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策略
2020-08-21钟玉屏
钟玉屏
摘要:课程实施是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新高考方案下的课程实施实践应该遵循改革方案首要参照原则、遵循校情学情原则、分步实施有效推进原则、学生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多元课程体系化原则。笔者以深圳某普通高中 Y 校为例,浅谈新高考方案下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实施的有效之策。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高中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19-2
一、课程实施的首要参照依据是改革方案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首要参照依据。如方案中明确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性考试(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简称选择考)的考试内容。合格考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7 年版)》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2018、2019 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选择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限定性选修内容。随后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中 2018 级、2019 级学生课程开设的通知》,也提供了新高考方案下,2018 级、2019 级普通高中学生各科目的课程开设的建议。
根据改革方案,不同学科的考试时间、考试内容、成绩呈现都有不同的规定,学校的课时安排和学分分配必然不同。学校课程编订小组应该认真研究改革方案,从而编制出适合学校的三年课务计划和学生每学期修习的学分表。
二、课程实施必须遵循校情学情原则
以深圳某普通高中 Y 校为例。盐高是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入学录取分数线在深圳公办普高中排名 20 左右,生源与深圳中学等四大名校相比,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高学生,课程实施更注重基础学科的落实。如: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增加原始分计分科目的课时量。而等级赋分受选科人数等影响,对于 Y 校这样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较难显示出竞争优势,所以在课程安排上,既体现了其重要性,又没有将其置于与统考科目和首选科目同等地位。其他的合格性考试科目以等级成绩呈现,考试以单选题 60 分和非选择题 40 分组成,试题难度低,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不计入高考总成绩,为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时减少,但保留1课时以保证学生基础学习的连贯性。
三、课程实施应分步实施有效推进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于 2019 年 4 月正式出台,2018 级和 2019 级都处于高考方案的过渡期,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研究校情、学情的情况下,制定高一年级的选课分班步骤和课程实施方案。
高一第二学期才陆续开始分科,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有较长的犹豫期和考虑期。高一学段,课程安排重视全科学习,以培养学科兴趣,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为指导思想,安排课程。主要的考试科目“3+6”,除了保证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统一考试科目的足量课时,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六门学科均衡用力,引导学生均衡投入到每个科目当中,制定科学的学习規划,也在投入学习各学科课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为选课走班做好准备。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可按“3+1+1+4”的模式分班。从首选科目中二选一,分成“3+物理”、“3+历史”两大类别。一是便于学生管理和教学实施,二是引导学生早日定下选课方向,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在课程实施上,减轻学生同时兼顾九门学科课程的压力,也有利于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同时学校应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合格考”和“等级考”的时间,从而分步调整每学期的学科课程课时。
四、课程实施应体现学生利益最大化
学校在课程实施实践中,既要肩负着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重任,也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也促使学校谋求学生高考“总分最大化”,从而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为此,学校课程编订小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也应用到课程实施实践上以谋求学生利益最大化。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若选择物理,可以报考绝大部分专业(类),而选择历史也可以报考近半专业(类)。在“再选科目”的四个学科中,本科要求必选最多的是化学,最少的是地理。专科要求必选最多的是生物,最少的是地理。而基于选科大数据,12 种选科组合本科招生专业覆盖率最高的是“物理+化学”,但也超过了 50%。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在“首选科目”选择物理,可以选择 82%以上的专业(类),若选择“物理+生物”,可选择范围提高到 87%以上的专业(类),而若选择“物理+化学”则,可选择范围则进一步提高到近 95%以上的专业(类)。基于选科大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首选科目选物理或历史决定了考生未来选择专业的大方向。首选物理的考生可选范围大于首选历史的考生。另一方面,结合“3+1+2”模式的 12 种选科组合,在首选科目确定的情况下,“化学+生物”的组合符合更多高校专业所需学科知识。为此,在选科走班的指导和模拟选课过程中,学校应根据生源的实际水平,在尊重学生个性前提下,也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建议。在课程实施上也应体现出这种对学科与专业关系认识的引导,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五、课程实施要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
如何从单纯的分数圈子走出来,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仅靠几个社团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学校培养目标,开发适应并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多元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多样、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实现基础教育课程转型,已经成为共识。
课程实施在实践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照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在实践过程中优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规划,用优质课程培育新时代英才是普通高中学校的责任。每一场改革,都是一场挑战,也是机遇,需要教育者用心规划,审慎思考,务实落实。
[参考文献]
[1]张栋.高考改革:小步稳进,积极探索——钟秉林教授访谈[J].团结,2018(02).
[2]刘海峰.高考改革新方案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推进[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
(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