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CT扫描对于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8-24朱曼曼刘立洋汪飞飞
朱曼曼,刘立洋,汪飞飞
(涟水县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当前时代背景下,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使得呼吸系统类疾病频发,如常见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内硬化性血管瘤是呼吸系统肿瘤类型之一,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良性性质,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但可能会伴随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诊情况,与错构瘤、纤维瘤等混淆。据分析,常规诊断中多使用常规CT,该影像学诊断方式并不能在复杂的肺部结构中准确获取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具体特征,同时该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也特征,因此加大了诊断难度。动态增强CT是目前比较先进的CT诊断方式,可动态化的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检测,具体情况如本次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80例患者参与本次对照实验,患有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实验实施时间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均符合入组标准,未合并有精神类病史、其他系统类疾病等。入组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配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使用常规CT平扫、动态增强CT扫描。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3~58岁,平均(42.31±1.45)岁;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1~69岁,平均(51.63±2.5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CT平扫应用于对照组。检测前对患者进行宣教及注意事项,CT设备选择型号为SIEMENMS SOMATOM螺旋CT检测仪,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臂举过头顶,根据操作标准设定层厚、层距等合理设置设备相关参数,并定位肋膈角、胸腔入口处扫描[2]。
观察组需使用动态增强CT扫描,准备工作与对照组相同,设置相关参数,保持合适体位姿势后注入对比机,对比剂由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和碘海醇注射液组成,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需在30 s内完成注射,随后进行动态CT扫描,注意,应将扫描间隔时间控制在60 s,并检测5次,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常规CT、动态增强CT检测时医务人员需详细记录诊断准确率、病灶CT值,并将其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过程中需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可选择SPSS 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观察指标分别为(%)、(HU),结果使用x2值或t值检测,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准确率对比
应用常规CT平扫的对照组确诊例数23例,诊断准确率57.5%;使用动态增强CT扫描的观察组确诊例数37例,诊断准确率92.5%,观察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时间病灶CT值对比
两组患者检测时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的病灶CT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病灶CT值对比(,HU)
表1 不同时间病灶CT值对比(,HU)
组别 n 1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观察组 40 63.44±2.57 80.14±4.50 102.64±5.27 71.26±2.68 66.18±2.07对照组 40 19.75±2.46 19.77±2.41 19.86±2.48 19.73±2.45 19.85±2.63 t 8.753 10.254 14.852 9.632 9.623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良性肿瘤,其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确诊难度较大,据实际统计情况来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与肺错构瘤、肺结核球、周围型肺癌相似性较高[3]。临床上对于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建议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实施切除术前应通过CT扫描的方式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征,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CT平扫进行检测,但对于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确诊率相对较低,如本次实验中,使用常规CT平扫的对照组,确诊例数仅为23例,诊断准确率57.5%。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检查过程中,病灶位置空气新月特征是确诊该病症的重要特征,存在空气新月特征的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病灶会逐步加大支气管腔隙,进而加重患者病情、提高治疗难度[4]。同时,常规CT平扫在检查时,仅平扫一次,且图像为二维,仅能够观察到病灶处大致情况,不能够准确观察到病灶具体情况。而动态增强CT与之不同,是在常规CT基础上的升级版,分辨率更高,可对病灶区域进行多次扫描;同时,在开始扫描前会注入一定量的对比剂,使得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内部血液中会充斥着对比剂,进而达到准确观察病灶内部情况的目的,如本次实验中使用动态增强CT检查的观察组,确诊例数37例,准确率92.5%,较之常规CT 57.5%有着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据表1可见,在检查过程的不同时间点病灶CT值会发生变化,如应用动态增强CT的观察组,其病灶CT值数值较高,且变化较大,说明对病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反观应用常规CT平扫的对照组,其病灶CT值变化微乎其微[5]。
通过本次对照实验分析来看,动态增强CT扫描在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为后续针对性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