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开展传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020-08-24周燕

教师·下 2020年6期

周燕

摘 要: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意识形态中的“礼仪”逐渐在缺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呢?在学校管理中,将传统礼仪与现代德育有机结合,以礼仪文化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经典诵读为手段,以多元活动为引领,能有效推动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传统礼仪教育;文化浸润;课程推进;经典涵养;活动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05-01

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化和实践外化,是实现立德树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开展传统礼仪教育的经验得出,融合传统礼仪文化之精华,把传统礼仪中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引入学校德育体系,可衍生出为现代社会文明发展服务的德育资源。

一、文化浸润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的隐性课程之一,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主题雕塑引领学生感知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七座文化石阐释敬亲、诚信、爱国等美德规范,倡导美言雅行的道德追求。就地取材,创编德育资源,打造传统礼仪特色走廊。一是穿插呈现传统礼仪的图文,引导师生修身养德;二是创新性地创编“钟秀学校礼仪行为图”,形成礼仪规范长廊;三是将学校礼仪之星制作成展板,悬挂于走廊两侧,形成独具特色的“礼仪长廊”。

二、课程推进

课程教学是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最佳途径,设置传统礼仪课程或将其融入学科课程是实现礼仪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适应社会应该具备的礼仪素养要求,将传统礼仪教育内容概括为“三礼十仪”。“三礼”即礼貌教育、礼节教育和礼仪教育;“十仪”即称谓礼仪、问候礼仪、衣着礼仪、升旗礼仪、尊师礼仪、课堂礼仪、就餐礼仪、交往礼仪、活动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还将这些内容要求逐一细化,编研《钟秀学校传统礼仪教育读本》,融入学校课程教学。

学校对尊师礼仪常规做了这样的具体要求:见到教师主动问好,行“作揖礼”;在教师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送上祝福;指出教师的失误时要礼貌;虚心听取教师的教诲,不欺瞒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保质保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服从教师的管理,不顶撞教师……

三、经典涵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可以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礼”的天地。《三字经》《弟子规》在教育理念上,以德为先、重礼仪;在教育形式上,简明、概括性强、循序渐进,最符合低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够培养学生温、良、恭、俭、让的品质。《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孝经》内涵丰富,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是对中高年段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好教材。

有必要通过开展每日晨读、快乐大阅读、师生同读、亲子共读、以评促读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诵读经典,使其积淀传统文化和浓厚的人文素养,感悟中华礼仪文化的源远流长。

四、活动引领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良好阵地,我们可以结合主题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礼仪小标兵”和“绅士淑女”等评比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还可以利用家校合作渠道,开展“写家书”“亲子互促”等活动,让学生对道德规范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真正实现“品德源自习惯,素养形成于行为”。

例如,在班级中开展人人争当“我是礼仪小标兵”的活动,把学校“三礼十仪”的要求制作成积分榜粘贴在班级文化墙上,学生参与“积分争优”活动,每月评比一次。学生每达到“三仪十礼”的一项要求,就积十分,积满一百分即当选为“班级礼仪小标兵”,获得奖状和奖品。通过这样的争优活动,形成了你追我赶、人人求进步的氛围,传统礼仪素养的要求便逐步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应在德育过程中,萃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之精华,循序渐进地实现德育目标,在活动中持之以恒地开展熏陶教育,最终促进学生乃至家长、整个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 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66-72.

[2]张艳清.儒家礼乐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理论学刊,2013(10):98-102.

课题项目:此论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XJK18CDY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周 燕(1982—),女,瑶族,湖南省怀化市钟秀学校教师,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与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