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2020-08-25姚立文
姚立文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诗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目前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解析过多、缺乏意境,教学方式单一、降低兴趣等问题,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其积极性,开展多样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4-0068-02
诗歌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将重点放在对诗歌的字面理解上,过分强调字词的解释,而忽略了学生对诗歌意境的领悟,导致学生兴趣缺失,学习积极性降低。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中的诗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但中职语文诗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笔者着重分析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策略。
1.教学解析过多,缺乏意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部分教师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先介绍诗歌作者的基本情况,再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然后逐次教学诗歌的难字、难句,再利用一些时间对诗歌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打压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是被动吸收、被动学习的角色,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却掌控着课堂主动权,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大部分课堂时间讲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也将学习重点放在对诗歌的解释上。诗歌之所以流芳千古,不仅仅因为它优美的遣词用句,更因为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忽视了这一点,哪怕是千古绝唱,学生也没有领悟到其意境,更无法实现开拓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这是诗歌教学的本末倒置。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有的具有抒情性,有的具有艺术性,有的具有凝练性,然后根据诗歌这些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占用过多的时间对诗歌的表面意思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行领悟诗歌的意境,从而培养其开阔的精神境界,提升诗歌鉴赏和审美能力。
2.教學方式单一,降低兴趣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着课堂主动权,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繁多、复杂的语文知识不加选择地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机械地记忆,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也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适时更新教学观念,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诗歌虽然只由简单的数行文字组成,但却拥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有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也是如此,每个人感受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理念。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例如诗歌座谈会、诗歌朗诵会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二、改进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的措施
针对目前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解析过多、缺乏意境、教学方式单一、降低兴趣等问题,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并且将其高效地应用于教学,从而不断提高中职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其积极性
为提高中职语文诗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找到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使其充分理解诗歌内涵,领略诗歌意境,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中职语文诗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理解教育的目标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更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领悟,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突出学生的自我感受,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适当的表扬、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知识的热情。当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开展多样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改进中职语文诗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摒弃“一言堂”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对诗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在中职语文诗歌课堂教学中引入反复诵读法。诗歌较之普通的白话文,有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歌的情感,从而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进行基础诗歌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先对诗歌进行范读。在范读时,教师传递着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和理解,而学生因为个体差异,接受的程度各不相同。之后,学生自行对诗歌进行诵读,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诵读的氛围。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邃、韵律的悠长,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诗情也会被充分激发,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教师还可以在中职语文诗歌课堂教学中引入意境再现法。意境就是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出的广阔的艺术境界和氛围。由于年代不同,大环境不同,如果让学生自主感受古代诗人表达的意境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教学意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意境中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整体把握,使其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分析全诗的九个意象,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以情感作为线索,将九个意象串联在一起,进而构成一幅图画。在对图画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诗歌的意境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提升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走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提升赏析能力。
三、結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职院校的语文诗歌教学也在不断革新,但还未达到为学生创造高效课堂的目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找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推进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掌握和理解。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桑爱华.浅析中职语文诗歌教学[J].课外语文2015(14).
[2]朱玫蓉.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三维”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18(33).
[3]张红艳.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赜[J].成才之路,2019(23).
[4]王燕华.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多种尝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5]程华薇.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和青少年人格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
Poet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ao Liwen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of Minqin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Poetry is not only the key but also the difficult point in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poet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uch as too much teaching analysis, lack of artistic conception, single teaching method and low interest, teachers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room,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carry out various teaching activities,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constantly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adop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poetry and improve their language literature literac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Chinese teaching; poetry teaching; Chinese 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