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资源中德育价值初探

2020-08-23唐艺

读写算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德育

唐艺

摘 要 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重要资源,是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可以增强德育实效,拓宽德育实施的层次和路径。柘皋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利用好柘皋古镇的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乡土文化资源;德育;环巢湖;柘皋古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031-02

乡土文化资源是指某一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寄托当地人民社会规范,公序良俗和浓厚情感的人文资源。“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由此可见,若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需先培养学生对于家乡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学德育首要内容。相较于思想政治教材上高大全却难以激发共鸣的价值观教育,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真实可感、可触,甚至可尝的重要资源。通过亲身经历所获的体验和感触往往更具亲切感,学生更易理解和接纳,补充和丰富德育课程内容。

一、古镇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而古镇作为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者理应利用古镇作为载体,肩负起传播乡土文化的重任。柘皋古镇古称橐皋,西周时期群舒一支在此建宗主国,西汉设县,唐置镇,南宋改称柘皋,清末成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从唐至今一直隶属巢湖管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江淮名邑柘皋古镇,古镇中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驰名皖中的地道早茶、经典传奇的历史故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和乡土情怀。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要因地制宜,通过挖掘柘皋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加以传承和弘扬,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达到拓宽德育内容,深化德育影响,推进德育发展的目标。

二、柘皋古镇的乡土文化资源概述

(一)厚重的建筑街区

北闸老街全长230米,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2016年入选第二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这是一条悠长的古老街道,街道上依稀可见或深或浅的手推车车辙,可以想见当年北闸老街上商贸繁忙繁荣的景象。街道两侧多为两层多进楼舍,上层住家,下层营业。房屋粉墙黛瓦,雕刻细腻精巧,反映了传统的徽派建筑美学风格,古朴典雅。

这条北闸老街有名噪一时的陆信义锅碗店、近代的染坊、糖坊等,这里还曾是华东地区农产品交易中心,有“天下第一铺”美称的李鸿章当铺总铺也坐落于此。李鸿章当铺拥有着行政、结算、仓储等职能,生意规模巨大,主要从事典当业务,李鸿章当铺当时作为安徽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币的流通,也促进了晚清安徽金融业的发展,其影响程度不亚于当时声名远播的山西银号。当铺原有5000多平方米,距今约有150年历史,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前有大厅和店铺,后有库房,三扇大门,雕刻精美,“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一应俱全,内容以民间传说、花卉瑞兽、人物故事为主。

(二)传奇的历史故事

玉兰桥。据当地百姓传说,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横征暴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在夺取泸州(合肥)过程中遭遇挫败,逃至柘皋古镇,柘皋河拦住了去路,正当危难之时,一位船夫雪中送炭,将他送到对岸躲避了元兵的追杀。朱元璋得天下之后为报答船夫的救命之恩,在河上修建石桥,据朱元璋经历拟起名遇难桥,人们见“遇难”两字不详,后改名玉兰桥。

石梁河。相传大禹曾到过柘皋,开凿了石梁河也就是今天的柘皋河。当时巢湖北边暴发山洪,大量良田化为一片汪洋,百姓们苦不堪言。大禹沿长江一路赶到巢湖,勘查水情,决定采取化堵为疏的方式治水,指出一定要挖掉此石梁山才能疏通柘皋一带的水路,人们以此方法搬走此山,挖出了石梁河,也就是今天的柘皋河,洪水问题得以顺利的解决。

晒书墩。相传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得到诸侯王的赏识和重用,一次孔子去楚国的途中经过柘皋,由于心急赶路碰到障碍物把車弄翻了,书简也随之落入河中,孔子及弟子们把书打捞上来放在一个墩子上晾晒,晒书墩由此得名。

(三)杰出的古镇英才

柘皋古镇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明朝开国将领沂国公金朝兴,清代艺术家汤懋纲,近当代著名教育家安徽大学校长杨亮功,著名作家翻译家高植,人民解放军中将周衣冰,著名作家鲁彦周,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耀等皆出生于此。离柘皋古镇不远的浮槎山下有千亩油桃园,那里油桃统一被注册为“慰农牌”,乡亲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的柘皋英雄——革命烈士李慰农。1922年李慰农和周恩来、陈延年等18人在巴黎正式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5年5月来青岛领导党的工作,他曾三次领导青岛工人进行反日反帝的同盟罢工运动,后不幸被北洋军阀逮捕。当敌人要他供出“同党”时,李慰农义正言辞地说道:“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同年7月29日敌人将他秘密杀害于团岛,年仅三十岁。他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李慰农烈士可歌可泣地事迹正是地方志的精髓,地方名人的成绩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培养,学生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历史的潮流动向,激励学生见贤思齐,让学生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家国情怀的真义。

(四)美味的早茶文化

“饮食、衣服、男女居室、劳动生产之活动本身亦皆可自具备一价值而非可鄙贱,亦不只视为谋身体保存,种族保存之手段工具。”美食不仅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当地民风个性的重要文化载体。凉拌干丝,鸡蛋锅贴,三鲜锅巴,炒面皮,是柘皋人早茶的四大件。鸡蛋锅贴看起来似一张厚厚的鸡蛋饼,用筷子一拨便看到一只只饺子藏在金黄的蛋饼下,令人食欲大增。炒面皮是由面皮、肉丝和蔬菜炒制而成,从面皮的干湿厚薄到翻炒的时间都大有讲究,鲜嫩可口。三鲜锅巴由炸至酥脆金黄的籼米锅巴和一碗鸡汤熬制的三鲜汤组成,将色泽鲜亮的锅巴浸入汤中,待锅巴吸满汤汁送入口中,口齿留香。凉拌干丝则是将开水浸泡过的千张切成丝,用辣椒糖盐入味,浇上麻油再点缀上花生米,吃起来清爽可口,口舌生津。目前,镇上的早茶名店有广元早点店、群贤阁和迎湖轩等。

三、柘皋古镇德育资源开发建议

(一)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古镇文化课程

若想充分利用柘皋古镇的乡土文化资源,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其相关背景知识。学校可开设介绍柘皋古镇经济文化等知识的理论课程。可由教师主导也可由师生合作多方收集整理柘皋古鎮的相关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结构化系统性地整合介绍古镇经济、历史、建筑、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汇编成册形成校本教材。以编写和完善教材为契机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着力挖掘柘皋古镇的深厚文化内涵,如学习古镇的历史渊源并以此为起点了解家乡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学习徽派建筑的构造风格和文化愿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了解古镇曾经繁荣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如李鸿章当铺,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文化自信。

(二)研学考察实践,丰富古镇实践课程

在了解柘皋古镇相关背景知识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由教师主导设计专题式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柘皋古镇,在生活的课堂中实现德育内化。学生可以参考校本教材的已学知识,找出想要完善或者进一步探究的方向,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依照个人意愿成立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步骤,组织研学考察。在教师指导下走近古民居、当铺、桥梁等历史遗迹,结合所学知识采访当地老人,聆听先祖传说故事,在广阔的环境中了解古镇的历史与现状,感受淳朴民风,领悟祖先勤劳勇敢的精神品质。走进传统早茶店品尝品尝柘皋早茶,以味觉带动多感官体悟乡土美食文化,增强情感共鸣。通过丰富的实践和探究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三)纵览古镇今昔,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重要基础,是新时代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星火相传,激发奋斗之志,是德育教育的目标。

纵览柘皋古镇历史,它有着繁荣兴盛的过去,古朴大气的徽派建筑,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沉稳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名人事迹。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真谛,从而学习前辈们的家国情怀精神,学习前辈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粹的精神,学习前辈们重道义、勇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将家国情怀发扬光大。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8年立项课题《环巢湖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K18059。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6.

猜你喜欢

德育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70年德育:在回望中前行
“阳光银行”德育活动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德育理念的本质内涵及其形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