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
2020-08-24张晓静
张晓静
(国药北方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乳腺癌是现阶段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一大恶性肿瘤,在进行乳腺癌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在进行放疗时,放射线在抑制或者杀灭肿瘤细胞时也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组织,对患者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患者发生局部反应以及全身反应,在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干斑、溃疡、红斑以及湿性脱皮等等损害[1]。该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放疗导致细胞核DNA将辐射能吸收,导致DNA复制合成以及分化出现异常,进而出现皮肤反应以及损伤,该情况的发生严重程度和射线的剂量、面积以及性质均有所联系。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对患者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2]。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100例患者为对象,对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了100例患者资料,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47.84±12.24)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45.49±11.25)岁。资料经过软件分析无意义,可以进行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依据患者不同时间段皮肤损伤情况对其进行标准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1)在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之前对其采取皮肤防护护理,告知患者将其项链、钥匙及耳环等物品摘下,防止其吸收射线。叮嘱患者穿着全棉内衣。放疗开始时即用利肤宁轻涂于皮肤表面,并进行按摩,每日2~3次,以降低患者皮肤损伤。(2)使用清水和软毛巾清洗患者照射野皮肤,尽量防止其暴晒和热水淋浴。在患者局部照射剂量在20 Gy时让患者穿着宽松全棉衣物,不涂抹刺激类药物。对于较痒的患者让其采取局部用手轻拍方式止痒。照射剂量在50 Gy时对于皮肤损害较大患者必须确保其皮肤清洁度,为其涂抹银离子敷料。在治疗后对存在渗出性皮肤损伤患者必须采取干燥防腐处理,让患者多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个组别患者不同照射剂量时皮肤损伤的发生概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软件为SPSS 19.0统计学软件,使用±s和%进行数据计量及计数,使用t检验和x2检验,P值低于0.05说明组别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意义。
2 结 果
2.1 两个组别患者不同照射剂量时皮肤损伤的发生概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20~40 Gy以及>40 Gy剂量时皮肤损伤发生概率低于于观察组,<20 Gy皮肤发生损伤概率高于观察组,组别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个组别患者不同照射剂量时皮肤损伤的发生概率对比[n(%)]
3 讨 论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大多会在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之后的2~3周间发生,且可能会持续到放射治疗完成的1个月后[3]。以往研究发展,人体皮肤单次量受照5 Gy将会发生红斑,20~40 Gy将会出现湿性反应,严重的患者还可以会发生长久性的纤维化以及溃疡,对皮肤功能造成影响。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针对不同时段皮肤损伤情况对其进行标准化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依据患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服务[4]。
总而言之,在护理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时,使用针对性护理可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程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