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
2020-08-25杜亭
杜 亭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12)
前置胎盘发病病因不明,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前置胎盘的发生与胎盘大小异常、子宫内膜病变、受精卵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多次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剖宫产以及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产妇,该病患者妊娠28周后阴道可反复发生无诱因性出血,影像学检查显示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借助剖宫产终止前置胎盘产妇妊娠可增加产妇产后出血风险[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n=37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2岁~37岁、(30.12±1.12)岁,孕周/平均孕周为:36周~42周,(40.11±1.12)周,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有22例、15例。对照组(n=37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4岁~36岁、(30.05±1.34)岁,孕周/平均孕周为:37周~42周,(40.09±1.11)周,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有21例、16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孕周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剖宫产产中均子宫壁注射20 U缩宫素,均未成功止血。
1.2.1 对照组(宫腔纱布填塞术)
自宫底宫角处借助卵圆钳夹将纱布送入宫腔,从宫底一侧均匀向另一侧填塞,保证整个宫腔纱布填塞均匀且不留空隙,待出血停止后缝合子宫切口,子宫切口由切口两端向中间缝合,在缝合过程中应避面缝合纱布。最后留置导尿管并预防性给予抗感染处理。
1.2.2 实验组(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
先将胎盘人工剥离并清除宫腔内胎盘组织,采取“8”字缝合法对出血部位进行有效缝合,而后将子宫自盆腔下推至膀胱部位后返至腹膜,经子宫下段使用可吸收线自子宫后壁绕至子宫后壁对侧,对子宫下段呈环形捆绑,在捆绑的过程中应拉紧可吸收缝合线并将可吸收缝合线打结,最后参考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SPSS 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以(%)表示的百分数计量数据,均应用x2检验,以(±s)表示的平均值计量数据,均应用t检验,P值<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患者出血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同期对照组。
表1 患者术中、术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s,ml)
表1 患者术中、术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s,ml)
组别 n 术中 术后2 h 术后24 h实验组 37 101.52±25.26 145.26±25.28 202.23±25.12对照组 37 221.26±25.32 251.26±24.26 358.32±25.11 t值 10.152 10.142 10.512 P值 <0.05 <0.05 <0.05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 h止血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7例,实验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经x2检验5.428,P<0.05。
3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可造成血窦开放,子宫下段收缩能力减弱,子宫壁肌注缩宫素无法提升子宫下段平滑肌收缩能力,目前对于剖宫产术后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患者主要通过宫腔内填塞纱布止血,宫腔填塞纱布止血主要给予出血窦持续性机械性压力以达到止血的目的[3]。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与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相比,在缝扎子宫下段的同时可刺激子宫平滑肌,可吸收缝合线拉紧子宫下段的过程中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并压迫子宫血管以促使血窦快速闭合[4-5]。本次研究显示应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的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 h、术后24 h各个时间段出血量均低于应用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的对照组,且随访术后72 h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成功止血率高。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患者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可实现快速止血,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