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姜灸治疗风寒湿痹型尪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25王爱梅张泽松李志平方丽霞李小云

关键词:艾绒模具关节

王爱梅,张泽松,李志平,方丽霞,李小云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广东 东莞 523660)

尪痹在西医学中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为风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湿热痹阻型、气血两虚型、瘀痹阻型。该病证早期以关节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发展至后期,会造成关节畸形、僵直等,影响肢体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尪痹起病缓慢、病情长、易反复,且难治,临床多以风、寒、湿、瘀相兼患者居多[1]。故中医治则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为探讨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本院采用铺姜灸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到本院诊治的风寒湿痹型尪痹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4.45±0.37)年;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84±6.06)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2±0.84)年;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5.67±8.73)岁。两组上述基础资料相比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寒湿痹阻型,主证:肢体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关节僵直,周围肌肉萎缩,热时疼痛减轻,寒时疼痛加剧;次证:舌淡胖,舌苔白滑。患者愿意配合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与免疫力系统异常;②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患者;③患有骨髓性疾病;④精神认知正常。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甲氨蝶呤片(国药准字H22022674,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 mg)治疗,10 mg/次,7天/次。来氟米特片(国药准字H20050175,福建汇通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20 mg,1天/次,持续治疗4周。

1.3.2 观察组

给予铺姜灸治疗,材料:秘制中药药酒、小黄姜姜渣、陈年纯艾绒、纱布、艾绒定量模具、姜渣定量模具、中药铺姜灸模具、浴巾、长筷子、95%酒精、30 ml注射器。操作流程:①将陈年纯艾绒用艾绒定量模具压制成长条形的艾板。②患者取俯卧位,露出背腰部,将秘制药酒打湿纱布,并将纱布平铺在患者的督脉(大椎--长强)、膀胱经等部位。③将浴巾平铺在患者敷有秘制中药酒纱布的施灸部位上。(切记整理好浴巾,对于施灸部位有破损皮肤的部位需加垫纱布,以防烫伤患者破损皮肤。)④将中药铺姜灸模具放置在浴巾之上。⑤用姜渣定量模具将姜渣平铺在中药铺姜灸模具上。⑥将提前制作好的艾板放置在姜渣上。(注意:姜渣的长度和宽度需大于艾板的长度和宽度,以防艾板燃烧之后直接燃烧中药铺姜灸模具,烫伤患者。)⑦用30 ml注射器把95%的酒精洒在艾板上,谨防将酒精洒在艾板以外,最后,点燃酒精燃烧艾板。⑧在治疗过程中时刻问询患者感受,密切关注患者皮肤温度变化,如温度过热,用筷子将中药铺姜灸模具垫起。⑨当患者感觉皮肤已无热度时,将中药铺姜灸模具整个拎起,治疗结束,整个治疗过程约1小时左右。治疗完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治疗时间;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嘱咐患者灸后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腥发物,治疗当日忌洗澡,避风寒。持续治疗4周。

1.4 评价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疼痛感,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轻微疼痛感,不影响活动,关节伸、屈功能轻度受限;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关节伸、屈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的疼痛情况,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可接受;4~6分表示重度疼痛,影响到睡眠;7~10分表示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疼痛感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8周后对照组(n=50) 5.34±1.22 2.61±0.43 2.24±0.56观察组(n=50) 5.68±1.78 1.31±0.65 1.14±0.43 t 1.114 11.795 11.017 P 0.268 0.000 0.000

3 讨 论

尪痹属于中医范畴,相当于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认为肝肾、气血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侵袭则为发病的诱因。陈纪藩教授认为肝肾、气血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侵袭则为发病的诱因。关节因感受寒邪侵袭,阳气被遏,所致气机阻滞、阳气困遏,从而影响津液运化。正如《金匮要略》所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中医分型中多以风湿寒痹阻型为主。发病机制主要是因关节长期受寒邪侵袭,阳气被遏,所致气机阻滞、阳气困遏,从而影响到水液运化,加之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冒雨等个体及社会因素造成机体卫气不固,使风寒湿邪极易入侵,造成经脉气血阻滞,引起尪痹[4]。故治疗应以散寒祛湿、通络止痛为主。

隔姜灸属于一种独特的中医灸法,通过同时发挥生姜与艾的作用,共奏温经活络、祛湿散寒的作用[5]。生姜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通气血、温阳化湿之效,艾属纯阳制品,可通过艾绒的药物作用及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发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并且隔姜灸在督脉和膀胱经上施灸的。膀胱经和督脉均为阳经,督脉为“阳脉之海”汇聚全身经脉之阳气,通过督脉可通络全身,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标本兼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隔姜灸相比西药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更具有良好效应。分析原因在于中医通过打通机体经络,提升生气,并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神经根粘连,减轻神经根疼痛反应,改善局部疼痛,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铺姜灸治疗风寒湿痹型尪痹疗效稳定,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艾绒模具关节
旋转的钢铁厂
欢迎订购2020年《模具制造》合订本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含末率和微观粉碎度的艾绒质量评价
asiamo1d2021广州国际模具展
艾绒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研究
熔断型端子压接模具研究
“百艾送”公益活动,专利艾灸仪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