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8-20栗端震杨爱红
栗端震 杨爱红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对于人民大众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行业背景发展趋势下,地理这门课程的改革也面临着很高的难度,在这门学科当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核心素养价值观的综合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文章当中,就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研究,并就该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在我国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地理这门学科当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是老师不太重视的环节,但是素养的建立确实学习地理这门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地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还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学生从个体认知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地理问题。在这门学科的教育当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意味着老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但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一线地理老师开始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的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虽然当前在学术界对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文章的笔者认为其就是在地理这门学科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应当形成的一种必备的知识技能,从数量上来说可以少,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必须精,它是一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整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但是我們必须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相对应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当中。
一、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育人价值的重要性分析
(一)促进学科核心价值的体现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让学生在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当中进行学习和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现核心素养多元化。地理这门学科的核心价值更加重视学生地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显得重要。作为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现实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建立起相应的价值观。所以对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和主体的发展作为。
(二)促进地理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评价
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当中就提出一个观点:即地理核心素养是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为培养人民群众活跃而负责的一种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建立必须基于日常的学科教育工作至上,不断的自我积累,自我总结,通过获取足够的地理知识,建立起相应的思维模式和操作能力。地理素养相比起其他的学科来说,具有非常独特的自然性和人文性,正是这种特色导致了地理核心素养现阶段正处于不断的多元化发展当中。
(三)提升教师专业育人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想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首先就老师需要不断做好自身的综合素养发展。所以在课堂之上,老师不仅仅要牢牢把握住育人的方向,同时还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由此才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也需要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其次对于素养的内涵和知识的延伸点也有着清楚的认识,只有老师掌握了这些才能够保障在目标培养的过程当中,实现有效率的教学工作。
二、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问题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整节课堂的安排老师必须有自己的规划,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对于引入性问题的设计必须富有创意性、层次性以及针对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有相应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去进行逻辑思考,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就如何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实现学生素养培养进行阐述。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课堂的导入显得非常重要,老师可以利用情景设计将教室模拟为地球,以教室中间的学生为中心代表的是陆地,而四周的同学则代表海洋,靠近窗户的学生代表着大陆西海岸,反之另一面的学生则代表和大陆东海岸,中间的学生则代表内陆地区,其中最中间一排的学生代表了赤道,不同排的学生代表了不同维度的区域。在这样的课堂情景的建构之下,老师就可以进行课堂导入问题。例如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根据自己不同的维度,可以推测出自己处于什么气候带吗?(2)自己的气候区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呢?(3)在这个气候区当中生活需要注意什么呢?(4)自己所在气候带的自然环境体系主要包括哪些,不同的要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们互相进行交流提问。最后老师要进行总结发言,引入今天课堂的主题内容:即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包括大气系统、岩石圈、海洋圈以及生物系统等等,利用各种循环模式进行物质能力的交换,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整体。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课堂导入问题将学生们自然地掌握学习的内容,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还是通过上述的案例进行分析,老师可以仅仅引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他们本身自己就已经参与到了课程学习中去,而非传统的课堂上仅仅是老师和少数的几个学生参与的情况,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素养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引出本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一方面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同时也引出了课堂学习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度环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生物系统对于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让学生们去进行自主的思考,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然后老师再带领着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提示,待讨论完毕以后,老师可以邀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利用演讲或者板书的形式将小组讨论的结合和班级内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有利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创新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模式,带领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在传授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学生树立起整体性大局观,认识到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起科学的认知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广泛的应用与生活中。在实际学习中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与生活实践,是前人总结的最实际的生活经验。将高冷的地理知识带入生活实际中,缩短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化高冷为“似曾相识”“和蔼可亲”。通过引用生活化情境与实际生活生产中,能够直观地体验到教学的实践价值,以及实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思考。例如,在“气候”这一章节中,为了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气候,掌握气候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气候与我们的日常穿衣相联系,以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就藏族服饰而言,其不仅是民族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条件。藏民穿衣时为什么会露一个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长久以来,藏民们形成自己的穿衣风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四)利用地理教具,提升教学质量
案例1:例如在讲授地转偏向力对风带、气压带影响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地转偏向力的模擬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使得复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清晰。
案例2:在讲授地球公转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先带领学生去制作一些教具,例如昼长夜短的演示工具。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最好还能够充分网络技术去进行教学,简化一些抽象繁杂的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通过拟人的方式,让学生去扮演地理现象等等,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问题有更加亲身的体验和认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例如在讲到“锋的类型”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冷气团、暖气团和锋面。在演示冷锋的时候,扮演暖气团的学生保持静止状态,由扮演冷气团的学生不断地向其靠近,待靠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暖气团”便会自己蹲下,扮演锋面的同学便会朝着暖气团倾斜;在演示暖锋的时候,扮演冷气团的学生保持静止状态,由扮演暖气团的学生不断地向其靠近,待靠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冷气团”便会自己蹲下,扮演锋面的同学便会朝着冷气团倾斜。
(六)借助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校园和家庭的鼎力合作,有利于学生形成的系统的实践学习,使得学生还可以从生活当中学习到地理知识,同时家长的参与还是保证学生外出学习的安全问题。
案例:在学习到全球地位系统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家长可以驾驶汽车带领孩子外出郊游,让孩子去操作GPS汽车导航仪,让学生自己去输入出发点和到达地,然后自行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条道路,通过语音提示最终帮助家长到达目的地。通过这样的一段旅行,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熟悉导航仪的操作,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GPS技术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已然成为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高中地理老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培养的工作和日常的理论知识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主的完善现有的地理理论知识,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理论知识框架,从而才能够利用地理知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袁德龙.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1(7):144.
[3]辛涛,姜宇,王烨辉.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1.
[4]吕志忠.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2):12-14.
[5]方正章.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1):45-47.
作者简介:
栗端震,杨爱红,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市第一中学。