展现出自己的“文化自信”。“雷蒙”品牌坚持不懈为打造更适合中国人自己的西服努力着,把他们创造的“匠心”成果“烙印”在每一件西服上,让这个80年历史的品牌,继续走在时代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