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
2020-08-20罗丽川
[摘要] 现今,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推动的背景下,通过生命与德育层面设计一系列教育主题活动,不但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生命教育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全面改革和创新。对此,若要真正地发挥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价值及意义,则必须对其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 生命教育;小学德育;主题活动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然而在一些小学中的生命教育已经逐渐远离其初始的教育目标。当前,要促使教育返璞归真,我们就有必要以小学道德教育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探讨。本文的研究中,全面探讨了道德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审视了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内在关系。另外,还需要在不断更新专业素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前提下,为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进一步开展教育活动。
一、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全面融合的具体现状
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德育必须在此要求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目标中增设具体的教育标准,确保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朝着清晰的目标不断发展和推进。
不过,这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我们需要由此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小学德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应用生命教育和德育相互渗透的全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完全依靠德育来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整合其他学科共同发挥作用。[1]
此外,还需要按照德育课程的实际要求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设置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学目标,并且在新课改政策的影响下,结合各个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课堂内容中增设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两者的全面融合与渗透,逐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促使课堂教学层次不断提升。
二、在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中实施生命教育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利用对生活阅历的思考,促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珍贵。同时还需要对不同年级小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结合不同的学龄开展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体需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加强正向引导
在严格遵循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作用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另外,还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路径,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在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学生、鞭策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和提问;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拓展、补充和整理、归纳。[2]
(二)加强实践体验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且有成就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融合,由此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实践和体验相统一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按照以往掌握的知识,不断探索新知识、新内容,由此对生命产生更深刻、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此期间会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探索和解决。
三、生命教育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相互渗透的具体路径
(一)德育课程与课外实践性活动相融合
站在生命教育层面来看,小学德育课程需要和课外实践活动相融合。对此,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不断地整合适合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的学习资源及素材,并且和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相融合,以统筹的思维对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整个方案进行设计和规划,由此真正地促进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全面结合。此外,教师还需要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及学习相关知识点,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灵活应用,由此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度,使其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3]
(二)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
在促进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促进德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相结合。对于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来说,不但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及素材,而且还需要和学生、家庭、社会等共同努力,由此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经过具体的实践、应用,不但能够使德育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而且在家长、社会等各方面支持与推动的作用下,构建完善、高效的教育机制。[4]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全面交流和互动,促使教学机制更加稳健、科学、适用等。
由此来看,德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趋势,由此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两者全面融合的背景下,开展一些与其密切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实现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和创新,而且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在对相关主题实践活动进行策划、组织等过程中,也能够对生命教育与德育等进行全面渗透。具体来说,我们能够从中寻找出一些深受学生喜欢、值得家长及社会认可的教学模式,以便于对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选取、整合和利用,进而为不同学段的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5]基于此,促进小学生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确保小学生更加尊重生命、敬爱生命。对于这一种以专题实践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说,其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生动和形象,促使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在开展多元化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时,能够使学生敢于发言,让主题活动的目的愈发精准和明确,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真正地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学校、家庭、社会等需要为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所需要的平台,真正地让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并通过策划、组织、实践等确保德育和生命教育的全面統一。
[参考文献]
[1]吴凌云.学校德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生命教育”[J].科技信息,2010(27):318+295.
[2]胡宝泉.德育生命化:学校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3):111-112+176.
[3]王润东.生命教育观在高校德育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08):56-57.
[4]吴伟胜.华特士生命教育理论在我国中学德育中的运用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左琦.浅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应用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8(06):23-25.
罗丽川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校长,派潭镇教学指导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小学德育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