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历史数字故事创作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2020-08-24李理

教师·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

李理

摘 要:文章以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组织的历次“历史数字故事创作大赛”为例,探析中学开展历史数字故事创作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数字故事;历史核心素养;创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89-02

一、历史数字故事创作活动的概述

“数字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欧美兴起的一个通过“文字、图像与声音”结合在一起,以数字化形式“讲故事”的新模式。其技术门槛低,中小学生皆能参与制作并能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因而在西方教育界广受关注,并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受技术条件所限,数字故事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能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探究也较少。在广州,不少中学历史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历史数字故事创作比赛,摸索探究如何通过数字故事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二、历史数字故事的基本原则

历史数字故事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几下几点:

(1)故事性——历史数学故事必须是个有开头、有结尾的故事。如果还能做到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结局出人意料,那就更好了。而无论故事如何简短,至少也应该有冲突和感人的细节。

(2)艺术性——版面出色、配乐恰当的作品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画面应精细设计,字体、色彩、大小、布局、构图等各个方面都应恰如其分,让人有美的享受;同时叙述故事的语言应简洁、凝练,充满思想内涵;再加之符合画面、主题的音乐,以强化故事主题,这不仅能够反映故事制作者的心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故事叙述者语言的不足。如此才能让观众完全投入故事情节中来,也会使数字故事的效果和感染力达到最佳。

(3)历史性——历史数字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要求具备历史韵味是必然的要求,作品中要力求与历史相关联,体现出历史的真实与美感;要求符合基本的历史特征,简单来说,其内容应具备:时序、变迁、因果、证据、解释、神入。

(4)节奏性——歷史数字故事的时间限制在5分钟之内,这就要求我们撰写的故事脚本主题要突出,语言要简练。故事叙述语言和图片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数字故事的最终结果。不仅要仔细辨别有用的图片信息,还要有充分的语言表达时间,达到“声画合一”的效果。

三、以历史数字故事的创作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历史数字故事的创作,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而展开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等方面。

(一)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在历史学习的课堂上应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仅仅把时空观念理解为“列时间轴”,其实这是不够的。即使是现在流行的课堂小组活动、翻转课堂等形式,也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有利于学生提升“时空观念”素养。例如,在学生作品《老照片里的幸福故事》中,作者以其家族从1908年至今的老照片为线索,把曾祖父、祖父、父亲到作者本人这个家族一个多世纪的变迁为纵轴,以他们家庭从山西祁县到北京到海南,再到山西太原又到广东广州的四处漂泊为横轴,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的演绎过程。这长达百年、纵横千里的家族史并不好把握,很容易变成枯燥的编年史、流水账。而作者却能通过再现家人亲历和见证了的近现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使课本上熟悉的知识点和自己以及亲人有机联系起来,从中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脉络,把冷冰冰的历史化作能温暖人心的感悟。这就是“时空观念”中较高层次的“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很初步,但作者毫无疑问在创作和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引导,进而获得提高。

(二)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得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史料教学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对该能力的训练,通过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同样可以进行。例如,学生作品《敦煌》,在制作之初仅是打算以自己在敦煌旅游时拍的几幅照片配上几段从网上随意搜索的文字介绍来滥竽充数。但在指导老师的提点之下,她们认识到如此好的一个题材不应如此糟蹋。于是开始按照教师的建议,订立资料收集计划表,分别从市、区图书馆以及网络包括百度、维基百科、知乎、中国知网等平台查阅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的能力。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的确收获良多,但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史料堆砌,当时她们交来的第二版作品幻灯片30多张,每张都塞满了18号的小字体。指导老师只能引导该小组认识和提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的能力,使她们把幻灯片缩减到20张以内,并且通过提炼信息,把核心内容突显出来。难能可贵的是,该小组成员在自行提炼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争论,还形成了自己对“敦煌壁画艺术影响”“敦煌藏经阁文物的被盗取与反思”“敦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问题的观点。受数字故事的篇幅和主题的限制,有些观点写入了作品,有些则仅按照教师的提点写成了备忘录。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的能力无疑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历史解释能力需要以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为基础,历史数字故事对提升历史解释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学生作品《猎德,一个城中村的花样年华》,就体现了一种独立的思考。该作品的主题是猎德这个广州城原有的水乡是如何拆迁与重建的,而当时正好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拆迁甚至强拆的风潮,社会舆论对这个是有些口诛笔伐的。但是,作者的侧重点却描绘出一幅猎德村重建后获得新生的美丽画卷,而且还特别指出,崭新的猎德村并没有忘记传统,反而更重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让传统与时尚融合在一起。在作品的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城市的现代锋芒是无法收敛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你都得接受、适应。城市的表情在过去如果说是因含蓄而充满魅力的话,那么城市的现在,我认为则是时尚而张扬的,是绽放的过程。”这个观点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但能在作品中鲜明地亮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就是“面对现实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评判”的“历史解释”素养的最初表现,具备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才能真正掌握“历史解释”素养的能力。

(四)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例如,学生作品《遗忘的大乌龙》介绍了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的龙舟文化,故事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大乌龙的发展历史,资料翔实,照片有真实拍摄的,也有来自网络上的,但大多能反映所描绘时期的历史特征,并且感情真挚。作品中蕴含了对大乌龙的爱与珍惜,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喜爱与珍视。当然,该作品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保护那些成为我们“根”与“魂”的东西。由此可见,作者经过资料的收集、理解和阐释,逐步增强了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际上也就是达到了“历史价值观”素养其中的一个层次——“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家乡、民族、祖国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作品,它们的作者在访谈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参與制作之前,对所谓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祖国山河的壮丽‘中国人民的勤劳‘革命志士的崇高‘抗战烈士的英勇等的描写只有教材书面上的认识;而在自己参与了作品制作之后,却真正地对以上的描写有了直观的感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五)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唯物史观在历史核心素养中可谓起到统领作用,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其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在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中,需要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探究之中。例如,学生作品《古采石场的记忆》,就体现了唯物史观。该作品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莲花山游记,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把焦点对准了平时很少有人关注的古采石场,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但作者很快又发现,古籍中对这个采石场的记载寥寥几笔,大多只是称颂这里提供的石料如何构筑成宏伟的南越王墓,却绝口不提其中数以万计的采石工匠。作者正是从中“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劳动人民的艰辛采石与统治者的腐朽做了直观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意义的理解,以及把这种理解用于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历史数字故事的作用与展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数字故事制作活动,对提高其历史素养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当然,历史素养的提升不是历史数字故事制作的唯一贡献,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交互软件制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等方面都会得到提升。但将历史数字故事创作活动与历史教学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非易事,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具备更过硬的历史基本功与数字媒体制作指导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历史数字故事创作。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黎加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10):11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项目“数字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014408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 理(1980—),男,广东广州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
多视角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
利用插图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例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