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08-23丁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诊断

丁颖

【摘 要】 目的:探讨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进行临床检查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与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根据最终确诊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果。结果:ELISA法检查特异度、灵敏度、阳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TRUST法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准确诊断出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且具有特异度高、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 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

文章编号:WHR201909186

梅毒指的是由于感染梅毒螺旋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性途径传播为主,且具有危害性大、传染性强、难治愈、病死率高的特点[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血清学检查,比如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这种检查方法虽然能筛查出阳性病例,但特异性较低,极易发生假阴性与假阳性情况,进而导致漏诊误诊[2]。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一种抗原血清试验,其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较简便。此研究选取89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探讨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详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进行临床检查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89例,其中男患者57例、女患者32例;年龄最小值20岁、最大值58岁,平均年龄(40.53±6.75)岁;最终确诊为梅毒螺旋体感染55例,梅毒分期:Ⅰ期20例、Ⅱ期26例、Ⅲ期9例。纳入标准: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无血液系统功能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代谢系统功能疾病者;患者及家属知情诊断检查内容,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认知功能健全、智力及精神正常者;语言沟通无障碍者。排除标准:心肝肺、脾胃、肾脏等器官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功能疾病者;具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检查期间经常出现抵触情绪或不配合行为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确诊例数梅毒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与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ELISA法检查:选用北京万泰生物公司产的试剂盒、BIO-RAD伯乐酶标仪,抽取89例患者静脉血6mL作为样本,保存在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内,摇晃均匀后进行离心操作,采集上层清液,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验。TRUST法检查:选用上海荣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产的试剂盒,抽取89例患者静脉血6mL作为样本,保存在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内,摇晃均匀后进行离心操作,采集上层清液,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验。

1.3 评估指标

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阳性诊断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确诊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由SPSS 22.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处理、统计,检验计量资料用t,表示行(±s),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9例患者经ELISA法检查得出56例阳性(真阳性53例、假阳性3例)、33例阴性(真阴性31例、假阴性2例),特异度为91.17%、灵敏度为96.36%、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6.36%,89例患者经TRUST法检查得出60例阳性(真阳性46例、假阳性14例)、29例阴性(真阴性20例、假阴性9例),特异度为58.82%、灵敏度为83.64%、阳性诊断准确率为83.64%,故患者ELISA法检查特异度、灵敏度、阳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TRUST法检查,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梅毒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性途径感染梅毒螺旋体所致,其中包括Ⅰ期、Ⅱ期、Ⅲ期等3个分期,Ⅰ期与Ⅱ期称为早期,此阶段无明显传染性,症状较隐匿,Ⅲ期称为晚期,此阶段患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病程较长,极易对机体各系统造成严重损伤[3]。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是当前梅毒诊断常用的一种抗体血清检验,虽然可以筛选出梅毒螺旋体,但其特异性较低,且许多非梅毒螺旋体也会短暂或长期出现反应素[4],极易导致假阴性与假阳性,进而可能致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生存质量[5]。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近年来临床检查常用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在固相载体表面部位吸附抗原与抗体,对抗原体进行酶标记后检验,再采用洗涤方法清除液相中的游离成分,并通过颜色深浅确定抗原抗体量,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的特点,且检查过程中无需特殊仪器,同时对抗原抗体敏感度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ELISA法检查的特异度为91.17%、灵敏度为96.36%、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6.36%,均明显高于TRUST法58.82%、83.64%、83.64%(P<0.05)。从中可见,与TRUST法检查相比,ELISA法检查梅毒螺旋体的特异度较高、灵敏度也较高,且能准确诊断出阳性病例,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概率更低,可为临床诊治给予科学的数据指导。

总而言之,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显著,可准确显示出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例数,能指导患者及时获取针对性治疗,且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值得大量推广应用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

参考文献

[1] 孟保福.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611-4613.

[2] 吕松琴.ECLIA法与ELISA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的对比[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04):124-127.

[3] 谭旭斌.3TP法与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02):344-346.

[4] 叶霞.TP-ELISA、TPPA、RPR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05):639-642.

[5] 姚春红.CLIA与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Meta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04):365-368.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