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女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0-08-21陈煜婷张心怡
陈煜婷 张心怡
[摘 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解决中国妇女问题的理论工具和实践指南,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认为,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参与劳动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首要先决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女性参政议政取得进步,女性经济地位得到提高,两性家务劳动的合作模式逐渐形成,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尚未实现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同步增长。通过加强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传统性别观念,健全完善法律体系,重视女性两种生产,逐步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家务劳动社会化;性别平等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背景
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尽管马克思未曾专门对妇女问题进行理论阐释,但通过相关文献可知,受到压迫的女性属于无产阶级,因此关于无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理论自然也适用于女性问题。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就曾斥责“公妻制”,认为这一现象表现了人的个性的退化,是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鲜明地阐释了解放妇女和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只有妇女得到了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得到解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着大量关于女性受剥削的残酷场面的描述,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女性的悲悯之情。恩格斯1884年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这本书中指出,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参与劳动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首要先决条件。
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延伸
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的思想源泉和重要根基。在新女权运动兴起以后,西方女权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以性别理论为突破口,认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导致女性受到双重压迫,女性除了走向社会,还需获得家务劳动自由,只有脱离对男性的经济依赖,才能摆脱成为没有自主性的“他者”。马克思主义女性思想中对女性地位转变的原因分析、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以及妇女解放的路径,不仅指导着中西方的妇女解放实践,而且也影响了诸多女性主义学派。
二、马克思主义家务劳动社会化思想
1.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演变历程
家务劳动是指在家庭内部为满足家庭成员精神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各项家事而进行的劳动。①家务劳动作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虽然和其他社会劳动一样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创造出使用价值,但由于劳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一性,往往不能在市场中进行交换,无法获得工资报酬形式的价值补偿。女性作为家务劳动的主要参与者,产生的劳动价值在家庭中易受到忽略,在社会中也难以得到认可。家务劳动贡献隐性化进一步贬低了家庭主妇的价值,也使她们在社会生产和家庭关系中缺乏话语权,家务劳动的琐碎性和无报酬性也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在古代共产制家庭经济中,委托妇女料理的家务,正如由男子获得食物一样,都是一种公共的、为社会所必需的劳动。”②在共产制家庭经济时期,天然形成了不同的性别劳动分工。男性打猎、捕鱼,获取食物的食材,女性负责管家。当时男性在外狩猎获取食物的情况是不确定的,相反负责抚育子女和操持家务的女性在当时备受尊重,在家户经济中位于主导地位。总体来看,当时家庭劳动和公共劳动并不加以区分,两性的社会地位相对平等。生产力水平决定家务形态的变化,家务形态决定家务劳动性质的变化。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男性开始占有私有财富。人们之间简单的自然社会关系转变为经济关系,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私有制社会和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形成,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别,家务劳动被限制在家庭生活中。
2.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理论意义
家务劳动社会化是指将原本由女性承担的私人无偿劳动转移到公共经济中,由社会共同承担,逐渐走向社会化,这一思想是对两种生产理论的平衡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在社会的劳动生产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③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增加妇女的就业机会,家务劳动社会化是妇女加入社会劳动实现自身解放的现实路径。
社会主义推翻私有制后,家庭职能产生重大变化,家务劳动也从私人性质的劳动逐渐转变为社会公共的必需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曾强调公共经济时代到来后,可以提供公共食堂和公共服务。公共经济能使人们摆脱家务的束缚,好比做饭,每个零散家庭需要花费时间和食材单独准备量少的饭菜,而公共食堂是统一供应饭菜,不仅可以为广大零散家庭节省许多时间来更好地投入自我发展和工作,也可以优化社会资源。④由此可知,家务劳动社会化不仅意味着家务劳动科技工具的出现和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家务劳动负荷,增加一定的社会财富,而且意味着家务劳动从私人化走向社会化,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中国女性与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现实状况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等重要论断。1995年,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上中国郑重承诺“把男女平等纳入基本国策中去”,具有划时代意义。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妇女事业高度重视,高瞻远瞩谋划新时代党的妇女工作。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女性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逐步解决广大妇女的切身问题。
(1)家务牵绊影响女性政治参与
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生育期有很长的时间要用于妊娠和哺育,而且,大部分女性在每天的重复性家务琐事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更多精力参与社会公共领域事务,这对于女性的政治生活有很大影响,限制了她们的积极性,由此间接影响了女性参政议政的规模和层次,从而也失去了表达女性利益诉求的机会,相应地降低了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
(2)家务劳动扩大两性收入差距
在家庭内部,女性承担家务劳动是无酬劳动。因此,全职太太缺乏收入来源,经济上完全依赖丈夫。此外,与男性不同,职业女性承担子女更多的照料工作和家庭内部事务,对家庭投入的精力大于对工作的投入,更加倾向选择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压力小的工作,有些甚至选择暂时离开职场。由此,导致女性劳动力市场收入水平下降⑤,进一步扩大两性收入差距。
(3)家务分工凸显女性双重困境
当今社会,广大妇女在工作下班后,需要回家上好另外一个班。 “新贤妻良母”的标签代表着对中国女性双重角色的要求。社会期望她们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这种双重要求表面上认可了女性的社会角色,推进了女性从家庭到社会的解放,但却没有同步解决女性在事业和家庭双重投入中的压力和相关保障问题,男性从社会劳动到家庭劳动的转变并没有像女性从家庭劳动到社會劳动的转变那样同步增长。
三、家务劳动社会化对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启示
习近平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⑥家务劳动社会化思想对应对新时代妇女问题、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家务劳动社会化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征
(1)家务劳动私人化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程度。近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所差距。目前中国家务劳动主要由家庭内部成员承担,相对私人化。从家政服务人员社会认同度和家庭购买家务劳动的情况来看,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2)家务劳动边缘化
尽管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女性依然是从事家务劳动的主力。许多女性往往在婚后离开具有前景的职场生活,专职于教育孩子、承担家务的家庭工作,但家庭劳动价值在社会中得到的认可度极其有限,由于家务劳动价值没有相关立法认可,所以家务劳动被边缘化。
(3)家务劳动简单化
在中国,家务劳动与女性捆绑的观念并未完全消失。在家庭内部,女性承担家务劳动是“爱的劳动”,呈现出情感化、无偿性的特点。此外,社会与家政人员对家务劳动认知范围与社会发展不同步,认为家务劳动只是简单的洗衣、做饭、带孩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偏差。
2.马克思主义女性思想对中国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启示
(1)加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条件
科技发展到今天,女性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愈来越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不断优化,会使男女的生理差异对工作的影响降到忽略不计的地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为女性减少家务劳动的时间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因此,发展生产力是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的首要前提。
(2)消除传统性别观念,树立女性主体意识
要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使女性不再被家庭所束缚与捆绑。消除性别偏见,激励人们关注家务劳动的价值,将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同等看待,有助于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促进男女平等国策的落实。
(3)健全完善法律体系,提供配套制度保障
要大力发展家务劳动相关的行业,完善《婚姻法》中对家务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鼓励婚姻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增加对反歧视的法律规定来有效规制用人单位对妇女的歧视行为,以此来更好保障妇女在就业中享受平等权益。配套体系的建立健全,不仅有利于社会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肯定,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重视女性两种生产,缓解双重角色矛盾
女性作为生育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进行人类自身生产的时间会大大挤压或占据她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时间,从而会影响女性的职业发展或增大她们的生育成本。女性在生育之外,应该和男性拥有同样的机会加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类的再生产和物质生产一样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应同等重视两种生产,积极发展家政服务业,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发展,从而缓解女性就业与生育的矛盾。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镇职业女性生育代价及其补偿机制研究”,编号:17CSH066
注释:
①刘爱玉、佟新:《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社会》2015年第2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181页 。
④李怡乐:《家务劳动社会化形式的演变与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3期。
⑤郑加梅、卿石松:《家务分工与性别收入差距:基于文献的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1期。
⑥习近平:《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人民日报》2017年9月30日,第1版。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