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0-08-23巩方舒

关键词:媒体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巩方舒

摘 要: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已经成为教师的共同心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科教育的特色,引入媒体技术,引入实验探究,引入社会生活,创设问题链条,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1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本要素,代表了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具有明显的化学学科本质属性。在现阶段的化学课堂上,要想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在原有传统教育手段的支持下就可以落实的,而是需要教师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对教育手段进行更新和重组后才可以的。所以,化学教师也应当发挥自身师者的价值,进行化学学科上教育方法的创新性设计,以便在改良传统教育方式中,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上“落地”。

一、引入媒体技术,实现微观认知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多样化的现代教育资源愈发受到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师实现可视化教学的不二之选。而化学学科本身研究的内容包括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利用肉眼进行观察和学习的学生来说,在建构知识上是存在难度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深入化学微观世界中,使得学生真正地基于本质的探究完成对化学内容的建构,教师有必要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以便学生在提高认识微观世界效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微观探析素养。

例如,在《水分子的变化》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媒体技术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微观认识效果。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认识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先使用动画的方式,模拟水分子进行分解时的情况,让学生基于顺畅、直观的画面,切实地认识到水分解的基本过程。随后,教师再以图片的方式,将水分子进行分解的过程直接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并配图为学生详细地讲解,促使学生在认识到水通电变化的微观过程中,切实地提高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效果。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说出自己的学习感想,引导学生在总结中,进一步发展相应化学核心素养。

显而易见,现代媒体技术对转变化学内容的教授方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给予学生可视化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完成建构中实现微观认知,提高建构质量。

二、引入实验探究,发展变化观念

化学学科当中研究的内容包含物质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核心素养的要素中也强调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这一意识,从而让学生深入化学本质,增强建构实效。所以,在施教中,为了深化学生的变化意识,使得学生在增强参与感中提高学习化学内容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进行操作中,切实地观察到化学变化,以便将理论化学知识在实际的化学现象中得到验证。

例如,在指导学生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理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与氧气制取有关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了解催化剂等基本化学概念。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并在头脑中建立基本的印象。紧接着,学生按照步骤依次展开操作,并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从而认识到物质之间的转化、平衡与变化。

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看到变化的同时,内在地感知其中的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对化学本质的认识效果,增强核心素养的养成效果。

三、引入社会生活,强化责任意识

教育和生活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教材包含了生活上的许多元素,在生活中也经常可见教育内容,对于化学学科亦是如此。在化學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化学学科的生成依托于生活中的各个化学变化,所以,在展开知识的讲解时,教师也不能脱离生活元素,避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割裂。同时,在现代社会上的一些化学现象中,也反映了人们对化学物质处理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导着学生正确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社会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引入一些社会上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上,逐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煤、石油等物质的形成知识外,也要向学生提出“煤、石油等物质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吗?”“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形成哪些污染呢?”“我们应当如何减少这些污染呢?”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学学科的视角出发,去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便学生在热情处理现实问题中,实现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发展。

四、创设问题链条,培养思维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创设问题链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链:怎样的物质称为金属→金属的导电性如何→密度如何→熔点多高→硬度多大→延展性如何→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金属,请举例→这几种常见金属的共性、特性有哪些→金属的用途是什么→各种典型金属的典型特性是什么。在这一问题链条中,教师所遵循的原则是由共性向个性反推,由单一向多元扩散,由理论向生活过渡,由个性向共性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既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也是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必备品格的道路。所以,一线的化学教师应当主动地从学科的教育特点,以及传统教育方法出发,不断地创建多样、新颖的教育措施,以便在逐步彰显教育价值中,切实地满足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

[2]王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山东 淄博255440)

猜你喜欢

媒体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