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 砥砺前行
2020-08-21章高林
章高林
[摘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四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以史鉴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修课,是砥砺前行的强大源动力。要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关键词]以史鉴今;砥砺前行;“四史”学习教育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明确指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四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史鉴今,砥砺前行。
一、以史鉴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①
1.毛澤东提出“两个务必”著名论断
曾先后两次访华并受到毛泽东会见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不仅“历史造诣很深”,且读史、鉴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是他们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
毛泽东在以史鉴今中提出了最著名的“两个务必”论断: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从直接背景看,“两个务必”形成于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的清醒和忧虑。但是还有更远一些的背景:一是《甲申三百年祭》的发表。1944年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其中也反映了李自成打江山18年,坐江山18天悲剧。毛泽东在读到文章最后部分,写李自成进京后因骄傲自满和部属腐败而导致最终失败之教训时,连连击掌道:“好文章,好文章!” 毛泽东为什么那么兴奋?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高潮期,也是毛泽东就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进行理论思考与创建的关键阶段,《甲申三百年祭》所触及的问题,恰好与他的思考相契合,这正体现出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对历史的敏感洞见和未雨绸缪、登高望远的能力。毛泽东对文章迅速作出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二是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1945年,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到访延安。在延安,他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并和毛泽东就“国家兴衰周期率”问题进行了一次深谈,黄炎培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道路,摆脱周期律的支配力。黄炎培与毛泽东的这段对话,人称“窑洞对”,甚至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
“两个务必”与毛泽东对《甲申三百年祭》的批示及“窑洞对”有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关系,是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与党的历史的深刻总结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2.邓小平发表“四个坚持”重要讲话
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论断。
“四个坚持”是邓小平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摆脱了文革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但是,社会上包括党内一部分人,仍然处于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状态,阻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还有一些人利用党发扬民主的机会,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这些错误的思潮,引起了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高度重视。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代表中共中央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讲话向世人昭示:“四个坚持”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为党中央开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贡献。
二、以史鉴今是实现“中国梦”的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②
1.汲取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离京活动备受各界关注,选取的地方别具深意,发表的讲话也意义深远。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深圳之行,其寓意不言自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铭记毛泽东著名的赶考论,心头始终萦绕着“赶考情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京的途中,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赶考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2013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继承,也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大同”思想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还是对新中国70多年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和平外交政策创新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相通。
我们党的理论创造始终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
2.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③这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来源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
2020年6月7日,国新办发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记录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而艰辛的历程和重大战略成果,这是一份让世界瞩目的“抗疫答卷”,是对“四个自信”的生动诠释。回望新中国史,这已经不是第一份答卷,早在1958年,新中国就全面消灭了在中国流行2000多年的血吸虫病,这在世界血吸虫病防治史上是一大奇迹。为此,毛泽东特作《送瘟神》诗二首(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第一首揭露了旧中国血吸虫病给劳动人们造成的沉重灾难,第二首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1960年我国又基本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病毒早十多年。这一份份答卷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生动教材。
三、以史鉴今是砥砺前行的强大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④
1.读懂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恩格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就是有着初心和使命的顽强精神的政党。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被中国共产党的顽强精神所折服,写下了一部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全书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介绍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巨大的反响。
坚守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⑤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红色足迹遍布革命圣地,曾先后到过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沂蒙、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江西赣州市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等地。习近平红色足迹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串接起來,展示出来,揭示了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本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使命永远的精神航标。
2.永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以史为鉴,“史”,历史、史籍也;“鉴”,照也、诫也。今天在“四史”学习教育中,以史为鉴就是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是立足“四史”学习教育历史启示,悟深、悟透“四史”学习教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四史”学习教育既要知史,更要明史。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悟深、悟透“四史”学习教育内容,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真谛。
二是立足“红色家谱、红色家史、红色家风”,深化、细化“四史”学习教育要求。 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红色家谱、红色家史、红色家风”,通过深耕这些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记住红色家谱,讲清红色家史,传承红色家风,打造各具特色又主题鲜明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
三是立足“四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巩固、扩大“四史”学习教育成果。要把学习“四史”的成效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中;要主动把“四史”中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干事创业精神有机融合;要自觉把本部门本单位的红色基因激发为发展动力,凝聚成发展共识。
注释:
①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②《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第1版。
③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1版。
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7月17日,第1版。
(作者系中共松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 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