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研”为“教”用

2020-08-23刘环

关键词:证据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刘环

摘 要: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改进学校原有的基于经验判断的教学研究方式,我校开展了基于证据的数学课例研究,引导教师更细致地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收集教学现场的信息,找出教学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对教学情况作出更加准确的分析,以便在原有的教学实践上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

关键词:证据;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90-1

“证据”是一个法律学术语,在数学教学研究中,课堂教学的证据是指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信息,判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及效果的根据。证据不仅包括观察记录、语言信息、对话信息,还包括数据信息,肢体语言信息等所蕴含的信息等。在基于证据的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做基于证据的教学研究意义何在?如何实施?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对此,我们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做了些尝试与探讨。

一、课前进行有效的课前调查,合理设计教学

在进行课前调查时,原则上是越详细越好。例如孩子的工具使用、计算的顺序、画图的先后顺序等等,这样才能更准确、全面的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习惯等,进而根据相关学情的分析,合理的设计教学。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前,笔者针对“画角”、“辨析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知识点,采用了问卷调查及谈话的方式来对本班40名孩子进行了调查。

1.教师拿出三角形的模型。学生指哪儿是角?教师追问并演示(A.顶点 B.两边 C.所夹平面)。你知道他们在数学上叫什么?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画“√”。

3.画一个角。

之后整理数据如下:①画角:只有1人不会,其余都是先画一条线段,再画另一条线段,没有学生先画一个点的。②什么是角:其中13人没有发言,8人说出角尖尖的;4人说出角有边的;7人说到角的边是直的;4人说出角有两条直直的边;1人说出角有一个点和直直的边;1人说出角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边。③辨析角:没有错误发生,只有1人出现涂改。

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画角、辨析角两个知识点的错误较少,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难度较小。对于角的内涵,学生对角的认识基本达到组成要素的认识层次,需要挖掘其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压缩时间,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在内涵上加以探究。

对于辨析角时,学生对于两边是直的不明确,与生活中尖尖的角没有很好的区分,教学中可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加以区分。这样,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将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中观察生成的证据,及时调整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如何让学生更轻松、有效的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目标,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并且针对学生出现的显性的问题,及时挖掘更深层次的隐性问题;从学生浮于表面的各种表现,到深入的探究。例如:《角的初步认识》画角的环节,在画图工具的选择上,有一半的学生利用三角板,只有少数孩子使用直尺画角。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让使用直尺和三角尺的孩子分别说一说,引导孩子发现借助三角尺描顶点会有些“圆”,体会直尺画角的好处,感受规范画角的方法。

“指角”环节,一个6人小组中,3人指角的顶点;2人指角的两条边;1人指角时从顶点出发指两条边。考虑原因,并未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孩子对角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指角”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将此问题后置,在学生会画角,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的辨析角后,再让学生“指角”,正确率大大提高。如果教师在个别学生依然出错后,进一步追问“你指的是尖尖的部分吗?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虽然课堂教学具有不可预测性,但是课堂观察需要有目标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及时抓住证据,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创设更加高效的教学。

三、课后依据分析的证据,灵活改进教学

教师应通过教学调查、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进行证据收集,然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有效解读,即从粗犷的数据中进行精细分析,从问题的窄面进行宽度解读。

例如:《角的初步认识》中,“比较角的大小”环节有35个孩子认为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有直接关系,而课堂中教师一直纠结此问题,但是收效甚微。《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初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关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对于还未认识射线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在教师们一遍又一遍的研讨后,明确统一:选择活动角作为教具,让学生先认可两边拉开可以改变角的大小,再引导认识角的大小相同是顶点、两边都重合,最后通过重叠法感受两边张开程度与角的大小的关系,让孩子在知识的积累以及时间的积淀中慢慢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只有在课堂观察后,才能基于证据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才能使教学改进落到实处,才能创设更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春丽,顾小清.形成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文化——“全国首届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5(12).

[2]马小亮,樊春良.基于證据的政策:思想起源、发展和启示[J].科学学研究,2015,33(3).

(作者单位:南京市天景山小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证据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