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2020-08-23彭皓月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米非司酮疗效

彭皓月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剂量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mg/d米非司酮)和对照组(5.0mg/d米非司酮)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瘤体积[(19.91±2.64)mm3<(28.06±1.93)mm3,t=5.093]、子宫体积[(99.82±10.61)mm3<(148.37±9.89)mm3,t=5.281]、子宫切除率(2.08%<18.75%,χ2=7.144)以及阴道出血发生率(4.17%<16.67%,χ2=4.019)相对更低(P<0.05),而诱导绝经成功率(84.43%>62.50%,χ2=6.544)相对更高(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过程中,12.5mg/d的剂量是更好的选择,能够安全、有效的抑制子宫肌瘤生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

文章编号:WHR201910183

子宫肌瘤是一种妇科生殖系统疾病,常见、多发于围绝经期女性。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生殖系统器官逐渐衰老,卵巢出现功能衰退,引起机体内分泌,异常改变。而子宫肌瘤的形成与增殖,与雌激素的分泌有关[1]。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用于抑制雌激素分泌,同时达到诱导绝经的效果,防止子宫肌瘤的持续生长,促进肌瘤组织萎缩,进而有效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过程中,药用剂量的选择十分关键,影响子宫肌瘤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应该严谨予以把握[2]。本研究探讨了米非司酮在96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46~54岁,平均年龄(50.12±2.63)岁。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为45~55岁,平均年龄(49.73±3.1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中,经过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后,测量子宫与肌瘤体积大小(多发性肌瘤患者,记录最大体积)。在患者月经来潮第1天,使用米非司酮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12.5mg/d,口服用药。

对照组中,经过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后,掌握子宫与肌瘤的具体情况,在月经来潮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d。

1.3 观察指标

1)子宫与肌瘤体积:经过3个月的治疗,再行超声检查,检测子宫与肌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2)诱导绝经情况:随访6~12个月,调查了解患者的绝经情况,统计成功诱导绝经的患者比例。另外调查两组患者的子宫切除和阴道出血情况,统计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比例和发生子宫出血的患者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与肌瘤变化

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与肌瘤变化。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观察组中,成功诱导绝经的患者比例(85.43%)高于对照组(62.50%),而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比例(2.08%)和发生子宫出血的患者比例(4.17%)低于对照组(18.75%和16.67%)。见于表2。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标志着女性的生殖能力衰退、丧失。在绝经前后,女性机体会出现内分泌的异常变化,表现为雌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往往会引起月经改变、泌尿与生殖道不适以及血压升高等躯体症状,增加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增加其心理压力。在女性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显然与机体的内分泌失调有关。手术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但是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临床应用有着诸多限制[3]。因此,在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建议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应该结合患者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和控制药用剂量。

子宫肌瘤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子宫肌瘤会出现停止生长、萎缩等情况。因此,诱导绝经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有效途径,选用米非司酮作为治疗药物,能够对雌激素产生拮抗作用,抑制孕激素的活性,进而达到诱导绝经的目的,有助于抑制肌瘤生长。随着机体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降低,肌瘤的生长机制会受到破坏,进而促进肌瘤缩小[4]。与此同时,在米非司酮的作用下,能够减少肌瘤血供,促进肌瘤萎缩,在无创、安全的条件下,有效治疗疾病。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手术治疗风险也可以明显降低。而在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米非司酮的应用剂量,兼顾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根据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然后从中选择疗效更优、安全性更好的药用剂量[5]。

本组研究結果显示,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接受米非司酮的治疗中,观察组选择12.5mg/d的应用剂量,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体积由(191.45±22.93)mm3降低至(99.82±10.61)mm3,肌瘤体积由(45.71±12.04)mm3降低至(19.91±2.64)mm3,85.43%的患者成功诱导绝经,2.08%的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期间,4.17%的患者发生阴道出血。而对照组选择12.5mg/d的应用剂量,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体积由(191.82±25.64)mm3降低至(148.37±9.89)mm3,肌瘤体积由(45.96±11.83)mm3降低至(28.06±1.93)mm3,62.50%的患者成功诱导绝经,18.75%的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期间,16.67%的患者发生阴道出血。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更好,说明12.5mg/d的米非司酮应用剂量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米非司酮,可以有效诱导绝经,抑制肌瘤生长,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药用剂量的选择,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建议使用12.5mg/d剂量米非司酮。

参考文献

[1] 郑立.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3):90-92.

[2] 杨林.他莫昔芬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9):1629-1630.

[3] 刘艳.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3):159-160.

[4] 赵利利.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0):117-118,121.

[5] 葛玉珍.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03):387-388.

猜你喜欢

米非司酮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