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怪谣言:未知世界的恐惧
2020-08-24刘媛小棋
摘要:世界各地都有关于水怪、湖怪的谣言,这些谣言在历史的时空中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被破解,反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以新的面貌再现在新兴媒介之中。实际上水怪谣言并非现代社会的新型谣言,其背后有着古老的民间信仰传统,它的传播反映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正因如此,这一谣言类型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水怪谣言;传播特点;周期性;未知恐惧
关于水怪的谣言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英国尼斯湖水怪,以及中国的长白山天池水怪以及新疆喀纳斯湖水怪等等。在百度上搜索“水怪”会出现约250,000个相关内容,足以说明人们对“水怪”谣言的关注度并未降低。从故事形态的角度仔细考察流传甚广的水怪谣言,可以发现这些谣言在叙事结构上都有共通之处。同时,研究中国的几则著名的水怪谣言可以发现这些流传于现代社会的谣言实际上并非完全产生于现代都市文化中,而是蜕变于古代传说、神话以及民间故事当中,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从前的民间信仰成分,在现代社会中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成为了时下最受欢迎的“有图有真相”型谣言。
一、水怪谣言的关键性要素:神秘地带的远古生物
1.关于水怪特征的描述
(1)体型巨大:尽管世界各地的水怪谣言都有着不同的内容,但涉及到对水怪外形的描述,不同地方的水怪似乎都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几个对著名水怪的描述为例,据统计,自1962年至1980年,共有20多人分5次目睹到天池水怪,他们对它的描述归纳起来为:头比牛头还大,嘴突,颈长,体硕(3米以上)。尼斯湖水怪自1500年以来就不断被人们提起,对有人说它长着大象的长鼻,浑身柔软光滑;有人说它是长颈圆头,长相似龙。欧肯纳根水怪的体型被描述为长90到100米,身体直径至少5米。由此看来,体型巨大的确是水怪们的共同特征之一。
(2)吞食动物
有人称在喀纳斯湖边常常看见大型动物的尸体。同时,关于加拿大水怪奥古布吉,当地的印第安人声称渡湖时要带一只狗或一只鸡上船,看到水怪时要将动物投入水中确保自已的平安。而1500年前就有传言陈尼斯湖水怪吞食牲畜。由此看来,巨大的体型往往会使人人们产生被伤害的恐惧。而牲畜常常会在河边喝水,自然而然牲畜的被吞食逐渐就成为了水怪谣言的要素之一。
(3)长相异类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这些水怪除了体型巨大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头和身体往往类似于不同的动物。比如尼斯湖水怪,就被目击者描述为“长者大象的长鼻,长颈圆头”;而刚果沼泽水怪也被目击者描述为“一半像大象,一半像龙、而钱谱水怪则被描述为长着蛇或狗的头部。
(4)水怪出现地的特殊性
喀纳斯、尼斯湖、三峡、青海湖这些地点都是著名的山川湖泊,比如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而长白山天池则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新疆的喀纳斯湖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内陆淡水湖。这些地带往往都具有以下这些特征:
2.流传着古老的传说
以长白山为例,长白山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长白山,肃慎在汉代称挹娄。12世纪初,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族建立金国。《金史》载:“黑水靺鞨居古肃慎之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后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族正式形成。满族是长白地域的土著民,地理环境使其发展出了山林文化、渔猎文化和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文化,该文化与自然交融,滋养了其对长白山的崇拜,成为长白山民间传说的主要源泉,传说反映出他们的劳动生活和对长白山的遐想。[1]古老的民间传说为长白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远古的想象。
3.自然环境具神秘色彩
云海、雾气笼罩是出现水怪谣言的地理区位的共同特征。例如长白山天池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常年雾气环绕,宛如仙境。同时周围坐落着无数座山峰,群山环绕,这样相对封闭,有山有水的区域自然讓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再比如喀纳斯湖,“喀纳斯”本身就是蒙语“美丽而神秘的湖”的意思,同时喀纳斯湖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一般为59%-90%,降水之后或者清晨也常常是雾气笼罩,宛如仙境。
其次,喀纳斯、长白山等地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异域性。喀纳斯湖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而长白山天池则是中朝两国的界湖,这种异域性元素也增添了他们的神秘色彩。
二、谣言传播的特点
1.模糊不清的视频或图像
大多数水怪谣言都起于一些模糊的视频和图像,以喀纳斯湖水怪谣言为例,曾多次有人声称拍到了所谓水怪的照片,其中引起大范围关注的主要是两张照片。一张拍摄于2004年,拍摄者是一位来喀纳斯湖游玩的游客。2012年,《东方时空》栏目又播出的一段视频,但这些图像和视频都只能看到所谓水怪的轮廓,拍摄地点和水怪也有很大的距离,完全不能辨识出是何种生物。视频的模糊性一方面制造了神秘恐怖的气息,另一方面也为谣言创造了可以再创造的空间。这种模糊的视频可以在谣言传播中成为无数个可以描述的漏洞,谣言家的创造力在这种模棱两可中得到了发挥。
2.模糊的信源
以近期新出现的三峡水怪谣言为例,三峡水怪的谣言来自于网友拍摄的一则动态视频,后流传于网上。视频的特征和其他以视频流传为起点的谣言一样,有着模糊不清的图像,图像所配的文字是;“有网友在三峡坝区拍到神秘动物,体型硕大数米长,像游蛇一样在水中游动”,并被媒体称为“龙样水怪”。提取视频文字中的关键词,再次证实了之前所总结的水怪谣言的共同点“体型硕大”、总体轮廓很像人们所熟悉的某几种动物的结合体。
施爱东曾说谣言语法不仅要关注有什么还要关注缺失了什么,而其中最重要的缺失即信源的消失。
让我们分析一下关于喀纳斯湖水怪的较早的传言:2004年的6月9日,一名正在湖边旅游的游客透露说,他们同行的一些人,在喀纳斯湖中看到了神秘水怪,而且好多人都拍摄到了照片。这就要说到四天前,也就是2004年的6月5号的早晨,这名游客和其他同行的侣伴在湖边观景,他们站在半山腰处,所以对湖面是视野十分开阔,这时突然看见水中,有两个很亮的发光点。并且持续闪烁。好像正在游动。而且湖中的神秘神物不只一条,最少有四条。身长很长,它们的头一会露出水面,一会又钻进水面。于是一行人立即拿起相机进行拍摄。
在这段引人入胜,引发人联想勾起人们好奇心的描述中,有着十分具体的日期以及细节的描述,但实际上提供的都是无效的信源。具体的时间也许是真实的,但“一名游客”是谁根本无从查证,在谣言流传的过程中真实的时间伴着所谓的细节描述和无效的信息使谣言更具有迷惑性。有研究者曾经发现,这种拥有信息源的谣言相比于没有信源的谣言传播的更为广泛。这类有模糊信息源的谣言狡猾的利用了人们的心理,一方面拥有表面的真实性,但实际上更为模糊和无证据可寻。
三、周期性的复现
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在众多的水怪谣言中,大多数水怪谣言的发源地都是风景旅游地带。英国的尼斯湖,中国长白山天池,新疆喀纳斯湖,三峡库区……这些地带都是如今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而如今这些旅游地好像反而以水怪、湖怪而闻名。水怪谣言带给这些地方的神秘性已经悄然成为了他们的旅游符号,在导游词中也成为了必定会被介绍的内容。例如喀纳斯湖的导游词中就包括了喀纳斯“四迷”,而水怪就是“四迷”之一:
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頭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新疆大学生物系曾经组织考察队,于1985年7月20日,在观鱼亭上用高倍望眼镜观察到身长约15米的大红鱼,最多时一群竟达68条。但是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谣言融入当地景观之中,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也许在谣言传播之初并不带有这样的复杂目的,但特殊事件一旦被谣言家们创造加工就带有了特殊的传播目的,在一波又一波的传递之中谣言本身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谣言的奇幻性带来的吸引力。因此谣言的神秘性和无解性逐渐成为了为这些旅游地创造经济价值的手段之一,为了创造连续不断的经济效益,水怪谣言由此长盛不衰,在一遍遍的传谣、辟谣之中循环往复,在不久的以后换个面貌卷土重来。
2.谣言传播公式:越模糊就越易传播
水怪、湖怪谣言总是在发生、流传、被辟谣、再发生再流传中循环往复,这与谣言的传播公式不无关系。根据谣言公式:R≈i×a。用语言表达就是:流行谣言传播广度随其对相关人员的重要性乘以该主题论据的含糊性的变化而变化,重要性与含糊性之间的关系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因为,如果两者之中有一个为。,也就没有谣言了”。[1]首先,含糊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谣言传播要素,水怪谣言的含糊性正来源于那些模糊不清的图像、视频以及谣言家们所做的模棱两可的描述。
谣言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谣言对传播群体的重要性。它们与群体文化传统相吻合。巴萨德也认为,当谣言与当地的迷信相一致时,它们就会流行。集体意识中所认为的水中有龙,中国古代神话以及志怪小说,以及最为著名的《西游记》中都构筑了一个水下世界,水中有龙王,有龙宫,水作为一个异质空间是不属于人所管辖的。因此构筑出许许多多的关于水下世界的谣言,总的来看还是这则谣言符合人们集体的认知,与群体文化相符合。
正是重要性和模糊性的相互作用,使水怪谣言得以长盛不衰。
3.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现代社会对海洋、水下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但相比于陆地和天空,水下世界一直是人们开发的较为不完善的区域,由于水下巨大的压力差使人们一直在尝试突破进入水下的深度,甚至还有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来验证水怪谣言。但似乎由于科技的局限性,辟谣似乎总是不那么彻底,水怪谣言也因此一次次卷土重来。
以喀纳斯湖水怪谣言为例:谣言最初来源于很久以前的图瓦人传说,1980年水怪的目击消息刊登在《光明日报》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此后不时也有游客声称见到水怪。到了2012年6月,央视《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一段“新疆喀纳斯湖再现神秘水怪,掀巨大浪花”的视频,喀纳斯水怪的谣言又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每一次水怪谣言盛行之后,总有科学团队对谣言发生地的水体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观测,例如英国科学家就运用"DNA"技术来证实尼斯湖水怪的生物属性。由于生物在水中移动时会留下皮肤、鳞片以及排泄物的DNA,调查在尼斯湖的不同地点、不同深度采集300份样本进行DNA分析,为了揭开“尼斯湖水怪”的真面目。喀纳斯湖水怪同样也吸引了科学团队的关注,1985年前后,新疆自治区就多次派专家团队前往喀纳斯湖进行实地考察,在专家团队的实地调查之后,专家们推测所谓“水怪”应该是哲罗鲑。但奇怪的是人们好像并不十分关注水怪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或水怪是否真实存在,人们对水怪谣言的关注并非为了证实其真实性,而是满足自己对未知领域中未知生物的好奇心,将其作为添加神秘要素的工具。这种心理不仅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实际上还有这古老的民间信仰背景。
四、古老信仰的现代变形
1、龙的传说
在众多水怪谣言的内容中,都有一个关键的部分即水怪长相似龙,或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像龙。
关于水中有龙的神话及传说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之中,《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龙的记载: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渴。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2.水鬼、水怪的民间故事
《太平广记》中关于水鬼的传说: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髻,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惊,不知其由。
喀纳斯湖水怪谣言的要素之一即水怪吞食了岸边的马以及其他牲畜,因此,现代谣言中水怪吞食牲畜似乎是古老传说母题的现代变体。笔者认为这一传说母题的来源是古老的向水怪献祭的民间习俗。为了使国家有好的收成,古时人们常常会以童男童女或者牲畜作为祭品献给河神或土地女神,含有农业社会起源的思想。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仪式的逝去,只留存下民间故事,故事中的情节不再作为仪式的解释后,就变成了恐怖故事,使人产生恐惧。这似乎亦可以解释为什么水怪的谣言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因为这些出现的谣言的地域都有着农业文化的传统,因此有着相类似的古老祭祀仪式。
《子不語》中也有关于水怪的故事一一《西江水怪》:
徐汉甫在江西见有咒取鱼鳖者。日至水滨,禹步持咒,波即腾沸,鱼鳖阵至,任择取以归。其法不可多取,约日需若干,仅给其值而已。一日,偶至大泽,方作法,忽水面涌一物,大如猕猴,金眼玉爪,露牙口外,势欲相攫。其人急以蒙首走。物奔来,跃上肩,抓其额,人即仆地,流血晕绝。众咸奔救。物见众至,作声如鸦鸣,跃高文许遁去。人不敢捕,伤者亦苏。土人云:“此水怪也,以鱼鳖为子孙。吾食其子孙,故来复仇耳。其爪利,遇物破脑,非蒙首而得众力,则毙其爪下矣。”
这与刚果河中要给水怪献祭以及喀纳斯水怪吞食河边的动物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看来,这种对水中生物的想象自古有之,一方面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还有对于水下世界的恐惧。水似乎与阴间世界有着联系,古希腊神话以及俄罗斯民间故事里就有水中蛇妖来人间捉人的故事,吞食是原始时期的割礼仪式的一部分,随着仪式的淡化,逐渐只剩下作为解释一时的神话。
另外在普罗普所著的《t申奇故事的历史起源》中说到过蛇妖的故事,蛇妖在各个国家古老故事中都有留存。普罗普认为神话中蛇妖的吞食母题与古老的授礼仪式有关,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残存着类似的观念:希腊神话中有什么弗里特拉与陀罗神相斗的故事,在古老中国蛇妖也被认为是水的霸占者,居住在水宫中。
关于水怪的谣言在经历了漫长的流传过程后,如今仍然活跃于互联网之中,在不同的地域变换着不同的文本复现,总的来看,水怪谣言还是来自于人们的一种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潜意识中的恐惧,裹挟着古老信仰在人们脑海中的留存,并在新兴媒介的帮助下一次次发酵,一次次重现。谣言是民间故事的初级形态,如今水怪谣已经不仅限于谣言的形式传播,而演变为民间故事,或作为影视作品的母体展现在大荧幕上,但其核心的母体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注释:
①马东峰.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诠释.延边大学学报[J],2019(6).
②王琼 刘建明.谣言研究的方法论述评.当代传播[J],2011.
参考文献:
[1]新浪网.三峡水怪?!.[EB/OL],http://finance.sina.com.cn/wm/2019-09-15/doc-iicezzrq5884143.shtml
[2]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民族艺术[J],2016.10(5).
[3]施爱东.谣言作为民间文学的文类特征.民族艺术[J],2016(3).
[4]施爱东.谣言的发生机制及其强度公式.民族艺术[J,]2015(3).
[5]李若建.谣言的建构:“毛人水怪”谣言再分析.开放时代[J],2010 (3).
[6]张静.西方传说学视野下的谣言研究.民俗研究[J],2016(3).
[7]施爱东.灾难谣言的形态学分析一一以5.12汶川地震的灾后谣言为例.文化研究[J]2008(3).
[8]世界十大恐怖水怪,中国四大水怪纷纷上榜-51区未解之谜网.[EB/OL],https://www.51qumi.com/46325.html.
[9]祁泽宇.恐惧陌生:“艾滋谣言”的类别与演变.中国艾滋病性病[J],2019(8).
[10]黄杨.“龙样水怪”.青年记者[J],2019(10).
[11]陈福民.揭开“水怪”的神秘面纱.科学探索[J],2018.
作者简介:刘媛小棋(1997-),女,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方向: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