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结:小学语文阅读力培养的核心策略

2020-08-20肖彩芳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师

[摘要] 新课标提出阅读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以及思维和审美的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个人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而母语教材正是培养学生阅读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力;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策略有效“联结”,进行具体论述。

[關键词] 阅读力;教师;联结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呢?加拿大资深教师阿德丽安·吉尔在《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一书中提出的“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和转化”五大阅读策略,给我们许多启发。“联结”是书中的第一个策略,书中指出联结可以是文本、故事情节、人物、书中插图甚至感受,可以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结,可以是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或世界的联结。

一、联结要尊重“学情”

要建立恰当有效的联结,首先就必须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尊重“学情”。如果文本的解读只是教师的解读,教学的设计只是教师理想的设计,不考虑学情,目标设置难度过高或者过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一)搭建支架,降低联结“已知—未知”的难度

以《司马光》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来说,理解课文的意思,首先就必须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词语,就搭建了这样的方法支架:

1.看课文插图,结合注释理解“瓮、迸”的意思;

2.将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理解,举例“庭(庭院)”,学生自己找,小组分享,汇报;

3.根据前后语境将有的双音节词再换个词,如“登”,学生之前组词“攀登”,联系上文改为“爬上”,学生自主思考,改词。

通过这样的三个步骤,学生就轻松理解了文言文中的词语,实现了从“已知”到“未知”的轻松过渡,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没有因此而感到有难度,反而兴致盎然。

再如《只有一个地球》,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淡化了其作为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学习,而是以“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为知识主线,重点让学生体会“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二)调整内容,提高联结“达成—提升”的难度

一方面,尊重真实的学情,意味着不能一味拔高,让学生觉得难度太大;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太过简单,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兴趣。

如《灰雀》一文,有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动作和语言,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后,练笔想象男孩抓走灰雀后的动作、语言,表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此时学生已经学完了全文,思维活跃、表达精彩,对于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与动作的揣摩、体味,他们的感受非常到位。此时想象,在达成语用目标之外,更渗透情感目标。教师教学时,学生果然写得更精彩。

《书戴嵩画牛》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设计有这样的环节: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

( )当问( )。

我们认为六年级的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思维可以更开放,不需要这么多支架。于是直接设计成:

(学生名)曰:

这样学生更感兴趣,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多元。

(三)尊重真实,创设联结学生“真实兴趣”的情境

尊重真实是“以生为本”的核心。其实不管是上述的降低难度,还是提高难度,都是尊重学生真实学情的体现。很多教师喜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联结兴趣,这是非常好的方式。但是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说是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比如单调的“闯关”,只有“关名”,而没有“关趣”,也没有评价。

李吉林老师说:要优选途径设计情境,要即时嵌入情境契机,体现“美、智、趣”。她的情境教育系统中,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体现了一个“真”字。唯有尊重真实,才能让情境联结起学生真实的兴趣,真正为教学服务。

二、联结要符合“文情”

(一)文本到文本的联结

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是新教材提倡的。如何有效地展开拓展,一篇带多篇高效学习?就要找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结点,拓展不能无方向性,不能太散,要聚焦目标。上文提到的《司马光》一文,在教学时建立了故事版现代文与文言文《司马光》的联结。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探究,发现30字与300字,都讲了差不多的意思,于是对文言文“精炼”、同样的内容“简短”表述的特点,马上就有了直观感受,同时消除“畏难”情绪。

(二)文本到写作的联结

如《书戴嵩画牛》一文,有教师在学习结束时拓展了《书黄荃画雀》一文:黄荃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让学生补写:乃知

这样的联结,是巩固,也是进一步的思维激发。

对于六年级上册的《桥》《在柏林》的“突转式结尾”,除了文本的联结,教师同时还进行了写作的联结,拓展了一篇隐去结尾的小小说,让学生创作结尾,也体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三)文本到生活的联结

《司马光》一文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精”,以“群儿戏于庭”为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其他句子展开想象:( )字让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这样的拓展与想象的联结,也都是指向核心目标的。

《书戴嵩画牛》一文中,杜处士对戴嵩的《斗牛图》“尤爱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尤爱之”的事物,想象杜处士是怎样的“尤爱之”。

如此,建立从文本到生活的有效联结,会让学生更加“爱上语文”。

(四)“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有“内容主题”线,又有“语文素养”线。“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都体现其中。二者是双线并行、不可割裂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重“内容主题”,也可以说是重“人文”轻“语用”,所以建立的联结也是只考虑人文目标的联结。

比如六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有教师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两种不同方式的爱”。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节目访谈的情境,让学生不断谈对父母之爱的感受。这个情境的创设,的确联结了学生真实的表达兴趣,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了很多,虽然说得很好,但是整堂课指向的都是情感目标,这跟新教材“双线并进”的要求显然是不合的。

综上所述,联结是小学语文阅读力培养的重要策略,只要在尊重“学情”、符合“文情”的前提下找准联结点,让文本和学生建立真实有效的联结,就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归根到底,在具体课堂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水平,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肖彩芳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副校长,广东省骨干教师,天河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猜你喜欢

教师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节快乐》
在课堂生成中凸显教师引导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点评教师:祁斌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