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体化谈体育课程的内容逻辑及结构化设置于素梅
2020-08-24于素梅
摘 要:從一体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体育课程内容,首先分析了体育课程内容当前存在的“教材化”不完整、“教学化”不聚焦、“实践化”不突出等问题,重点对内容的学习起点、逻辑关系、修学设置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程内容尤其是专项运动的学习不仅有适宜的起点,内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诸如有的内容学习有前后之分,有的是平行关系,有的是交互关系,有的是螺旋式的等。在内容修学方面,可以将其划分为必修必学、必修选学两大类,两类修学内容各具特点,编制方式应有所不同,体育课程内容总体上按照结构化设置将更为合理和适宜。
关键词: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逻辑;结构化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7-00-03
一体化是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课程的一体化体系建设,内容是核心,厘清体育课程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内容的合理设置对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长期以来,体育课程诸内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哪个学段需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甚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均还不够明确,甚至有的还出现低级重复、蜻蜓点水等现象。为尽量减少内容问题对体育课程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内容的功能价值,从一体化的角度探讨其内容逻辑及结构化设置十分必要。
一、体育课程内容问题分析
体育课程内容从素材一直到应用需要几个转化,在这几个转化过程中曾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诸如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的全面性问题、如何把握“教学化”过程的针对性问题,如何确保“实践化”体现应用性问题等。
(一)内容从素材到教材的转化尚不够完整
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实际上首先需要一个对素材的选取,究竟应该从哪里选,哪些能够被选,选取以后如何进行转化,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把握。课程内容确定前是一个个分散的素材,确定后要编进教材就需要一个教材化过程,即素材经课程内容筛选再经过编制被转化为教材。体育类素材十分丰富,种类也繁多,能够走进体育课程体系的是能够达成课程目标的,能够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又富含科学、合理、安全等特点促进育人作用发挥的都可以通过筛选而成为课程内容资源。课程内容被编进教材,不是不分顺序地任意编排,否则不利于课程的有效实施,更不利于学生有兴趣和有价值的修学,因此,这些从素材中选中的内容在进入教材之前,需要一个“教材化”过程,“教材化”就是要解决内容逻辑以及应遵循编制原则。不进行合理的“教材化”处理的教材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二)内容从教材到教学的转化尚不够聚焦
经过“教材化”合理处理后的内容被编制在教材中,可以作为体育课程实施尤其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但仅仅是依据而已,而不是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上。因为,学校条件不同、师资状况不一、学生发展差异等都决定着即便是同一个版本的教材,在相同学段的不同学校其走进课堂服务于教学的内容也要经历一个“教学化”过程,使其更适宜和更能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对于同一个运动项目而言,例如开展普及率比较高的篮球,小学教篮球、初中教篮球、高中教篮球,乃至大学教篮球,尽管都是篮球,但是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假如各学段都存在有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篮球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篮球教学,内容难度上相当,但相同内容的教学方式可以有别,低学段趣味化程度要明显提高。假如各学段都学习了篮球,那么就要充分考虑内容的衔接性,同时还要考虑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适宜性。至于为什么教材走进课堂要进行“教学化”处理,主要是因为,教材编写更多的是符合教材自身的逻辑链,而难以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链角度设置内容,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带有普遍性的学习材料。课堂教学却不同,一旦谈到课堂教学一定是具体到学校、具体到学生的施教,因此,充分考虑学校与学生实际是对教材进行“教学化”的关键。
(三)内容从教学到应用的转化尚不够突出
历经了“教材化”“教学化”以后的内容等于已经能够顺利走进课堂,发挥其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而掌握,还要能够学以致用,否则,这些内容让学生学习的意义就不够突出。但是,从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对学以致用的缺乏,也就是说,学生学就学了,练也练了,但是很少思考为何要学与练这些内容,即使用性引导不够,该内容从教学到应用的转化尚不够突出,就会造成学生学会了一个个技术动作但不知道如何应用,生活或特殊环境中也就难以派上用场。例如小学低年级学过了前滚翻、后滚翻等滚翻类基本动作,但是,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在垫子上学会了低头、团身、滚动,但并未告诉学生生活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如何利用滚翻进行自我保护躲避风险,学生自然也就难以在生活或特殊时期用到滚翻动作。比较常见的如在突然遇到特殊情况即将摔倒时,有的反应慢鼻梁磕断了或门牙磕掉了,有的反应快迅速两手撑地,但因不会缓冲而造成手臂骨折,多数人都没有采取滚翻的正确方式进行自我保护。这一现象显示,内容在实施教学中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实践化”,就是在突出应用性层面转化不够。
二、体育课程内容逻辑关系
体育课程的内容应从哪个年龄段开始学习,不同类型的内容诸如知识学习类、技能掌握类、体能锻炼类等应如何确定起点问题,体能类与技能类相互之间以及自身存在何种关系,应按照何种顺序排列等,这些都是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最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多年来尽管诸多研究都已经涉及了这些问题,但一直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对起点的把握不力,而且排列方式还不够明确,甚至有的专家还曾认为体育课程内容之间没有逻辑。多数专家认为有逻辑却不清晰,诸多学者也曾致力于体育课程内容的研究。体育课程内容不仅存在逻辑关系,而且内容特点突出,探讨其内容逻辑尤为重要。
(一)體育课程内容的起点
体育是一个实践性非常突出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带有较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各项运动,不通过实践就难以掌握,也不可能形成运动能力。但这些实践性的内容应该从哪些年龄段开始学习最适宜,基于学生生长发育特点、认知规律、动作发展规律、素质发展敏感期特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各项运动自身的特点等,决定着具有不同特点和难易度区分的运动项目应该具有一个适宜开始学习的年龄段,本研究称其为“窗口期”。如果在“窗口期”之前安排专项运动的动作技能学习,就容易因过早专项化而出现运动损伤,或因违背学生动作发展规律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发展,甚至,还会因学不会而过早失去对某项运动的兴趣。所谓“窗口期”是指专项运动的动作技能学习开始的适宜年龄段。其本质特征包含稳定性、递进性和叠加性,内部规律包含稳定性是按发展匹配度确立,递进性是据动作难易度排列,叠加性是依功能重合度定位[1]。“窗口期”不是“敏感期”,不是一定要在“窗口期”学习,也不是一定要在“窗口期”内完成某项运动的学习,而是适宜开始学习的年龄段,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运动需求,选择在“窗口期”以后的其他年龄段学习均可以,只是选择在“窗口期”开始学习比较适宜。
(二)体育课程内容的关系
体育课程各项内容之间是何等关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涉及课程内容如何编排、课堂教学如何呈现等诸多问题。经研究,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归纳为如下几种:一是前后关系,即有些内容需要先学,有的可以后学。如基本运动与专项运动,一般情况下,基本运动最好先于专项运动学习;又如,基本运动内部的前后关系,走、跑、跳等基本运动,前后学习顺序一般是走先于跑、跑先于跳等。在教材编写“教材化”和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化”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内容的先后合理安排。二是平行关系,即有些内容可以不分先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三大球类,至于先让学生学习哪种球类运动,一般不会做明确的规定,因为这些项目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专项运动能力,而且,这些运动项目也应该是在掌握了基本运动之后的学习,具备了基本运动的能力,只要都在“窗口期”之后学习,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无须做出明确的规定,可以基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情而确定。三是交互关系,即内容之间体现着并行且支撑,如基础体能与基本技能,专项体能与专项技能,体能与技能之间就是交互关系,体现在体能对技能有支撑作用,体能作为基础,打好了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技能。所以,在教材编写的时候,凡是按学段编写必修必学,有基本技能就一定伴随有基础体能方面的内容,同样,凡是按模块编写专项运动技能的时候,最好有专项体能相匹配的内容。四是螺旋关系,即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内容上下之间有重复,但不是简单的低级重复,而是有一定递进关系的重复,一方面是学了以后复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同一技术动作变换练习方式,增加练习难度的新的呈现。多数专项运动的学习需要这样有意义的重复,但更主要的是在这种重复的基础上还有新的内容不断叠加,如篮球运动,篮球基本技战术的学习只有呈现这种螺旋上升的关系才能富有衔接性地不断夯实前面所学内容的递进式学习等。除此之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基于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阶段性特征等,确定每个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三、体育课程内容修学设置
体育课程内容在一体化背景下该如何区分修学类型,这是体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把握的关键,也是体育课程实施面对的最现实问题。基于一体化要充分体现课程的服务功能,尤其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体育课程内容的功能、价值和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必修必学内容和必修选学内容。必修主要是指体育是一门必修学科,必学是在这门学科中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选学是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内容。
(一)必修必学内容的学段化设置
在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必修必学类内容是学生在对应学段规定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技能类、基础体能类、健康教育类和安全教育类。其中,基本技能类内容是指田径、体操两大类运动最基本的动作技能,如田径的走、跑、跳、投,体操的爬、滚、翻、攀等,这些主要是维持日常活动和专项运动学习的基础。基础体能类,除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一体化还将反应、协调、平衡、爆发力和肌肉耐力包含其中,基础体能的增强,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基本运动,促进基本运动技能的建立。健康教育类内容是指自我身体认知、科学锻炼方法、健康行为、运动伤病、运动营养、运动心理与社会适应等与体育密切关联的健康促进类教育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内容更加聚焦,更加贴近体育,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教育包含运动安全、日常安全和自然灾害避险等三方面内容,与以往所不同的是,把安全教育从原来的健康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与健康教育平行的内容体系,一方面是因为校园安全尤其是校园运动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高度重视和强化教育;另一方面,健康教育主要指向生活的质量性教育,而安全教育重点指向生命的保障性教育,即健康教育难以完全包含安全教育的内容,因此,在体育课程体系中首次将安全教育独立出来[2]。
在内容的设置方面,除了设为必修必学,还将按学段化编制,建立各学段的必修必学内容体系。学段、年级之间均按难度递进,确保衔接性,同时,也充分体现必修必学内容的基础性。
(二)必修选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
必修必学与必修选学内容设置,其在“学”的类型上尽管仅有一字之差,一个是“必”,一个是“选”,但设置方式却有天壤之别。前者是带有规定性,后者是体现选择性。必修选学,包含球类、操舞类、冰雪类、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类、新兴体育类等,是按模块设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仅东中西部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区域城乡之间、城乡内部各类学校之间也存在明显不同,开展专项运动的条件各异,再加上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需求也呈现个体差异,因此,按照学段设置必定会出现不具备条件或难以开设某专项运动的学校无法在本学段完成该内容的教学任务,学生也难以在本学段得到此类内容的学习,到下一学段的时候就无法衔接。基于此,体育课程一体化首次提出专项运动建立模块化结构体系,将其与运动能力等级标准对应划分为六大模块,按难度设置专项运动知识、技战术以及相应的专项体能等内容。
结束语
体育课程一体化在内容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在深入探讨内容逻辑梳理其关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内容的合理设置,首次提出体育课程内容“结构化”设置的构想,即必修必学内容按学段化,必修选学内容按模块化,还首次将安全教育从健康教育中分离出来,并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板块设置,无疑对完善体育课程理论体系、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服务学生发展需求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及理论建构[J],体育学刊,2019(3):8-13.
[2]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51-58.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课题编号:GYI202001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