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手工艺借助融媒体在民办高校传播研究

2020-08-25阎娜

参花(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传播融媒体

摘要:本文将简述融媒体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分析融媒体对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起到的助推作用。手工艺文化应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传播,实现多种媒体形态,如动画视频、音频、图形等。实现在不同媒介的传播,探索民间手工艺文化在高校的现代传播方式与创新方法。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融媒体 传播

在当今传播媒体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技术,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传承。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史较短,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专业技能及实践应用,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校区规模和硬件设施上,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比较欠缺。因此,存在文化不深厚的现状,而且民办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传播。目前,应该使民办院校的学生喜欢并认同地域文化,成为手工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将文化积淀与专业提升相结合,争取在多元文化对话中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研究现状

国外对融媒体的研究较多,但将融媒体概念与文化相融合的传承研究却很少。西方国家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强调理论方面,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形态的结合,强调文化认同对民族认同的重要性,主张进行传统文化普及,很多国家投入大量精力創新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现形式。比如,英国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泰国主张国民欣赏和保护民族艺术文化,要求各学校对学生讲授泰国民间舞蹈及练习民间乐器演奏等,增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我国有不少教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进行深入思考,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校园传承手工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支持。部分学者关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出借助新的媒体手段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呼吁进行传统文化和教育方法的创新。近几年,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繁荣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重要的媒介力量。手工艺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虽然手工艺文化和利用新媒体开展文化学习与传承的研究已经展开,但运用网络、微信、微博及其他新媒体在高校来传承文化的相关研究还是十分有限的。传统文化在形式上普遍存在过于学术化,传播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情况,很多高校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

二、融媒体对手工艺文化传承的意义

目前在民办高校中,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多角度、多维度地促进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播。在新时代环境下,不断挖掘新的形态和思路,扩大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十分重要。用融媒体的理念去解决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新的尝试。

移动互联技术已进入5G时代,不断满足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高时效、个性化的需求。结合融媒体创新思维和手段,以多媒介融合并用的方式开展传统手工艺文化宣传和活动,帮民办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研究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播及创新应用,通过理论证明利用融合媒体技术对手工艺文化传播及创新应用的可行性,推动传统文化创新研究。此外,只有建立民办高校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互动机制,才能推动民办高校人才发扬传统手工艺,通过实践来证明融媒体途径可有效地传播、发展、创新传统文化。

三、融媒体对推动手工艺文化在高校传承的作用

目前,地域传统手工艺文化在地方民办高校的传承尚未形成体系,普及面较窄,学生对传承、创新的认识不全面,传播方式单一,没有利用多种媒体融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最为广泛的群体,要借助新平台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探讨以融媒体创新应用的具体实践与体验平台,使传统手工艺在高校传播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第一,将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与融媒体宣传相结合来增强大学生认同意识。重视在民办高校加强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普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包容感,使大学生适应多元环境,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观。

第二,将传统手工艺与民办高校文化建设对接,再通过融媒体手段进行有效传播,一方面可以保护与传承优秀手工艺文化,高校能够集结自己的学术、科研为当地手工艺做些贡献,对于非遗保护的理论、教学改革会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民办高校特色发展和文化积累,加大“非遗”的保护力度并对其有效传承,进而引导地域性文化课程的教育特色。

第三,借助高校教育改变传统手工艺世代及师徒相传的模式,在高校加强传承人才的培养。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民办高校本土区域文化优化。使高校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区域民族发展,推动民族区域传统手工艺教育和产业共同发展,这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融媒体推动手工艺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方式

顺应新时代发展,融媒体时代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形式更丰富,在文化底蕴欠缺的民办高校构建适合当前融媒体传播场域的文化体系。利用融媒体的优势,通过短视频、自媒体等媒体平台,运用大数据,促进传统文化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微课、MOOC、课内外活动等方式推动手工艺文化在高校传播。以新语态、新模式进行传播好,对微博、微信、QQ等给予有效应用,在线开展关于手工艺文化的宣传,在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互动平台,分享参与、讨论,转发和宣传。

首先,拉近融媒体与传统手工艺文化之间的距离,新时代背景下借助融媒体平台,加强传统手工艺在民办高校中的传播。重新发掘、整合AR、VR、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手工艺文化的理解,如VR影像、AI技术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更生动地传播,实现手工艺文化资源的共享。

其次,建立民办高校教育与传承手工艺的互动体系,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建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传统手工艺工作室、手工艺创意文化俱乐部等,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将审美价值集成新的艺术特点,发扬传承民族手工艺实现教育改革目标下的传统文化和理念的共同发展。

最后,形成连接班—系—院—校的由点到面的宣传方式,实现宣传共享。整合传统手工艺的资源信息,分析民办高校传承方式,打造“传播+互动+融合”模式,让大学生体验手工艺文化的魅力并探索手工艺与现在设计相结合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适应新的技术环境使手工艺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宣传,针对融媒体及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的传播特性及其互动关系,总结、完善和创新新时代下融媒体应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对策,通过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优化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地域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实现资源传播共享。使融媒体对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传统手工艺文化在民办高校传播提供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谢卓华.全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思考[J].教育观察,2018,7(05):60-63.

[2]辛宁.民间传统艺术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2):428.

[3]周亚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7(07):124-125.

[4]冯晓娜.后手工艺时代民间漆工艺现代传承发展的教学模式与方法[J].新美术,2016,37(04):3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9年度“融媒体推动传统手工艺在民办高校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Z2019061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阎娜,女,硕士研究生,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传播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