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2020-08-21李国栋

关键词:生活现象有效课堂问题情境

李国栋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既是学生思维发展、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培养最为直接的途径,同时也是新课改下实现学生主体者身份与教师主导作用相互和谐统一的最具显著效果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情境;有效课堂;生活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51-1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填鸭式”“满堂灌”等被动式教学模式,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思维双向发展,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尽早转变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之中,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且更加倾向于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真实场景中,而非通过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之初,教师应以兴趣教学为导向,将化学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教学《燃烧和灭火》这课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近段时间网络上有人提出‘装水的塑料袋用火烧不破这一说法,你相信吗?”一番交流讨论后,学生对此看法不一。于是,我拿出一个装有3升凉水的塑料袋,点火烧了20多秒,塑料袋并没有烧破。接着,我更换了一个更薄的塑料袋继续实验,点火烧了30多秒,塑料袋依然没有被烧破。在这之后,我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课:“为什么装水的塑料袋用火烧不破呢?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知识与原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燃烧和灭火》的学习。”如此一来,既点燃了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活化教学,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重新搭建起生活与化学之间的桥梁,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来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我以曾发生在黄龙溪镇古佛村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对父子下地窖捡红薯,不幸遇难为线索进行了问题情境的创设:“这一惨剧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之前,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再如,在教学《溶解度》时,我向学生问道:“当我们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是什么原因?喝了可乐后,常常会打嗝,这又是为什么?”如此,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既拉近了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在进行“燃烧的条件”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燃烧概念和条件,首先以生活现象作为教学导入,提出:“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燃烧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提出:“棉花容易被燃烧,但钢铁不容易燃烧”,有些学生说出:“物质燃烧时,都被曝光在空气中,可能需要一定的氧气”,有些学生说出:“棉花比木头更容易点燃”,于是引出“物质可燃性、充足的氧气、着火点”三个燃烧条件,学生对这三个燃烧条件具有初步的表象认识,于是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展开了相关的实验探究。通过这一生活现象,不仅让学生回忆起了燃烧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够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基础依据,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三、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促进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就应尽快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力图革新教与学的方式,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进行亲身参与,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在教学《制取氧气》这课的过程中,我先是为学生讲解了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出示了相关化学方程式。之后,我让学生对以下问题展开交流探讨:1.上述反应中都出现了二氧化锰,有什么不同?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什么要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以对本组的猜想进行验证。如此,通过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既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再如,在教授“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时,笔者引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首先进行了将金属铜加入盐酸中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仔细探究实验过程和现象。在进行完实验后,对学生说:“同学们,金属铜没有和稀盐酸发生化学现象,那么你们觉得其他金属会和稀盐酸发生现象吗?”学生根据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了锌、铁、镁等金属加入盐酸中的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在本次教学实践中,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了本课所学习的化学知识。

四、結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与生成。生活化理念区别于传统教育理念方式,它能使学生产生感性意识,调动学生积极融入熟悉场景中,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其剖析,探索隐藏其中的化学规律,此外,教师要设计生活化作业,给学生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峰.例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甘肃教育,2016(22):119.

[2]梁蓉君.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途径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2):35-36.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中心中学,山东 青岛 266614)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有效课堂问题情境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生活现象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