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运用反思
2020-08-25李冰
李冰
摘 要:文章在明确分层教学主要内涵的基础上,强调了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完善学生分层策略、布置不同层级的预习任务、设定差异性教学目标、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针对性课后练习作业等一系列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个体差异
一、 引言
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即便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同、展开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在成绩与学习能力方面也依旧存在不同。换言之,并非所有学生均适用同一种教学方式,为了强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效果,相关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的模式,促使所有学生均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二、 分层教学的概述
对于分层教学来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将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落实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教学。而对于这些群体来说,能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对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分层次”以及“所有学生的能力提升”这三项内容更加强调,具体有: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完成不同层级的设定;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内容;保证在实际的教学后,所有学生的能力、知识储备均得以增强。换言之,分层教学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为因材施教的落实提供支持,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收获。
三、 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了统一的教学方法与目标要求,相应内容的设定一般依托于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与学习能力水平。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能力普通、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迅速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速度,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内容。但是,这样的教學方法无法满足数学成绩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无法适应这样的学习强度,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不尽理想。此时,引入分层教学策略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由于其更加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所以可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同时,在分层教学的支持下,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挑战性,并在完成问题解决后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总体而言,将分层教学引入高中数学教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四、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思路探究
(一)完善学生分层策略
在引入分层教学策略前,相关教师需要提前完成学生的分层,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后续的教学计划。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其课时安排相对紧张,因此教师应当使用更加快速、能直观显示与观察的指标完成学生分层。此时,可以依托考试成绩,特备是阶段性考试成绩,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将考试成绩靠前20%的学生划分为第一层级,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更好,理解知识点的速度更快;将考试成绩排在第一层级学生后20%的学生划分为第二层级,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般,能够理解基本数学知识点;将剩余60%的学生划分为第三层级,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差。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层级的不同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策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分层的过程中,要重点落实动态性调整,及时更新层级的变更,尊重学生的个人努力与进步。例如,当第二层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后一次阶段性检验考试中进入班级前20%,则应当将其划分在第一层级中;所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态度下降导致成绩下滑,则要结合其现有水平完成层级设定。同时,教师需要明确的认识到,成绩、层级只是用于划分教学策略的界限,必须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不同层级的学生,不得在教学资源分配方面也进行差异性对待。
(二)布置不同层级的预习任务
预习是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重要手段,其能够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延长有效学习时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值得重点落实。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来说,其在预习中对知识理解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强化预习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不一样的预习任务。一般来说,针对第一层级的学生,要求其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基础知识框架的梳理,并尝试学习后续章节内容的重难点;针对第二层级的学生,要求其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基础知识的总结,特别是其中的重难点内容;针对第三层级的学生,要求其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解答基础练习题。
例如,在布置等差数列相关内容的预习任务时,要求第一层级的学生完成等差数列这一章节知识框架的整理,推理、计算等差数列公式,并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公式变形与应用方法;要求第二层级的学生完成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并可以使用相应公式实现题目解答;要求第三层级的学生完成前一节内容的巩固、等差数列公式与定义内容的浏览。依托这样的形式,能够达到提升所有学生课前预习效率效果的目标,为课堂教学的更好展开提供支持。
(三)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难度逐步增强,此时,教学目标有所改变。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关注其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之外,还要对其创新能力、拓展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与要求;对于第二层级的学生,教师要对其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能力、基础问题解答能力做出要求;对于第三层级的学生,要着重提升其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保证其掌握基础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所有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学生的更好发展。
(四)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就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较低。此时,学生极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加之课堂教学的沉闷程度较高,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适当提出课堂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与回答极为必要,同时,依托分层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所有学生参与进课堂活动中,保证所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均有所收获。实践中,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圆的标准方程相关内容教学中,针对“某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与点B,两点坐标分别为(1,1)和(2,-2),且圆心C在直线l:x-y+1=0上,求该圆的标准方程”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最终问题细化为三个小问题,即“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多少?相应斜率为多少?”“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圆心C的坐标是多少?该圆的标准方程为?”并组织不同层级的学生展开思考与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强化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深度,还帮助学生明确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实现了教学效率效果的增强。
(五)设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作业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其整体难度相对较高,且复杂性、内容覆盖较大,因此部分学生难以独立、高效地完成课后练习作业。此时,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下降,学生也无法依托课后练习实现知识点内容的复习与巩固。针对上述问题,相关教师应当分层教学的理念融入课后练习作业布置中,依托针对性的课后练习作业内容设置,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一般来说,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布置课后练习作业时更加侧重于其重难点知识掌握情况的加深、发散思维的锻炼方面,为其提供一些拔高练習题;对于第二层级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布置课后练习作业时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其提供中等难度的习题;对于第三层级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布置课后练习作业时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内容的复习与熟练掌握,为其提供基础例题。
例如,在完成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相关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分层完成差异性的课后练习任务布置。此时,设置的作业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难度层次,初级为包含基础知识的简单题目,与教材、课堂教学中出示的例题保持一致;中级为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问题不会直接表现出来,需要学生经过分析后完成解答;高级为拓展性、综合性更强的习题,可以引入往年的高考习题。在解题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识点掌握情况完成作业练习。同时,也可以直接结合学生的层级设定课后练习作业内容。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直接设定的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潜能挖掘,让学生陷入外界设定的框架中,难以实现进一步发展,因此使用前文提及的为学生提供所有难度层级的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完成解题的效果更好。此时,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挑战,努力向前一层级发展,实现数学能力的增强。
(六)调整学习评价标准与模式
学习评价是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同时也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指明方向。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对学习评价的标准与展开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笔者认为,教师在学习评价中应当引入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当学生完成课堂问题的回答时,教师应当立即展开即时性评价,对学生的优点、进步给予肯定与赞扬,以此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当学生完成前一层级的作业练习题时(如第二层级的学生完成了难度较高的习题),应当在后续教学中,或是作业习题的讲解中展开延时性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若是教师应用统一的学习评价标准,则会降低评价的有效性,无法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进步情况与不足。基于此,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落实差异性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要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第二层级的学生,可以适当放低要求标准;对于第三层级的学生,应当以鼓励、激励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仅需要调整要求、方法,但是不能使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层级的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引入高中数学教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在完成学生层级的合理划分后,通过布置不同层级的预习任务、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作业、调整学习评价标准与模式,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升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秦峰秀.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2.
[2]陈爱丽.基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227.
[3]王德.尊重个性·分层施教·共同发展:浅谈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20(4):81.
[4]赵忠玺.画面因“分层”而美丽: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9,8(4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