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20-08-25朱邦顺
朱邦顺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已经从以往的知识储备型人才需求转变为创造型人才需求。对临床检验专业而言,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属于检验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课程。对此,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血液检验;教学思考;教学发展
一、引言
血液科的教学属于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提升带教质量并提升学生的专业护理服务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带教的难题。近些年随着临床教育中逐渐引入关于服务的相关理论,临床教育中的服务性特色越发突出,学生在知识、能力、身心素养等综合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在岗位方面的适应性仍然有待提高。对此,探讨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有显著的实践性价值。
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概述
对高等教育而言,医学检验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能力,并基于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多方面的工作需求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基础能力,同时可以从事各级医院、血站以及防疫站等各部门医学检验、医学实验等工作的高级属性人才,并以这一目标为基础,做好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1]。对此,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以注重智育、注重知识为基础,明确教师的教学责任,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做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引导学生将已经学会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专业技能,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岗位适应力。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本身属于一门实践结合理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课程的重要性较高,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学生合理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并掌握相应的问题独立解决与应对能力,这也是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课程的教学核心。
三、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教学内容及方式
在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丰富教学内容,并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期间学生学习状态紧张属于学生相对普遍的一种现象,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课程教学也是如此[2]。与此同时,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持续性提升,在教学中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并完善。对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应用有限的时间,展现更多的教学内容,基于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做好教学方案的针对性设计,并基于大纲的要求实现学科的持续发展。下面简单提及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认真备课
基于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要求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核心的总结,并基于教学基础思维和相关要求,准确的规划课程教学的步骤以及重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备课,以学生能力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教学经验收集,提高备课质量。
2.根据教学需求调整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着教学大纲的基础要求,以教材和学生的能力为基础,突出系统化教学,完善课堂教学综合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缩短降解的知识,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成长。
3.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在每一个章节的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突出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并基于此实现对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有效提升。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创新策略,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突出侧重点;
4.结合教学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知识点的结合,借助巧妙的典型标本引入相应的理论,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化特征,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基于教学需求,做好教学适当扩充,例如在病历分析中,可以先划分为小组,并基于刿细胞的分类提出诊断意见,同时让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最终由教师公布解锁,并总结。采取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明确之后,教师便是需要基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3]。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仍然坚持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会遭受严重制约,这一教学现状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与深化,导致创造能力的提升遭受严重阻碍。对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同时,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特征采取最佳的教学方式,可用教学方式非常多,例如自学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及讨论式教学方式等。这一些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接收效果。另外,教师需要做好教材的全面研究,针对章节内容进行分析,将一些表面无关联的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骨髓像特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做好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还需要更多的开挖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学生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指导学生准确掌握学习方式,尽可能减少学习的片面与盲目性,借助课堂之前的预习、课堂中的学习以及课堂后的复习等途径,实现疑难问题的解答,在加快課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标准化病人参与的检验教学,教学的步骤为:1.课堂之前编写自学大纲。涉及到自学课程应当掌握与熟悉、了解的内容与思考题。在课堂之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实现预先性的学习;2.在学生中选取有表演意识与积极性的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并应用业余的实践在课堂之前接受相关培训,涉及到温针、神经系统的体检以及临床见习过程等;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检验过程的模拟编排,并将问诊、体检过程中的所有技能细化到整个过程中;4.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板演患者与医师,并表演检验的过程,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记录问诊的过程,并对诊疗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体验,充分板演病情分析问题。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详细观察,做好积极思考明确其中问题;5.模拟检验过程中需要按照卫生系统职称晋升专业考试的相关原则与方式,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同时在每一堂课做好表演讲评、讨论。标准化病人参与的鉴别诊断教学法主要是借助人为模拟患者病情的辅助性教学方式,其最初普及于欧洲,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在具体教学中,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标准化病人参与的鉴别诊断教学法具备更加新颖的特征,在教学手段上可以更好的引入临床实践过程,让学生真正模拟性的参与到临床检验过程。
(三)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传统的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主,单纯的是以验证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导致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的重视度不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会以自然班作为单位,并制定具体的客体,并基于现有的教材与实验步骤进行指导并教学。因为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人数比较多,所以教师普遍无法基于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教学,导致学生只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而无法发挥参与期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能够按部就班的实验,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对此,便需要有意识的改善实验教学课程。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教学需要从单纯的验证式教学转变为项目、导师体系的实验教学。项目、导师体系的实验教学方式与科研课题高度相似,其主要是以突出实验科研特性为主,改变常规新的实验并以综合性实验为标准。实验的项目主要涉及到选定项目、任选项目,其中选定该项目是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的实验教学项目。而任选项目则是以新颖的实验内容、先进方法为主的超纲性项目。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實际学习现状以及兴趣爱好,自由的选取实验的项目,斌基于导师制的原则,划分为多个小组并独自开展相应的实验。此时教师需要承担相应的教学责任,并基于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以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主,促使学生可以最终完成相应的实验学习任务。项目、导师制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心,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调动,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属于医学科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性课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优化与改进课堂教学措施,尤其是创新教学内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提升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综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洁,何金龙,李永莉,等.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11):22-23.
[2]张争鸣,杜晓娟.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9):76-77.
[3]郭晖,李竟,丁淑琴,等.临床基础检验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14):1803-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