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的地理教学时机把控
2020-08-20钟伟平
钟伟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当前的高中教育进行创新与发展,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自身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把控教学的时机,使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节奏相适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生需求;教学时机;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新时期的高中教育教学思想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展开课堂教学,加强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的把控,包括对学生地理认知和学习情感上的需求,将学生的需求和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以更好地为地理教育事业服务。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基于学生需求的地理教学时机把控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选择教学时机,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 教学时机的主要概念
教学时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适合展开某一种教学方式,讲解某一部分的理论知识的关键时刻,在课堂教学中最适合教学的时间就是最佳的教学时机。教学时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以及状态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知识衔接、关键枢纽的重要作用,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是能够帮助教师透过地理现象讲解自然科学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应用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等等。教学时机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程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上的学习气氛等条件,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总的来说,教学时机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适合展开某些知识教学的机会,对学生汲取和消化知识内容有利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 依据学生需求把控教学时机的意义
(一)有利于把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高中地理课本中的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也是由少变多的,其在刚开始学习地理知识时还不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需求把控教学时机有利于使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都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学生对深入探究地理规律、了解与地理相关的设备器材以及应用地理知识结合实际问题的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中。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识时,教师能够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此时的教学内容就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和需求的提高,教师能够及时地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程度进行拓展提升,这就有利于教师将简单和重难点的地理知识有序地教授给学生,通过对基础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控,满足高中生的地理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的综合素养,实现地理教学的价值。教师依据学生需求把控教学时机时,能够清楚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所缺乏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时机,比如当学生充分地理解了地理理論知识时,其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地理实践的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教学时机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组织学生展开地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所以,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控教学时机有利于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每一项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程度以及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迫切需求,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顺序,使教学内容、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需求能够相匹配,增强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三、 依据学生需求把控教学时机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不准确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充分、不准确的问题,教师更多地注重自己的讲解情况,努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给学生最多的地理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导致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在选择教学时机时难以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学习“行星地球”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需要通过直观的学习来深入探究相关的地理规律。然而一些教师没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认为学生需要学习的只是地球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通过教学语言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没能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将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实际生活中的昼夜变化、四季变化以及日食等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选取教学方式时,教师也是大多采用自行讲解的方式,疏忽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即使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了一起,也难以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利用信息技术如AR、VR技术帮助学生通过VR设备观看地球运动的3D影像,不利于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现象产生更加真实的感受。
(二)教学时机的选择和学生需求联系不密切
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都会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时过于重视教案的作用,出现了不顾学生需求,一味地按照教案进行讲解的教学现象。在教学时机和学生需求联系不密切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进而就出现了难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比如教授“地球上的大气”的相关知识时,许多教师没有将学生综合学习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提升自身区域认知能力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对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等知识讲解的教学时机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联系在一起,在讲解时只是广泛地进行讲解,没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详细的讲解,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准静止锋引起的梅雨天气带来的气温高、湿度大的天气现象,导致衣服容易发霉,所以梅雨也被人们称为“霉雨”。这就造成教学时机的选择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脱离,地理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想要学习以及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难以实现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